探究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能力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探究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能力的方法

于娜

辽宁佳忆测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对测绘地理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数据精准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质量对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能力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重点阐述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能力的方法,旨在从业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能力;提升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测绘工作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各行业的发展中,该技术主要是指技术人员通过运用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定位、信息科学等诸多定位测量系统,对所需测量地区的地势、地理条件等进行空间信息采集、分析,以此来为城市建设、政府部门土地资源规划、政府决策等提供保障性的地理数据。同时,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质量其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的诸多工程安全、质量,也关系到政府部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决策的精准性。

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基础测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诸多法律法规,这也是规范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质检工作的基础准则。所以,目前我国各测绘单位都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制定了内部成果质检审核部门,对测绘地理的数据信息进行监管和审核,且将相关数据上报相关质检机构完成最终检查,并对测绘质量进行定级,最后形成检测报告。

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其中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测绘地理信息逐渐被应用到各行业的发展建设中,除传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定外,还涌现出智慧城市、中国地理国情普查与检测等其他项目。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应用项目的多样性对测绘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且检测内容十分复杂,具体如表1

表1 测绘地理成果质量元素

质量元素

空间参考

地面照片

位置精度

遥感影像实例

采集精度

样本典型性

分类精度

数据库质量

属性精度

数据集

完整性

运行环境

逻辑一致性

系统结构与功能

时间精度

系统管理与维护

数据集结构正确性

报表

影响/栅格质量

公报

表征质量

统计数据汇编,相关附件质量

二、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概述

测绘地理信息质检技术,即对空间数据的表现力、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网络信息服务等元素的校验技术,该技术会涉及测绘数据、测绘软件、测绘数据库、网络测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其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部分:

(1)测绘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阅读地图等方面,帮助用户理解掌握所需地图信息,并根据地理表现力整理分析评估出相关的质检、评价方式。

(2)地理信息的测绘,即根据地理数据定量指标、计算方式等对测绘数据进行信息量极限分析,并将其作为衡量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3)对地理书籍量、信息量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针对不同地貌地势、不同区域的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能够为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乡土地资源配置、重点市政工程规划等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准确且有效的地理数据支撑。

(4)对地理信息服务的质量进行分析,质检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除遇到抖动、丢包率、卡顿等情况外,在整成运行中能够及时对客户端上传数据进行及时捕获,且对数据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用户进行数据分析、项目策划等提供保障。

(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信息化系统的主要构成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渐构建出较为完整的测绘地理信息质检信息化系统,其主要是由质检标准、技术体系、政策法规等体系作为系统建设的基础,构建质检信息化系统,具体如图2

图2 测绘地理信息质检体系

(二)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部分生产单位仍然存在重生产、重进度,轻成果质量管理的现象,表现在质检员人数少、能力参差不齐,质量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质检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这都阻碍了测绘成果质量的提高。

三、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质检组织方式,实现质检模式创新

测绘成果服务于各行各业,测绘成果多种多样,需要掌握各种专业测绘知识的人员共同维护测绘成果的质量,以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省级测绘质检机构的现状。随着工程监理测绘资质在我国测绘行业的实行,理顺业主方、建设方、监理方和质检机构各方的行为,让更多地掌握专业测绘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查工作,可使质检机构从繁重的具体质检任务中解放出来,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充分发挥质检机构检测信息化能力

根据测绘质检发展的趋势,质检机构务必继续在转型发展、“创优”工作中,围绕“创建研究型测绘质检站”工作目标,结合“加强内部管理,推进转型升级,拓展服务领域,履行岗位职责,服务职工群众”的主题,以工作范围划分为基础,组织内外业检验等人员进行多次研讨质检信息化手段等内容。研讨的范围包括质检站如何在信息化测绘中,扩展质检站业务范围、提高检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测绘质检体系,实现对测绘地理信息各类成果质量的全程有效控制和快速准确评价能力。

(三)发挥“首件成果”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中的作用

质检机构应转变质检方式,实现从最终成果的检查为主,转变为加强过程监督检查为主的角色转变。质检机构指导生产单位切实做好“首件成果”同的验证分析,既有利于稳定测绘成果质量,又有利于统一理解项目技术设计书的内容,从而达到持续保证成果质量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文认为必须明确各方对“首件成果”质量形成过程中各方的角色定位,分别从业主方、建设方、监理方以及质检机构的相互关系中,以“首件成果”为中心,明确各方所承担的角色和内容。

(四)加快质检单位自身的体制、机制完善工作

质检机构能力建设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满足社会对测绘成果质量实现高效、精准质检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对生产单位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监督和对各行业单位质检部门的指导,从生产源头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要求。具体方法如:(1)举办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讲座,以老带新,让富有经验的老同志和业务能力强的骨干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加强本省生产单位和兄弟省份的质检交流,加强对各生产单位的指导工作,健全各生产单位的质检能力建设,保持沟通交流;(2)加强质检机构内控管理机制,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提高质检透明度,做到谁签字谁负责。

(五)创新转变工作模式

为了保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质量,应要求业主方、监理方、建设方等共同参与测绘成果质量的管理工作,相互监督。质检机构还应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质检机构对于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的管理,应从微观向宏观与微观共同管理方向转变,即应从具体项目的检查向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的共同监督管理转变。(2)质检机构从单纯的具体项目成果的最终质量检查向,注重“首件成果”的检查转变,强调“首件成果”对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影响。(3)从单纯以技术角度看待质量问题为主向质量管理、质检技术并举进行转变。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工作对我国城市化建设、项目工程筹建等相关工作至关重要。质检机构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质检工作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提升,以此来提高质检能力的精准性、完整性,为各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叶爱东.测绘成果质检样本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江西测绘,2017(1):4-5

[2]王静,吴满意,温建兵,等.重庆市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标准化,2017,33(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