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我县魔芋产业发展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深思我县魔芋产业发展之路

徐道楠

永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  永善 657300

摘要:白魔芋是我县传统特色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以其质优享誉海内外,市场前景看好,种植规模曾发展到5.8万亩、制品企业1家、精粉加工企业6家、芋角加工作坊100余户、凌魔芋加工作坊16户,先后获得全国“星火”科技博览会银奖、第二届中国国际保健节“推荐产品”、“八个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县”、“十四个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基地县”等奖项和称号,并在2019年“溪洛渡白魔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注册了“溪洛渡”、“琪隆”、“金沙江”、“四珍”、“翰思”等魔芋品牌。产品远销广东、福建、陕西、上海、浙江等地,出口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由于种植加工技术不成熟和市场不稳定造成产业发展几起几落。

关键词:深思;魔芋;发展

一、魔芋产业现状

分布区域。在政府主导发展魔芋产业初期,曾调查统计全县适宜种植魔芋的土地29.8万亩,但随着气候的变化,魔芋适种区域海拔逐年抬升(当年海拔400米左右的江边河谷区适宜种植魔芋)和历年来其它产业在该区域的规划布局,魔芋适种区域土地逐年缩小,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适种植魔芋的土地约6.5万亩(白魔芋3.5万亩,花魔芋3万亩),适种白魔芋主要分布青胜、桧溪等14个乡镇(街道)海拔1000-1400米区域,适种花魔芋则分布在青胜、桧溪等15个乡镇(街道)海拔1400-2000米区域。

种植规模。虽然我县魔芋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在生产过程魔芋自身繁殖系数低病害发生严重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原因,致使魔芋种植面积起伏不定其中鲜芋价格高低对魔芋种植面积起决定作用,鲜芋价格高,魔芋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直至达到顶峰,反之亦然。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魔芋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

)常年产量。按照魔芋规范化技术操作规程种植魔芋,每投入1斤魔芋种,可产出3-4斤魔芋,即每亩投入500斤魔芋种,能收获1500-2000斤魔芋。但由于魔芋投入存在着“高投入、高风险”的情况,大部分投入种植怕无收获,没有将魔芋当作主要经济作物来发展,只是在林下玉米行中随意栽种(俗称拣大留小),亩用种量严重不足,一般亩产只有100-300公斤,有的甚至更低。

(四)加工营销据调查统计,全县现有魔芋精粉加工企业2家,加工魔芋精粉160.5吨,产品主要销往四川、广东、福建和陕西等地;芋角(条、片)加工作坊29户,加工芋角(条、片)474吨,产品主要销往县内、宜宾、成都等地;凌魔芋加工作坊9户,加工凌魔芋3.8吨,产品主要销往浙江、福建、上海、成都和重庆等地。

二、魔芋产业存在问题

(一)存在的客观问题。一是魔芋自身繁殖系数低,一般繁殖1亩种芋最多能扩大3-4亩面积,而且储藏种芋需要非常大的空间。二是魔芋忌连作,一般种植魔芋2-3年就需要轮换土地,否则病害发生严重。三是魔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94%的土地分布在山区,不宜机械耕作,种植魔芋全靠人力,但现在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种植魔芋主要靠老弱妇孺,这部分人接受科学种植魔芋的意识差,致使魔芋种植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四是魔芋属于半野生作物,栽培驯化时间短,它喜欢生长在使用农家肥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环境,而现在农村农家肥极度匮乏,使用商品有机肥不但种植成本高,而且种植效果也不理想。五是魔芋易感染软腐病和白绢病,这“两病”可防不可治,是世界性难题,生产过程中一旦感病就会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制约了魔芋产业的发展。

(二)市场走向低迷。我县魔芋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因受新冠疫情、美国经济危机和俄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魔芋产品不能出口,而国内市场未能得到很好的开拓,魔芋系列产品的开发不丰富,附加值低,从而难以带动精粉市场价格的上升,据了解,2020年魔芋一级精粉价格11.5万元/吨,2022年初跌到7万元/吨左右,受精粉价格的影响,县内鲜魔芋价格也从2020年的11元/公斤下跌到现在的4元/公斤,企业和农户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三)龙头企业带动力弱。一是精深加工产品缺乏。目前,全县有精粉加工企业2家,芋角加工作坊29户,加工的产品主要是精粉、芋角等初加工产品,产品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二是产品宣传引导不到位。如:“莲峰凌魔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味食品,有通过微信形式销往昆明、上海、广东、浙江、福建、成都等地的情况,但多数是本地在外务工的人员人传人购买,由于缺乏商业化运作,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低,产品销售市场非常有限。三受新《环保法》标准的影响,带来新一轮魔芋市场价格走向低迷,目前县内仅存“永善鑫隆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和“永善县旺洪魔芋加工厂”两家精粉企业,加上近年来魔芋精粉市场不景气,企业生产信心跌入低谷,商品芋收购困难,种植农户心理受到较大打击,严重影响了我县魔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种源基地建设滞后

。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仍然是制约我县魔芋种植基地规模扩大的瓶颈。魔芋种皮较薄,不宜长途运输,魔芋种子在收获、储藏、包装和运输等任何一个环节的不慎都会对种皮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大面感病减产甚至绝收。目前我县还没有专门从事魔芋种子生产的企业或机构,各地在每年要种植魔芋前临时起意四处随意调种,种子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上长途运输包装储藏条件的限制,魔芋种植后田间病害发生极为普遍,产量、效益不稳定,种植风险极大。

(五)技术支撑能力较弱。一是我县魔芋种植历史虽然悠久,但在种植和加工方面的试验研究起步较晚,科技成果积累不多,科技支撑产业的发展能力不足。二是我县农业部门从事魔芋技术指导工作的技术人员少,大面覆盖的指导能力有限。三是目前我县种植魔芋虽有5684.6公斤/亩的高产典范,但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农户不愿按照规范化种植的技术操作规程种植魔芋,全县大面积单产水平仍然很低。

三、下步工作建议

白魔芋是众多魔芋品种中最为优质的一个,它只适宜在金沙江沿线区域生长,地理条件的不可复制决定了它身份的尊贵,但魔芋产业同时又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要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议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些先进的种植企业到我县投资建设魔芋种子基地,以解决魔芋种子供应问题;同时引进一些高端魔芋食品加工企业到我县投资开发深度魔芋产品,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发展技术型加工业带动本地魔芋种植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因市场波动给我县魔芋产业发展带来的周期性重创。

(二)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魔芋作为健康食品,目前国内人均消费(以精粉计,下同)不足20克,远低于日本的200克。因此,开发魔芋对路食品,并培育一支引导倡导魔芋消费的营销队伍,开拓占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内市场,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今后魔芋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市场。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开发欧美市场,最大限度的拓展魔芋产业发展空间。

(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在魔芋抗病优质高产品种选育、防病栽培技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必须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业效益。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制定扶持政策,把魔芋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范畴,重点培植1-2家本土魔芋加工企业,加大良种基地建设、良种购置补助、加工工艺的改进、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投入。

(五)加大科技示范力度。一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县级建立100亩高标准良种繁育样板、乡镇(街道)建立50亩高标准良种繁育样板、村级建立30亩高标准良种繁育样板,鼓励专业合作社和有条件的农户繁种,采取就地繁种就地移栽的方式避免远距离调种,帮助繁种机构或农户调节种芋。二是层层开展培训。以良种繁育基地为基础,把魔芋良种基地建设成为魔芋标准化种植示范样板,每年借助样板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乡镇街道、村、社干部和农民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使多数农民成为种植魔芋的专家。

参考文献:

[1]镇巴县魔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向弘菊.农业科技通讯.2017,第008期

[2]对我国魔芋种植业发展的思考【J】.张盛林.畜牧市场.2002,第009期

[3]浅析新郑市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李浩.高明现.农村.农业.农民B.2020,第0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