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

李都军

江苏正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 223800

摘要:合理使用混凝土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的稳定性,但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混凝土裂缝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多方面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裂缝,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当混凝土细微裂缝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危害性裂缝。下文主要探讨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控制对策,以期在实际施工中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对策

1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建筑材料质量

(1)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施工图纸中对建筑及材料的具体要求,忽视了建筑材料的质量,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大量劣质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使用导致裂缝。(2)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材料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控制原材料存储管理,使用了大量过期材料,材料管理人员不注意材料的储存方式。许多材料在使用前会失去性能。施工单位采购人受经济规模诱惑,采购低价劣质材料,材料质量不合格。

1.2温度因素

在外部环境温度逐渐变化的时候,混凝土受到温度影响而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较大。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是水泥化热、浇注温度、结构散热等相关因素结合所致。此外,浇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外界的温度越高,混凝土内部温度也就越高,一旦两者中的一个温度出现很大变化,就会产生严重温度差,在形成温度应力的情况下,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另外,外界温度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由于其会让混凝土干缩速度加快。因此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温度因素。

1.3浇筑操作控制问题

混凝土浇筑是质量控制的关键,需要做好人员因素和机械设备因素等的全面化管理。从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说,如果人员对操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不足,出现违反浇筑流程的问题,进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如果机械设备的参数设置不合理,使得浇筑作业过程中出现浇筑速度过快或者振捣不足等,也会留下隐患。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落实浇筑作业方案,做好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最大程度上消除潜在的风险。

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

2.1混凝土配制关键点

混凝土的配制较为复杂,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所以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第一,科学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等诸多原材料共同构成的,原材料的性能与质量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与质量,因此需要科学选择原材料,为混凝土的配制奠定基础。第二,科学配制混凝土。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会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等各方面性能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时,在配制混凝土时需要添加适量的骨料与外加剂,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第三,科学搅拌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也至关重要,所以需要控制好搅拌质量。第四,科学运输混凝土。运输环节会对混凝土的性能、质量产生影响,所以需要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分层等问题。

2.2控制温度

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时,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甚至可以结合施工的具体需求,适当将混凝土的厚度进行缩减。具体而言,为了预防建筑工程因温度把控不当而出现裂缝问题,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处理工作:其一,在混凝土浇筑层的管理时,可以在其上搭建一个面积适宜的遮阳板,以此防控自然界太阳照射所带来的温度过高问题。其二,混凝土施工中,影响温度应力的变化原因中,就包括混凝土尺寸的大小这一内容,因此进行裂缝控制时,需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规格浇筑混凝土模块,预防裂缝出现。其三,混凝土浇筑期间,充分做好施工现场的水管埋设工作,降低温度时,可通过水循环的作用实现,从而避免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一类问题。其四,开展混凝土搅拌施工程序时,技术人员在给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时,不可直接浇灌冷水,正确的方法是先用冷水为碎石进行降温处理,随后投用碎石进行混凝土搅拌,此种降温方法下,可高度预防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类问题。其五,当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养护时,可将经历过冷水浸泡的麻片、草料等一类材料覆盖于混凝土表面,并定期针对外表面覆盖的材料进行洒水维护,借此实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过大而出现裂缝的概率。

2.3混凝土浇筑关键点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重点环节,其中有很多关键点。第一,在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施工作业的高度,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例如,若浇筑高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串筒等问题。因此,需要将混凝土的倾倒高度控制在2m以内,从而控制浇筑压力,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等问题。但如果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超过2m就需要利用溜管进行浇筑。第二,应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否则会影响浇筑质量。在正常情况下,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所有的浇筑工作,且需要将浇筑时间控制在45min以内。如果浇筑过程中出现雨雪等特殊天气就需要及时停止浇筑并利用有效措施对已经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防护。第三,在浇筑时应控制好浇筑速度,增强浇筑的均匀性。第四,在浇筑时不能加水,如果完成浇筑前出现初凝等情况就需要再次搅拌混凝土并按照要求预留施工缝,如果出现离析等问题也需要再次搅拌混凝土并再次浇筑混凝土。第五,在进行大面积浇筑时需要利用分层浇筑的方法,从而优化混凝土的振捣效果,避免混凝土出现水化热等问题。且若应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就需要控制每一层的浇筑厚度,避免出现裂缝等问题。第六,在对柱体结构与梁体结构进行浇筑时需要严格控制浇筑顺序。例如,若是浇筑成排列的柱体结构就需要同时浇筑两排排柱,之后再浇筑中间结构。第七,在浇筑竖向结构时需要先在结构下方铺设砂浆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砂浆材料与铺设厚度,降低混凝土出现麻面、蜂窝等问题的概率。第八,在浇筑时可能会出现漏筋等问题,所以在施工前需要全面检查主筋保护层垫块,降低出现漏筋问题的概率。

2.4施工后养护

养护操作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养护,防止结构表面失水。养护过程中应及时加湿,促进水泥水化,塑性收缩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裂缝。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通常通过二次集浆进行处理,以防止收缩裂缝的形成。施工现场工作温度高,蒸发水量大,混凝土结构表面可能出现裂缝。结构完工前必须及时施工,确保裂缝完全闭合。在建筑结构施工中,要积极积累经验,引进更先进的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水平。在养护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结构的养护工作。施工企业还应重视管理,建立专门的监理队伍,实施全面的养护跟踪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建设中,想要从根源避免出现施工裂缝类问题影响施工质量,作为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针对所有入场的材料进行质量把控,预防因材料质量不佳形成裂缝。其次,在进行现场施工阶段,对于施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管控也必须一一做到位,才能确保施工环节不会出现裂缝类质量问题。最后,在施工后的养护方面,尤其是混凝土模块的养护工作,必须做到水分、养分充足,才能更好地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裂缝类问题形成,也才能更好地为建筑工程质量优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春娇.试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策略[J].江西建材,2021(08):138-139.

[2]刘晓玲.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建设科技,2021(2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