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析

戴思恂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 115000

摘要: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迎来全新机遇。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竞争激烈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挑战,若想继续占据传媒行业主导地位,就必须考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创造特定的逻辑思维导向,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收听率。仔细聆听听众表达的意见并找到平衡点,这里所说的受众意识是指编辑可以考虑群众的具体情况,站在群众的角度独立思考,在打造特色文化和基本核心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受众意识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应用于各个行业,应用于媒体领域,推动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新时期,各种新媒体和自动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等竞争激烈的行业,为了找到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应当充分认识到职责的重要性,并具有主题意识和观众意识。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媒体传播时代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

1研究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重要性

一方面,主体意识的缺失会影响节目创新效果,造成节目收视率降低的问题。这里的主体意识指的是,编辑人员自身的三观对节目编辑工作质量的影响,在实际编辑工作中编辑者的意识观念会形成具体的节目内容,对受众群体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如果编辑人员在节目制作中不能坚守正确的观念,则可能造成舆论导向上的偏差。此外,要求其能够根据受众需求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而实际上,由于编辑人员的主体意识不强很可能导致节目创新不足的问题,最终由于节目内容不符合受众需求影响节目收视率。另一方面,受众意识的缺失将会影响传统媒体在媒体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了解受众需求,并对节目内容和传播形式进行创新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际上,由于编辑人员的受众意识缺失,在节目编辑时往往缺乏新意,且由于对受众群体的观看需求缺乏重视,经常采取同种节目形式,很可能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致使其市场影响力降低。

2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

2.1主体意识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的主体意识主要是指写作者本身的观念、意识,主要包括其对世界的观念和意识。这些观念随其日常生活已经根深蒂固,所以会对编辑自身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在其负责的节目中有所表现而对受众产生影响。作为新闻媒体,一档节目必须在内容策划编排中倡导、树立社会正能量,并强调正向的传播基调,才能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受众。在工作中,在达到上述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来满足受众收视收听需求。如果节目编辑在工作中缺乏主体意识,则其采编的报道或编排的节目就很可能脱离日常生活,导致节目内容单一或缺乏思想性,无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2.2受众意识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

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的受众意识概念是指编辑在编制广播或电视节目内容的全过程中对受众群体的关注程度。编辑必须根据收看广播或电视节目的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给出观众喜欢的主题和内容,然后据此策划编排内容,以确保节目内容适合观众。如今,一些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之所以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均与节目选题的高标准要求有关。受众意识也反向影响了节目编辑对随后节目选题的更高要求。受众的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市场知名度,如若节目编辑不具备受众意识,会使节目在观众群体中不受欢迎,进而使节目缺乏观众群体支持。长此以往,将导致广播和电视节目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3促进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发展的具体策略

3.1明确受众需求,合理定位节目内容

广播电视既属于传统媒体又属于大众媒体,存在受众群体广的特征。因此,很难借鉴新媒体的发展方式,提高电视节目的针对性。要想弥补广播电视媒体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方面的不足,则需依托于受众需求,在明确其需求的基础上,创新节目体系,使其受众面更广,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观看需求,尽可能增强节目内容的兼容性。例如,可以通过对节目满意度的调查了解节目内容与受众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尊重受众群体的主体地位,对节目形式和内容加强整改。同时,要发挥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依托于观众的心理诉求,打造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电视节目,通过鲜明的节目特点可以吸引大批观众,有助于打造出节目品牌,借助品牌的力量持续发力,吸引受众群体。这要求相关的编辑人员具有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能够从众多信息中提取出有助于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实用信息,做到对节目内容的准确定位,促使广播电视行业得以稳定发展。

3.2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养

融媒体时代下,注重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养,不断加强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优化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广播电视编辑加强终身学习意识,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加强编辑工作能力、节目策划能力。文化多元化发展中,外来节目对本土电视节目的冲击影响大,广播电视编辑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认知,做好立体化分析、综合性总结,创新节目编辑方式,确保节目编辑制作质量,争取高收视成绩。从上述分析可知,广播电视编辑应当提升综合素养,在主体意识、受众意识下,不断加强节目质量,减少由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节目品质下降。

3.3应用新媒体资源,创新工作思路

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较多新技术与新资源,提升社会各体系工作效率,确保人们享受全面化服务体验。所以,广播电视编辑人员针对新媒体资源优势,必须做好全方位探索与了解,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中,深度挖掘新闻信息咨询价值,具体途径如下:第一,微博、微信等平台普及,深度调研受众信息掌握公民对文化领域的需求,准确定位广播电视编辑工作改革模式,制定满足大众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第二,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相应加强网络平台推送能力与效果,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紧抓机遇,利用多种渠道扩大新闻信息咨询传播范围,强化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全面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广播电视编辑作为节目制作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编辑意识和能力会直接影响节目制作的效果。从某一层面来讲,编辑的主体意识决定节目的内容质量和深度,编辑对受众意识的重视程度影响受众群对节目内容的接受度。可以认为,只有强化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才能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有效创新,并增强其在融媒体市场中的影响力,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重对编辑人员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培养,将此作为促进传统媒体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任敬.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175-177.

[2]贺志梅.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J].西部广播电视,2020,18(9):144-145.

[3]梁广卫.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2):166-168.

[4]孙海军.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与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创新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0):171-173.

[5]朱秀文.融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与改善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0,20(18):150-151.

[6]崔岩.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