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土木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李欣   ,刘玉丁    ,黄跃娟

哈尔滨华德学院    150025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土木工程专业要明确新时代工程人才定位,重视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业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学习,强化他们的基础知识、能力,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背景和应用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和综合技能的提升,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引言

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高校应总结当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进而培养出优质的人才。

1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实践方面不够完善

在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构建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构建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体系。高校要通过理论教学构建工程活动所需要的经济、管理、土木工程、法律、德育教育等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土木工程学生的综合素养。(2)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操作体系。高校要通过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学科理论知识应用在土木工程实践过程中。但是,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置与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无所用”,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不自信的心理与错误的价值观,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2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应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由于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正处于努力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比如,实践教学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依据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进行评分,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成绩评定与课程考核。

1.3教学内容固化

传统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通常固定不变,是基于教材设置的,与毕业要求并无直接关联。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知识框架的整体性,而缺乏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难以训练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土木工程课程教学走进了讲授局限于教材的怪圈,与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土木工程新知识严重脱节。

2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多学科融合的有效措施

2.1优化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工程建设人才,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坚持与学科竞赛相融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做好课程结构设置工作,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及行业发展特点,优化课程结构内容。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整体结构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突出培养外向型、综合型土木工程建设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统一,做好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有机组合,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和行业发展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围绕工程图学、计算机应用、结构力学、文学、美学等相关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技能,强化应用实践教学。这样的课程结构不仅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包括测试技能、实践操作技能、运算技能等,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2多措并举建立立体交叉的教学模式

建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在专业教学上采用多种模式和多样的考核方法。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中必须加入实际工程和项目的动画、视频或者图片,此举可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在核心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板书的形式,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思考、推导,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每次专业课堂教学中还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讨论问题,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讨论问题不但可以活跃理论课堂的学习气氛,还可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传统的闭卷考试对学生实际工程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限制的。建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对此进行改革,比如,增加实验的成绩、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制定一些典型的工程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定性分析的小论文,成绩计入课程的平时成绩。

2.3以学科竞赛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应坚持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推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课堂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将竞赛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更好地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强化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的热情。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重各种实验和演示,选用项目驱动法教学,围绕相关学科竞赛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项目引导下学习实践。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科竞赛中的各种题目、成果、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或者围绕相关的学科竞赛题目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实践操作演示,这样的学习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4推进校内、外两个课堂建设和开展

推进校内、外两个课堂建设和开展,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又一个关键所在,此举可以帮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体会土木工程的专业需求,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在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企业教学,在企业教学中,学生不但能接触真实的未来工作环境,而且能够通过实习工作提前感受工作氛围,了解工作岗位要求等。在企业教学期间,带队老师以及企业的前辈和师傅,都会给予学生无私的帮助,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校内、外两个课堂的建设和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加深对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也能够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提升知识应用率。校外课堂的建设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实现角色转换,提升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2.5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

建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也是有效实现高校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有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帮助和支持,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就接触并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状,正式就业后可大大减少企业的前期培训费用。通过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专业的创新型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应用能力,有助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结语

总之,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立足学科专业实际,围绕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推动专业课程与学科竞赛相融合,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改革,以此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代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朝阳.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的实践初探[J].中国设备工程,2021,(17).

[2]邵文冕,罗凤利,都维刚,等.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31).

[3]陆兴发.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