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建设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

邵志勇

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  山东威海  2644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类因素,之后阐述了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思路,提出了具体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多元化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1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1学生学习素质因素

高职生来源是多方面的,普招生、单招生、中职升高职学生、成教生等,学生基本素质、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应该说大部分高职生不同于本科生,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尚待养成,自控能力也有待培养。因此,高职教育不能完全是建立在学生自律基础上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强有力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督导必不可少,否则,职业教育容易变成精英教育,直接后果是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

1.2师资能力因素

职业院校师资能力评价主要指标是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教学工作量等。在这三项指标中,教学工作只有“量”的指标规定,缺少“质”的指标要求,教师间教学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教学任务安排缺少教师授课资格考评手段,存在现学现教现象;各学科、各课程未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教学规范,教学过程存在自由发挥现象等,这些现象必然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水平的高低与一名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密不可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组织高水平的教育活动,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1.3教学质量评价因素

目前对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手段不多,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来予以定论。在无法做到教考分离、无法掌控试卷难易度的情况下,用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质量,其参考价值意义不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界定:一是教学素质标准,是教学态度、专业态度的体现;二是教学技能标准,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和表现出的施教能力和技术;三是教学效果标准,是教学活动结果的直接反映。

2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多元化的课程

2.1企业配合培养方式及其课程

企业配合培养属于较浅层次的合作,学校专业设置按行业需要确定,课程开发以学校为主,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高级技师等指导课程开发,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企业的课程仅限于岗位实习课程层面,企业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

2.2企业主导培养方式及其课程

在企业主导培养方式中,企业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学校为企业搭建培养人才的平台。学校主要承担理论基础课程的教育任务,为在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奠定理论基础;企业主要承担实际职业课程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任务。学校以企业的岗位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基础课程,设定研究课题和项目教学方向。

2.3企业参与培养方式及其课程

在企业参与培养方式中,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企业支持学校发展,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群的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这种情况属中层次的合作。

3校企合作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开发

3.1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和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形式实行模块化组合,适应不同专门化方向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满足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课程计划应富有弹性;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2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文件及其内容

一是教学目标应明确本教学项目的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及难易程度的要求,与其他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相互配合,做到循序渐进;二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注重行动导向学习过程,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三是根据教学项目的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四是根据教学项目的需要规划教学的场地面积、设备、仪器仪表、材料和环境布置,与企业共同建设,尽量接近实际的工作环境;五是编辑校本学材,为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该项目的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资料和标准,体现教学项目的实用性和扩大知识面;六是将学习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既作为学习的目标,也用以激励和检查学习的情况,注重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设计好各种评价标准和方法。

3.3构建以技能为基础、应用为主线的专业技能课程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具体到必须明确学生要学到哪几项技术、锻炼和提高哪几项能力,以此来构建本专业的知识框架和内容,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专业技能知识点为基础、应用为主线,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向学生传授的是成熟技术,要求学生把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课程构建的内容要尽可能地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重点要求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同时,课程构建的内容也必须是最新的,向学生传授的应是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3.4完善校企合作课程管理的组织体系

3.4.1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

成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课程开发委员会的成员必须是学校和企业的优秀人才,来自学校的成员应当熟悉课程开发的理论,能正确看待能力与知识的关系;来自企业的成员应当熟悉岗位技能的基本能力、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全程参加课程开发、教学与管理。

3.4.2课程开发委员会的职能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成员应紧密合作,开展职业活动调查,进行职业活动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将相同和相近的各项能力加以归纳构成教学模块,确立教学项目,编制教学文件。课程开发应打破传统的以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准确的岗位需求分析基础上,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组,以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3.4.3课程实施与监督

选拔多元化课程实施教师,既有学校专任教师,也应有企业选派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参与课程教学。建立校企合作多元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的监督机制,监察课程实施情况,并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改进意见,加快多元化课程开发的进程。

3.5教考分离,检验真实教学效果

专业教研室为每门课程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题库,课程结业时,实行教考分离,用课程考试合格率来检验实际教学效果。不同班级同一门课程的考试合格率,基本能够反映出不同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对合格率偏低的带教老师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课程合格率与老师课酬挂钩,必然促使带教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后进学生的学习状态,辅导、指导、督导、义务补课自然成为了教师的主动行为。

4结语

教育能否培养出真正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能否真正实现人才供需的零距离,课程改革是关键。基于校企合作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构建多元化课程模式,使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是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经之路。

“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开放大学科研发展项目《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研究——文登开放大学为例》,(立项批准编号2021NDKF02Y)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维春.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3(10):267-274.

[2]李宏俭.中国与新加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之比较[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3(6):16-18.

[3]杨丽.探析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因素[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