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模型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3
/ 2

用数学模型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朴晏蓉 

莫斯科国立大学  莫斯科市   1199991

摘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出发,以人的生存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系统的完备性与自适性,推导出了不同的数学关系,证明了人类社会将先后经历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社会、以耗尽资源为特征的工业社会、以人力资源为主要特点的知识社会。这个结论与现实的人类历史过程是一致的。

关键词:数学模型;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资源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其分为若干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历史时期,这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孔德三期说到马克思五期说,到贝尔三期说,每一代的社会学宗师都以自己的理论为依据,以不同的方式讨论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加深了人们的认知能力。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理论思考,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获取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来认识和研究21世纪的历史哲学问题。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数学模型

人类社会在认识、利用、改造、适应大自然的进程中,不断地演化。从人类的存在开始,就一直在与自然环境打交道,从大自然中汲取必要的资源和能源,并将垃圾排放到大自然中。没有了自然,人类社会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基本依据。但是,人类不仅不象动物一样被动地服从大自然,而且还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地改造大自然,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从而创造出灿烂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如果没有人对自然进行创造性的改造,那么,自然只能是原始的自然,而非人类社会。

人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是一种更高级的生物,其存在以及具体需要与动物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动物只是作为一种自然的东西而存在,它和大自然是一样的,它的需求是一种冲动的、本能的反应,它从来没有超越过它自身生存的自然界限,它的目标总是指向外在的自然事物;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精神的存在物,这一点决定了人的需求是由许多层面和要素组成的,它所需要的客体常常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其真实的存在,人类的需求不可能被自然界全部满足,只能靠人类的创造性的生产活动来解决。在这一创造性的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人与自我意识的联系,从而构成了社会的根本联系。因此,物质材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源头,也是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

从资源的角度来说,可以把可利用的资源分成两种:一种是自然资源,包括消耗的资源和可再生的资源[1]。另外一种是人类的资源,主要是人类特有的知识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人们把自己的资源与自然资源相结合,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资源,使之变成了一种可以满足自己需求的物质(包括生产资料)。因此,尽管物质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其价值结构却是由人民的劳动成果和人力资源的集合而成。换句话说,任何一种物质,只要能满足一定的需求,总有一部分来自大自然(可再生的资源或耗尽的资源),并且会以物质的形态在产品中凝结,从而构成产品的物质部分;它的一部分是由人类自己(知识)创造出来的,是一种非物质的产物,它们是由劳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具有实际用途的完整的商品。

基于以上的理论支点,可以构建出一种新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我们选择用生活品质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品质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字,即人们所拥有的可以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用到的各类物质的数量,这是一个在整体上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好与坏的重要因素。

假设人们的生活品质是通过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物质而提升的。若以 A代表自然资源,以 B代表人的资源,那么,来自自然资源的物质和来自人的物质的价值可以用 Atγ和 Btφ来表达。在这些因素中,γ是一种天然的力量,它对自然资源的总量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φ是社会力量,它对人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着支配作用;因此,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用 Atγ+ Btφ来表达[2]。据此,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

k = Atγ +Btφ(1)

二、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三个历史时期。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类的智力水平很低,对消耗殆尽的资源的利用十分有限,他们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获得可再生的资源,一开始是从自然界中采集现成的食物,然后是种植粮食、饲养动物。在这个时候,要想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就必须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人类的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耗尽的资源的开发逐渐代替了人力、土地,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工业社会。工业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生产方式的巨大进步,人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产中使用了大型机械,如传动机、动力机、工具机等,使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大量不可再生的、已枯竭的矿产资源,都已步入社会化的生产进程,成为工业文明的主要资源,工人由单纯的体力劳动向复杂的技术劳动转化。实际上,在欧洲,四百多年的繁荣,主要是基于掠夺和利用高科技来开发欧洲之外的资源,特别是耗尽的资源

[3]。但是,对耗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耗尽的资源是有限的,而这一繁荣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一旦被利用耗尽,子孙后代将永远无法获得。

20世纪后,科技飞速发展,人类资源日益成为人们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物化科技的竞争,科技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1996年的世界贸易组织报告称,“29个经合组织成员国 GDP的50%来自于知识经济。”资料显示,美国1996年有三分之一的成长,都是由信息产业所推动。知识经济的出现,说明了人类在改善生活品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结束语:

从不同的数学模型关系出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利用可再生的资源为主的农业社会、以消耗资源为主的工业社会、以及以人力资源为主要特点的知识社会。这个结论与现实的人类发展过程相符合,说明该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经济论·雅典的收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6-67.

[2]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3.

[3]知识经济时代的软件产业[N].光明日报,1998-03-24.

作者简介:朴晏蓉,男,汉,黑龙江省大庆市,研究生在读(莫斯科国立大学),本科太原理工大学,系统分析和社会工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