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丘陵地区的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3
/ 2

浅谈丘陵地区的规划设计

于海江

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城市开发愈加激烈,加剧了用地资源的紧张,丘陵地区开发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湖南省吉首市易地扶贫搬迁经开区统建集中安置点二期为例,通过对丘陵地区的空间布局、竖向设计、道路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区别于平原地区的丘陵地区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丘陵地区、规划设计、竖向设计

前言

在我国的国土构成比例中,丘陵地区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丘陵地区地形高程变化较大,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才可以达到城市建设的条件。因此,在建设用地的选择上,往往会尽可能避开在丘陵地区开发建设。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范围不断的扩张。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用地紧张的情况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丘陵地带被用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

一、项目概况

吉首市位于北纬28°08′~28°29′、东经109°30′~110°04′之间。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地貌以中低山和低山地貌为主,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0%,本文案例位于“湖南吉首市经济开发”(以下简称“经开区”),经开区是吉首打造武陵山核心增长极的前沿阵地,是包括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商业服务及生活配套等综合的多功能区域、为产业发展和周边协同发展提供空间资源。本项目全部采用6层框架结构,工期要求紧张,地形复杂,场地高差最高处达90米左右,且冲沟较多,属于典型的丘陵用地。急剧的高差变化容易造成土地利用率下降,以及道路、管线敷设、土方量、结构基础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划而引发的经济浪费。与此同时,周边市政道路及管网建设滞后,加大了规划设计的难度。

、空间布局

丘陵地区空间布局手法区别于平原地区,平原地区规划布局往往会采用中轴对称、几何图形构图手法,形成视觉焦点,造成视觉冲击力,对于丘陵地区复杂地形,受生态环境敏感、地形高差较大、道路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采用平原地区的设计手法势必会造成大规模的挖填方,加大施工难度,造成经济浪费。丘陵地区空间布局应贯彻生态优先、保护与开发结合的集约用地原则。

丘陵地区的空间布局应依山就势,自由灵活。打破传统空间布局朝向优先的原则。强调了空间布局的弹性和动态原则。以自然地形地貌特征为界来形成规划区的空间结构。根据高差变化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序列,减少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同时利用地形变化形成台地,借助太低竖向高差减少建筑间距,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筑布局尽可能设置在挖方区域,减少基础造价,加快工期进度;在高填方区域设置地下车库和地上停车场及景观,减少土方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低洼地带形成盆地湿地景观,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城市的抗涝机能。

本案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分析,两侧山体坡度较缓,山体坡向向南、向西,日照充分,适合布置住宅建筑;中间区域属于高填方区域,地下存在溶洞,不适合布局多层及以上的建筑单体,故在中间区域布局单层的公共活动用房、停车场地及活动场地;南侧地势低洼依托现状自然景观形成小区景观花园,供居民休闲娱乐。可最大限度地集约化利用山地的可建设用地,减少大规模土方开挖也可以确保工程进度;同时确保整体的经济效益。

、竖向规划

丘陵地区竖向设计首先应进行场地分析,对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市政交通及给排水标高进行分析研究,尽量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地形条件,以自然地形特征将用地分为不同的台地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及护坡挡墙工程量。本案建设用地南低北高,中间低两边高,局部高差达90米左右,南部经初步勘察,地质以灰岩层为主,开挖难度大,且地下存在溶洞。在竖向的处理上应尽可能遵循原有的地形地貌,不宜进行大规模土方开挖。尽可能采用筏板基础,避免打桩,减少资金投入,加快工程进度,以节省建设和运营成本。

在此基础上,本案在竖向设计上首先确定适合建设区域(坡度平缓、不易发生地质灾害)、可以建设区域(通过土方平整可以建设)及不适合建设区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方平整、易发生地质灾害)。其次结合市政道路及给排水标高及场地内部高差情况和建设需要再划分出不同高程的台地,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序列,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在高差处理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挡土墙、护坡、护坡加挡土墙及自然放坡等多种形式。

交通设计

丘陵地区的机动车道路设计往往区分于平原地区的方格网道路体系,而是有等高线变化而变化的自由式道路体系,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自由灵活组织,减少土方工程量,减少护坡及挡墙的投入,根据《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中规定,机动车道纵坡不应小于0.3%,亦不应大于8%,当采用8%坡长时,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个别坡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100m。为了解决丘陵地区高差变化较大的问题,往往会采用“S形路”或者“之字路”道路形式,通过延长道路长度来满足道路纵坡要求。同时应充分利用步行交通有效解决“车长步短”垂直方向的交通需求,形成便捷的交通模式。丘陵地区路网应摒弃平原地区宽而疏的结构形式,根据丘陵地区生产生活方式与建设特点,采用小断面、高密度的“窄而密”的路网形式。

本项目在控制纵坡度不大于8%的基础上来设计整个小区的机动车道体系,通过采用“S形路”或者“之字路”道路形式来消化高差,减少大规模的土方工程量。节约成本,加快工期进度。在道路尽端设置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满足消防车的转弯需求。道路宽度设计为5.5米,在满足双车道的通行情况下,尽量减少道路面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结合地形、谷地和绿地设置完善的步行体系,有机连接各级台地、组团,满足便捷通达的需要。在细部处理上保持山地特征,塑造“步移景异”的山地景观风貌特色,减弱因地形多变带来的疲劳感。

除了机动车交通体系外,还需要考虑非机动车交通体系,步行交通体系,在丘陵地区非机动车的使用效率会被大打折扣,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要求非机动车最大纵坡不大于3.5%,且控制坡长,不适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这就要求除了有完善的机动车交通体系外,还要有完善的步行体系,用以调节非机动车不变带来的交通弊端;步行体系相对设计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场地大小来设置室外坡道、台阶、升降梯等来解决交通联系。

除了上述动态交通外,还需要考虑静态交通,对于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率低,地势起伏较大,一方面可以利用地势低洼处设置地下车库,减少开挖量,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地面停车,要考虑到场地平整的难度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最大限度的保留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要考虑到停车场的排水需求,停车场的适宜坡度在0.3%-3%之间,坡度大于5%会导致车辆侧翻、溜坡。

结语:规划设计是一门需要综合经济、人文、艺术、景观等多方面的学科,要统筹多个学科,对工程建设起决定性的专业,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就是强调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性在丘陵地区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通过本文对丘陵地区的规划设计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广大的城市规划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牢牢掌握其中的设计要点,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帅.城市规划技术标准适度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 贾敬龙,田少斌.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启示——由国家开发银行威海研发基地(灾备中心)所想到的……[J].中外建筑,2012(5):117-121
  3. 江军.山地建筑竖向设计要点探析[J].重庆建筑,2009,64(2):12-14
  4. 刘苒,李晓玲,母丁芳. 浅析排水网工程在城镇丘陵地区的规划设计.[J]科技视界,2013(8):153-153
  5. 齐琳. 基于图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调节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研究方向:总图、规划、竖向、交通组织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