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街区景观改造提升中的植物特色研究——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城市历史街区景观改造提升中的植物特色研究——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

刘瑶瑶

深圳小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历史街区是保留城市历史特色、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蕴藏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在提高城市品牌价值以及经济辐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升,城市历史街区的景观设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目前的历史街区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现象,这会对公众的审美产生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城市的竞争实力,对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限制。植物作为历史街区中柔化硬质景观的重要元素,能够加强硬质景观本身的艺术美,丰富街区天际线、优化街区肌理形态。因此,积极开展城市街区植物景观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分析和探讨城市历史街区景观改造中植物景观营造原则、植物特色提升建议,以期为同类项目开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历史街区;景观改造;植物特色

引言: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南头天桥的北侧,占地38.5万平方米,建筑总体面积约51.7万平方米。古城从古至今共经历了“迁海”、“日军占领”和“城中村抢建”三次重大变革,一九八零年,深圳成立了经济特区,南头步入城中村建设阶段。近些年来,深圳市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面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并且在建筑、路面等硬质景观的保护方面获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因为街区内用地紧张,能够开展景观绿化的面积严重不足,在仅有的绿地范围内提高植物种植特色尤为重要。

一、城市历史街区景观改造中植物特色的营造原则

(一)保持植物景观风貌整体性和延续性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植物景观而言,应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若植物种植过于破碎,会对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景观风貌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在实践工作中,植物景观的营造应充分明确建设重点,针对南头古城内部富含人文气息的典型区域重点打造植物景观,促使植物特色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强街区历史文化空间的氛围感,使植物景观拥有较强的延伸感。

(二)积极融合地域文化

历史街区的植物造景,应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统一,融合地域文化,体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并用新的造景手法连接古今,体现出丰富的景观效果。南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所构建的植物景观融合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特色,提高了植物景观风貌的原真性,有利于促使居民对场地产生依赖感。在实际应用中,针对趋于居住型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应积极融合与渗透居民自身的偏好,实现自身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彰显其地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遵从南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原有植物景观的发展规律。例如:在开展植物景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先使用适宜的乡土物种,在拥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同时,还能满足区域内生态性方面的要求。

二、城市历史街区景观改造中植物特色的提升建议

经过实地调研,由于场地种植条件的限制,笔者发现深圳南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植物景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街区内绿地面积占比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绿化发展空间;街区植物景观具有较为明显的同质化特点,缺少对当地种植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植物的配置比较老旧,缺乏具有人文特色的景观;植物使用缺乏多样性,缺乏对生态效益的重视。针对以上不足,对深圳南头古城历史街区景观改造中植物特色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绿化模式创新,提高街巷活力

由于建筑和硬质铺装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占比相对较大,种植面积大大缩小,使得在种植形式和植物选择上有较强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开展街区绿化工作的过程中,应以不影响原本街巷肌理为前提,结合实际,采用可移动式绿化及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植物种植形式,鼓励街区商户、居民能够积极参与街区的绿化工作,为提高街区环境品质而共同努力。具体做法如下:在街区的入口、广场等位置使用盆栽及花箱的形式来起到增绿效果;在街区围墙以及建筑墙面合理使用炮仗藤、簕杜鹃等植物来实现绿化;在建筑阳台及外廊等位置增设一定数量的种植槽,选择常春藤、光耀藤等悬垂植物。以此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种植手段,充分发挥各类植物的点缀提升效果,有利于大幅提高历史街区的绿意。

(二)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促进历史风貌传承

历史街区的古树名木可以看做为绿色文物,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南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所保留的古树名木作为适应深圳气候特点的乡土树木,能够充分彰显街区的历史风貌。为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同质化问题,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当前现有的大树虽达不到古树级别,但其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具有较强的自身价值,因此应同样在其养护管理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在实践工作中,街区应做好古树名木以及原有大树的保护工作,根据实际的树木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手段。

(三)实现绿化和文化的结合,彰显人文特色

绿化与文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国家与民族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实际开展的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改造中,生态环境与文化景观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儒家“比德”思想的深远影响下,我国的诗画和园林通常会将植物的一些特性比作一种美的象征,此种美既可以是品德美,也可以是人格美。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借鉴此种表现手法,加强对有效配植手段的应用,促使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的有机结合,将景观充分应用到原本有效的空间中,通过此种方式来构建具有叙事性特征的植物景观,为城市居民创造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为其打造更优质的居住体验环境。

(四)严格统筹布局,

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的营造与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伴随着深圳城市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外部形态所呈现出的植物景观同样应该获得相应的优化与创新。为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中植物景观呈现效果,首先要在统一规划布局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在开展规划工作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以线串点原则,保证景观的整体性,进而有效促进植物景观的发展。同时还应该做到有所侧重和有所区分,例如重视对历史植物景观的保护及更新,做好具有关键性风貌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工作,充分体现出植物特色。针对深圳南头古城而言,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与发展大部分是基于居民的生活足迹,基于多个年代以及多个文化背景逐渐形成的相对较为完善的地域特色文化,也是实践工作中应该保护以及传承的关键性内容。然而,开展重点保护以及传承工作的前提是满足现阶段居民的基础性需求。在具体工作中,要求街区中的巷道路植物景观、建筑植物景观以及周边道路植物景观之间具有统一性和完善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实际所开展的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改造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深圳南头古城在实践工作中应该围绕街区功能性以及美观性进行综合性考虑,迎合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翁威奇,刘雪丽.文化传承视角下街区景观“微改造”的策略研究——以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中国艺术,2021(06):100-105.

[2]宋雨航,曹潆丹,姚璐.街区文脉重现——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改造设计[J].现代园艺,2020,43(17):122-124.DOI:10.14051/j.cnki.xdyy.2020.17.063.

[3]文问,文卫民.基于“五感”体验的景观设计探析——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J].湖南包装,2020,35(01):112-115.DOI:10.19686/j.cnki.issn1671-4997.2020.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