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近五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灵川县近五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胡玥1 ,谢钊尔2*

1.灵川县水果技术推广站 灵川县 541299  2*.灵川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灵川县 541299

摘要: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在农业生产上被称为水稻“两迁”害虫。本文依据近5年灵川县水稻“两迁”害虫的测报资料,对本地区水稻“两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防控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灵川县水稻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水稻“两迁”害虫 发生规律与特点 防治措施

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东经110°07′~110°47′,北纬25°04′~25°48′),东、西、北三面环抱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县域面积2301 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0 ℃;年降雨量1 600~2 400 mm。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水稻迁飞性害虫,具有发生范围大、季节性、持续性等特点[2-3],如对其防控不力,对当地的水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近五年灵川县水稻“两迁”害虫的测报资料,对当地近年来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灵川县的水稻产业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灵川县水稻“两迁”害虫常年发生规律

1.1 稻飞虱

灵川县优势种群为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全县发生6代。从历年病虫测报资料来看,4月上、中旬为稻飞虱迁入期,5月下旬出现迁入主峰。全县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主害代(F3)高峰期白背飞虱虫量占飞虱总量的95%以上;中稻与一季晚稻前期仍以白背飞虱为主,占飞虱总量的90%以上;在一季晚稻的中后期与双季晚稻前期则以褐飞虱为主,至主害代(F6)褐飞虱占飞虱总虫量的80%以上。9月上、中旬,灵川县出现稻飞虱回迁峰。10月下旬随晚稻成熟而逐步向南迁移。

1.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无低温滞育习性,在适温下可多代连续繁殖。[4]常年来看,灵川县发生3-4代,其中F2代、F5代偏轻发生,F3代和F4代发生较重,特殊年份F3代发生较严重。五月上旬稻纵卷叶螟开始迁入,至六月下旬出现迁入主峰。七月中旬至八月,全县以高温天气为主,虫量较少。九月稻纵卷叶螟逐步向南迁移。

2 灵川县近五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

2.1 稻飞虱

近五年,灵川县稻飞虱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68万hm2,具体情况见图1、图2-1、2-2和表1。

2017—2018年,灵川县稻飞虱迁入较迟,迁入量较少,全年虫量较低。2018年田间F3代稻飞虱有明显的峰值。2019年稻飞虱迁入峰期早、峰次多且量大,且迁入集中,单个峰期较长。2020年迁入峰期集中,发生量大且持续时间长,主要在五月份至六月份,单日诱虫量达20余万头,田间百丛虫量达到10000余头。2021年为正常发生年份,集中在五、六月迁入,田间F4代达到峰值。在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有一次较大的回迁峰。

图1 2017—2021年灵川县灯下稻飞虱平均单日单灯虫量比较


表1 2017-2021年灵川县稻飞虱迁入时间、迁入量与年发生程度情况表

年份

白背飞虱

褐飞虱

9月底灯下总虫量(头)

始见期

(月/日)

首个迁入峰

主要迁入峰次

发生程度

(级)

始见期

(月/日)

首个迁入峰

主要迁入峰次

发生程度

(级)

2017

4/8

5月中旬初

4

3

5/18

6月中旬

4

3

38352

2018

4/2

5月上旬

3

2

6/2

7月上旬

4

2

1148

2019

4/15

4月下旬

8

5

4/23

6月下旬

5

5

560171

2020

3/11

5月上旬

6

5

4/18

5月中旬

8

5

651131

2021

3/30

5月上旬

5

4

3/26

5月上旬

5

4

194993


图2-1 2017—2021年灵川县稻飞虱田间平均百丛虫量(早稻)

图2-2 2017—2021年灵川县稻飞虱田间平均百丛虫量(晚稻)


2.2 稻纵卷叶螟

近五年,灵川县稻纵卷叶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为0.94万hm2。具体发生情况见表2和图3-1、3-2。

灵川县稻纵卷叶螟2017年初始虫源迁入偏晚、迁入峰较集中、虫量为近几年最少。2018年F3代田间幼虫较2017年激增。2019年虫量较大,田间赶蛾峰期持续较长,但受7月本地高温天气影响,田间虫卵孵化率低。2020年和2021年发生情况较常年相似。

表2 2017-2021年灵川县稻纵卷叶螟迁入时间、迁入量与年发生程度情况表

年份

田间始见期

(月/日)

田间首个

迁入峰

全年主要

迁入峰次

截止920日田间赶蛾量(头)

发生程度

2017

5/22

6月中旬初

2

3457

2

2018

4/19

6月上旬

2

4168

2

2019

4/17

6月上旬

4

6742

4

2020

4/14

5月下旬

3

5214

3

2021

4/21

5月中旬

3

5732

3

图3-1 2017—2021年灵川县稻纵卷叶螟田间平均百丛幼虫量(早稻)

图3-2 2017—2021年灵川县稻纵卷叶螟田间平均百丛幼虫量(晚稻)

3 防治措施

“两迁”害虫因其具有迁飞习性,如防控不好极易暴发成灾。

[5]近年来,灵川县坚持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推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

灵川县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配备了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与田间小气候监测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监测和网络化传输,及时监测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动态,强化数据收集和信息传递,提高了监测预警的时效性与准确率。

3.2 加强科学合理用药

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广泛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在有效的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防治稻飞虱方面,在低龄若虫盛发期,达防治指标(分蘖期1000头/百丛、孕穗期500头/百丛)的田块,可选用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三氟苯嘧啶等与速效药剂烯啶虫胺、醚菊酯等配合使用,注意药液喷施至禾苗基部,同时田间要保持浅水层。

防治稻纵卷叶螟方面,大力推广使用诱捕器诱杀雄虫,减少交配,降低卵孵化率,降低幼虫数量。防控药剂可选用苦参碱、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甲维盐·毒死蜱、阿维菌素·虫螨腈等制剂,在低龄幼虫期进行喷施。

3.3 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

近年来,灵川县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大力度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同时,大力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保护利用天敌,,合理应用性诱捕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手段,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参考文献

[1] 谢钊尔. 2019年灵川县草地贪夜蛾发生初报[J].南方农业,2020,14(18):7-8.

[2] 尹建国,刘巧,史明武,等. 东海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71-73.

[3] 张仲凯,李毅.云南植物病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谢子正,饶汉宗,柏超. 浙江省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5):780-782,787.

[5] 朱秀秀,谭小平,王标. 湖南省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2):27-31.

第一作者:胡玥(1991.4-),女,广西钟山县人,农艺师,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谢钊尔(1988.7-),男,广西八步区人,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