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分析

董丛 ,张惠芬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检验结果影响因素,推动凝血检验合理性建设。方法 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开始/结束)门诊就诊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凝血功能检验,分析标本采集量、不同标本放置时间凝血检验结果差异,分析凝血检验合理性建设措施。结果 不同标本采集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对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放置时间APTT比对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放置时间PT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标本采集量、不同标本放置时间会对凝血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准确分析检测者具体情况,需要科学控制标本采集量,规范凝血检验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合理,准确鉴别检测者情况。

关键词:凝血检验;标本采集量;合理性;标本放置时间

临床诊断可以运用多种专业设备,通过观察影像、血清物质含量情况、尿液成分情况等分析鉴别检测者情况。凝血检验为临床重要检验项目,可以通过观察酶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分析患者情况,根据检验结果指导患者治疗,助力患者康复[1]。确保凝血检验合理可以准确分析患者情况,给予患者科学全面的诊治服务。凝血功能检验操作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究影响因素以针对因素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凝血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本文研究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35例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分析凝血检验合理性临床建设,具体报告下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凝血功能检验。35例患者分布情况,男患者20例、女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岁~68岁,平均年龄(45.86±2.85)岁。所有患者自愿入组,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

纳入标准:(1)患者凝血功能能检查结果资料齐全;(2)患者均进行凝血功能检验;(3)检查前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相关药物者。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者;(2)合并认知障碍者;(3)参与其他研究者。

1.2方法

凝血检验样本采集、处理。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前1d,告知患者禁食,保持空腹,第2d清晨取空腹静脉血,枸橼酸钠1:9抗凝,共采集样本3份。1份采集量少于2.7mL,2份采集量2.7mL及以上且3.5mL以内。所有血液样本均符合检验要求,避免由于血液样本不合格影响检查结果。三份样本处理:(1)1份采集量少于2.7mL、1份采集量2.7mL及以上,样本采集后2h内进行凝血功能测定。(2)另1份采集量2.7mL及以上样本分别于放置2h之内、放置4h、放置8h检查进行测定。所用仪器为日本的 sysmex 生产 CA–1500 全自动血凝仪,所用试剂为配套相应试剂,严格参照说明书要求操作。所有患者均由1组医护人员完成检验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并由2名资深医师根据记录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PT参考范围:11~14 s。APTT参考范围:23~43 s[2-3]

1.3观察指标

分析标本采集量、不同标本放置时间凝血检验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对凝血检验合理性建设措施进行分析。

1.4统计方法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PT、APTT,组间对比t(或者F)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工具SPSS 24.0软件。

2结果

2.2不同标本采集量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

采集血量≥2.7 mL样本APTT水平、PT水平低于采集血量<2.7 mL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不同标本采集量PT、APTT水平差异(±s;s;n=35)

采集量

PT

APTT

采集血量≥2.7 mL

12.52±0.12

35.01±2.14

采集血量<2.7 mL

14.12±0.33

45.65±2.26

t

26.957

20.224

P

<0.001

<0.001

2.2不同标本放置时间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

标本放置2h之内检查、放置4h检查、放置8h检查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8h检查APTT水平>放置4h检查APTT水平>标本2h之内检查APTT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标本放置时间PT、APTT水平差异(±s;s;n=35)

放置时间

PT

APTT

放置2h之内检查

12.15±2.03

36.35±1.25

放置4h检查

12.20±1.12

37.05±1.13

放置8h检查

12.24±1.71

44.81±1.56

F

0.026

439.007

P

0.975

<0.001

3讨论

临床实际检验中,患者PT、APTT检验是常用的检验项目,为患者病情鉴别与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准确分析患者情况,确保治疗效果

[4]。凝血试验检测是较为关键的凝血功能检验技术,可以对血液情况进行反映,以通过凝血指标分析患者血液相关病变情况[5]

PT可对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实际情况进行反映,在肝脏相关疾病诊断中具有积极意义。APTT则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情况,可以筛选内源性出血、监测肝素用量等,在消耗性凝血病变诊断中具有积极意义[6]。保证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确保凝血检验合理,为患者提供准确科学的医学服务。研究观察我院35例门诊就诊患者,标本采集量、不同标本放置时间凝血检验(除PT)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标本放置时间、标本采集量均会影响检查结果。分析原因:标本量2.7 mL以内,标本中钙离子、枸橼酸过少,枸橼钠还可封闭钙离子,使得凝血过程被阻断,PT、APTT水平出现升高。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则标本中凝血情况不同,使得不同放置时间PT、APTT水平出现一定变化。标本放置时间、采集量均会影响凝血功能检验结果,故在实际检验中,需要在标本采集后按照相关规范,送检标本,保证采集样本量足够,尽可能降低采集量与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7]

综上所述,凝血检验结果受标本采集量、检验标本放置时间影响大,门诊凝血功能检验中,需要明确标本采集量,规范标本检验流程,推动凝血检验合理性建设。

参考文献

[1]孙胜利,陈倩,张建平,等. 凝血四项凝固曲线波形分析参数参考区间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10):1008-1013.

[2]岑绍海. 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18(13):35-36.

[3]葛春伟. 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8):86-87.

[4]赵彤. 探讨影响本院检验科凝血功能三项和D-二聚体检验的主要分析前因素及处理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1):94-97..

[5]张宇,陈会欣,王顺. 输血医师参与临床会诊的调查与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4):364-368.

[6]吕建业.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与相应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2):11,13.

[7]崔爱玲. 医学检验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7):230-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