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

范晨雪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者在床旁超声引导下行营养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长期鼻饲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鼻肠管置入方式设为常规组(盲插法置管)、研究组(床旁超声引导置管),两组各46例。结果: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腹泻、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在床旁超声引导下行营养支持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胃肠功能,提高机体营养水平。

【关键词】重症肺炎;床旁超声;营养支持;胃肠功能

重症肺炎指因肺部被病原体侵袭所致的危重症,早期发病隐匿,难以准确诊断,易漏诊、错诊,延误治疗时机,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肾脏、心脏,进而并发呼吸衰竭,甚至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症肺炎患者的机体代谢水平高,而胃肠吸收消化能力薄弱,因此对机体康复极为不利。开展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功能是提高患者机体营养水平、改善疾病预后质量的重要措施[1]。但是常规盲插置管的成功率较低。为了提高鼻肠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充分改善胃肠功能,特此在床旁超声引导下实施了营养支持干预,效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92例需要长期鼻饲的重症肺炎患者,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纳入,按照鼻肠管置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6例。研究组包括24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40-71岁,均龄(59.91±7.33)岁;常规组包括2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41-69岁,均龄(59.89±7.28)岁。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已签署研究同意书。

1.2方法

常规组46例患者实施盲插置管,即:用石蜡油润滑12F鼻肠管,方便管道顺利置入,然后进行鼻腔评估,通过鼻腔轻柔的插入鼻肠管,每日向内慢慢推入4cm左右,同时向管道中推入空气10ml,闻声判断导管末端点位,若达到空肠,回抽之时可见金黄色胃肠液,提示管道成功置入,最后将导丝撤回,妥善固定。

研究组46例患者在床旁超声引导下实施置管,应用彩超仪器,通过显示屏观察导管征象,根据“云雾”征对导管走形方向进行判断,实时调节导管置入深度、方向,一直到胃窦幽门之处呈现出“双轨”征,提示导管经过幽门,然后推送到预期深度,最后进行腹部X线拍摄,明确导管最终点位[2]

1.3观察指标

干预7d后采血化验,留取血清,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泻、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

1.4数据统计处理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计量资料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x2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研究组与常规组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对比

小组

病例数

白蛋白(g/L)

前白蛋白(mg/L)

研究组

46

38.86±1.52

1.45±0.33

常规组

46

31.88±1.61

0.96±0.24

t

-

12.966

11.045

P

-

<0.05

<0.05

2.2观察比较研究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小组

病例数

腹泻

腹胀

恶心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6

0

0

1(2.17%)

1(2.17%)

常规组

46

2(4.35%)

1(2.17%)

3(6.52%)

6(13.04%)

x2

-

8.963

P

-

<0.05

3.讨论

肺炎的严重性取决于炎症程度、播散范围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危重,多合并严重低氧血症或急性呼吸衰竭,严重者出现休克、低血压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将累及多个系统而危及生命[3]。因此,实施营养支持提升患者机体营养水平,对促进康复进程、改善预后质量的意义重大。为了提高鼻肠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升吸收、消化功能,特此在床旁超声引导之下开展营养支持工作,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且腹泻、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究其原因:床旁超声引导下,可以规范化、可视化置入鼻肠管,相较于盲插方法,床旁超声引导下置入管道可进一步提高幽门通过效率,对胃肠黏膜皱襞实施良性刺激,从而促进其蠕动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从而避免腹泻、腹胀、恶心等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4]。另外,床旁超声引导置管可以有效确保鼻肠管顺利置入并到达小肠中,因小肠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效率高,是机体吸收消化的重要器官,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机体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

[5]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患者在床旁超声引导下实施营养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确切,是较理想的营养干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莹, 黄少娅, 方炳雄,等. 系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支持治疗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11):3.

[2]王春燕, 刘欢, 王金垚,等. 超声引导下行鼻肠管置入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 广西医学, 2019, 41(16):3.

[3]林令君, 于勇, 侯玉溪. 肠内营养途径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9, 45(10):5.

[4]何蕾, 侯丽, 孙涛,等. 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4):3.

[5]明建青, 罗丹华, 戴燕平,等. 床旁超声引导下缓慢胃内注水法鼻肠管置入技术在长期鼻饲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