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症状及治疗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症状及治疗措施

巴桑卓嘎

安多县雁石坪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853400

[摘要]目的:分析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7头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6月,分析病牛临床症状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观察并统计病牛治愈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结果:病牛治愈率达94.12%,病牛死亡率达5.88%。结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牛临床症状具有典型性,结合实验室检查等可提高疾病确诊率,根据药敏结果科学用药能够提高疾病治愈率。

关键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药敏试验;治疗措施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症,属于多发性急性热性出血性传染性疾病,以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为主要诱因,发病特点表现为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1]。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能够在牛群中迅速传播,具有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可对畜牧业发展以及养殖户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明确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加强疾病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病情扩散、蔓延,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以及保证养殖护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次研究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牛17头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6月,针对病牛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告:

1病例及治疗

1.1病例概况

     共计选取17头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牛,月龄为14~37个月,平均月龄为(21.35±3.07)个月,所选病牛综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疫情调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1.2诊断及治疗方法

1.2.1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困难,精神不振,弓背低头,被毛杂乱且无光泽,食欲不振,犊牛泌乳能力停止,肌肉震颤,可见鼻液自鼻腔中流出,眼角有大量分泌物,结膜潮红。病牛口角可见泡沫状唾液,有草团滞留于口腔内,臭不可闻。病牛胸前皮下组织或颈部、头部、咽喉部皮下组织表现出炎性水肿,触摸坚硬且有热度并逐渐变凉。随着病情加重,病牛呼吸愈发困难并表现出腹式呼吸,下痢、腹痛,粪便中有黏液或血液夹杂。

1.2.2治疗措施

   病牛病情确诊后应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症治疗。发病初期,①全群牛皮下注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②采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应用剂量为0.4mg/(kg·bw),每日注射2次,连续治疗6d。③大多数情况下,病牛伴有混合性感染。若牛病情加重或严重,采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应用剂量为0.4mg/(kg·bw);应用20% 的广谱氟苯尼考混选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④对症治疗:则将10mL维生素C注射液提高病畜的抵抗力,用10mL 30%安钠咖注射液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500ml 5%碳酸氢钠注射液改善体液pH,10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混合液补充能量和维持病牛体液的渗透压,连续治疗3d。⑤特殊治疗:对患病严重的牛,可用病愈牛血清对病牛进行抗体高效注射,应用剂量为20~40ml/(头·次),连续注射5d。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病牛治愈情况以及死亡情况。

2结果

    1头病牛由于病情严重,呼吸频率<40次/min,精神不振,四肢冰冷,心跳<120次/min,体温升至40~41经治疗无效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达5.88%病牛解剖可见肺脏存在明显充血现象且呈紫红色,可见大理石样纹路病变,心包膜出血点呈点状,内可见黄色积液,肝脏明显增大且伴有散状出血点,淋巴结存在充血及肿大现象,腹腔中可见渗出液。其他16头病牛经治疗后均最终痊愈,死亡率为5.88%,治愈率为94.12%。

3讨论和预防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其中医热带地区尤为严重,严重影响养殖业发展,而且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以体表局部肿胀为主要临床症状,动物出现脑膜炎或者呼吸系统化脓性炎症等病症的几率也较高。该病对人类危害较小,但是若屠宰过程中检验不仔细或对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处理不当可造成病菌扩散,甚至会造成疫病暴发流行,严重制约养殖业发展。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患病动物排泄物与分泌物种均有病原菌,能够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侵入机体,此外,水源、饲料受到污染后也可通过脐带、伤口、消化道等途径导致健康动物感染[3]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发生时可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若有必要可实施细菌分离及实验室检查,可及早确诊病情。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与牛恶性卡塔热及牛肺疫等病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临床在进行诊断时应准确鉴别,实施实验室检查可有效降低误诊率。通过药敏试验选择疗效确且经济可靠的高敏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加快病牛病情缓解,除了可以应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以及高度免疫血清等,还可以采用支持疗法、脱水、纠正酸碱失衡等综合性干预手段

[4]

为了有效控制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发生和发展,保护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有必要及早采取防控措施:定期对牛舍及养殖区域进行消毒、清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牛舍有良好通风,适当增加精料及多种维生素饲喂,有助于使牛抗病能力得到增强5];在季节交替时应该加强消毒并配合疫苗接种防疫,尽可能减少应激反应,牛舍应避免拥挤,确保牛群饮水卫生,定期实施灭鼠、杀虫、消毒和预防接种等工作[5];应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对未感染牛群以及易感牛群进行免疫接种,确保一针一头,以防诱发交叉感染;针对免疫空白期内牛群采取防控措施,以银翘散或氨苄西林钠可溶性粉饮水或拌料喂服,若牛出现软粪或者拉稀便等方式则采用微生态制剂对其实施胃肠道菌群调理[6];对病死牛进行无害化深埋处理,对牛舍、病死牛放牧区以及处理区实施全面的消毒和清洁处理,可将二氯异腈脲酸钠与水按照2g:1L的比例进行配制并对各区域进行喷洒;一旦发现病情应该立即向兽医部门报告,以便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迅速将病牛与健康牛分开隔离,针对病死牛应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同时注意落实消毒灭源工作;引进牛品种后应该立即进行疫苗接种并采用维生素及抗生素等进行喂养,养殖户同时应该注意加强个人防护[7,8];地区应建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应急处理机制,根据既往本地区动物发作频率较高的疾病类型构建疫病风险评估模型和标准,定期对动物疫病实施合理评估,及早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建立动物疫病应急指挥中心并完善应急处理院,定期进行应急实训,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及时冷静地应对和处理[9,10]

此次研究中,病牛治愈率达94.12%,综合病牛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可检出疾病,参考药敏结果用药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对于降低病牛死亡风险、提高临床治愈率以及推动畜牧业发展有重要价值,同时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西藏地区气候高寒,复杂多样,气温变化快,生存条件相对较差,故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疾病发生概率较高,因此,必须重视场区管理,加强疾病防控及疾病监测,建立健全疫病监测体系及应急处置体系,制定并完善应急处理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疾病发生风险,一旦出现疫情能够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控措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缩小传染范围,减轻养殖户经济损失。

4.结论及建议

    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可导致多种畜禽发病,属于多发性热性、急性、败血性传染性疾病,病毒传播速度较快、危害大且致死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为肺炎、高热、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以及急性肠胃炎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健康牛上呼吸道中长期存在,在过度劳累、气候变化以及季节交替等应激因素刺激下可使得牛提抗力下降并诱发内源性感染,一旦发病可造成病原体毒性增强并可随排泄物及分泌物排出体外,导致饮水、饲料、牧地以及环境等受到污染,还会使得其他健牛受到感染,病牛可通过喷嚏、咳嗽等排出病原菌,冬末初春及天气突变时发病率较高。故而,养殖户应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或者季节交替时必须重视消毒、除菌,定期对牛群实施疫苗接种,尽可能减少应激,使牛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抵抗力得到增强,能够取得理想的疾病预防效果。一旦发现病情必须立即向兽医部门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对牛群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减轻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维护其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索朗卓玛.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诊断与防治[J].兽医导刊,2021,7(8):137.

[2]杨艳萍.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1(12):120-121.

[3]韦兰松,李崇斌,莫亚华,等.牛、马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8):29-30.

[4]嘎玛德庆.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与防治[J].临床兽医,2021,10(11):147-149.

[5]吴同垒,于秀建,李巧玲,等.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9,39(9):1728-1734.

[6]杜英立,吴翠兰,陆震,.牛A型多杀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J].今日畜牧兽医,2021,37(6):5-6.

[7]张贵刚,徐丽媛,黄海碧,等.一株肉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27(5):86-90.

[8]傅伟文.牛多杀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19,11(9):18-19.

[9]白玛卓玛.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22,8:21-23.

[10]卡毛加.牛常见呼吸道疾病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2020,76(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