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探究

李烜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马鼻中心小学350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各个学科的创新教学也进入了高热化的状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小学体育学科也毫不例外成为关注的热点,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能,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小学生正是发展身心健康的重要的阶段,教师更是要通过开展趣味性、创新性的小学体育课堂,激发他们的运用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参加体育活动,为他们打下良好的身体健康体质。从而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增强体魄,并且在潜移默化的锻炼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思考力也会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丢弃原有的固有思维,从创新角度去完善教学手段,尤其是原来“先集合,再讲解,后模仿;最后自由活动”这样的固定教学模式更是要一一丢弃。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小学生对体育运用的兴趣,甚至体验不到体育的乐趣之处,而是要让体育课堂“活”起来,营造出轻松、快乐的体育课堂,才能让小学生真正地爱上体育,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进而整个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关键词;创新角度;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体育训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落后

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在我们的教学理念中埋下了很深的种子,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还是处于主体地位,小学生就是按部就班地跟着做就行。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十分枯燥、生硬,导致小学生也是比较懒散,做做样子。教师要想剔除传统的教学理念,就要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教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重新点燃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2.教师教学水平落后

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都是由其他主课教师进行替代,他们缺乏专业性的体育技能,导致在进行授课时也不够专业,课堂也是缺乏创新性,这样也就是导致他们的体育动作不够专业。其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进行招聘时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他们的专业水平,这就让他们在授课时,只能常规的根据教材要求进行,“机械式”的理论教学,缺乏新颖性,使得学生活的时间也减少,让小学生根本感受不到体育锻炼的兴趣,最终导致小学生丧失体育运动的兴趣,无法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也如火似茶地进行了改革,这也就是要求教师要以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师一度沉迷在“舒适圈”,自然是无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会越快越淡薄。为此,教师要积极地积极地参与教研工作,并且通过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完善和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要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获取新型有趣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例如,教师进行教授五年级小学生“跳绳”的体育活动时,教师不能还是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让他们进行分发跳绳,只有娱乐的方式。而是要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在跳绳之前先讲解下跳绳的趣味性故事、用法以及来源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进行示范,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花样跳绳大比拼。这样一来不仅让他们对跳绳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也让他们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体会到运动的意义,从而提升的小学生的体育素养。

2、创设游戏化情境,调动运动积极性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模式,也是刺激他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沉浸地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他们的情绪也是跃跃欲试的状态。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通过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为小学生营造出了民主、和谐、快乐的教学气氛,形成了乐学、爱学、会学的氛围。小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也起到了活跃思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并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生硬、单一的教学手段所带来的弊端。尤其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场地是操场,教师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场景并与游戏相结合,可以给小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使得他们的兴趣也倍增。这完全能够符合他们喜新厌旧的性格,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以及达到激发他们求知欲的作用。例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障碍跑”的体育教学活动时,主要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应急反应能力。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技能练习是十分枯燥的,也无法吸引他们的主动参与性。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以“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开展,层层递进,达到障碍跑跑的锻炼目的。如组织“推瓶与扶瓶”的接力赛,协同配合的目的,但是在跑的过程中要变换身体姿势,要学会保护自我的能力。

3、完善评价体系,灵活教学

  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说是不管是对教师的教学而言,还是小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教育还是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出现了“唯分数论”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过于重视文化成绩,忽视学生体能方面的培养。甚至很多时候也会被主课所替代这门课程,更多的是认为体育不需要考试,也就不用去重视。这无疑让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自然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变差。教师即使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也过于形式化,单一化,千篇一律地要求他们跑步、做操等固定教学,以及放任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从而不利于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此,教师要充分完善评价体系,灵活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反馈,做出客观的评价,鼓励小学生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无可厚非的就是要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旧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创设游戏化情境,调动运动积极性;完善评价体系,灵活教学,以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好根基。

参考文献;

[1]高世军.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措施[J].求知导刊,2021(30):91-92.

[2]柯青红.基于小学体育课堂上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对策思考[J].天津教育,2021(21):11-12.

[3]杜国梁.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