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美术鉴赏的理解、实践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高中美术中美术鉴赏的理解、实践与反思

胡斌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  563000)

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是具有深厚人文特色的艺术学科,优化与改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益的方式众多,上述笔者所提到的仅是目前符合笔者个人教育实际情况的常用策略,尚存在着其他众多先进、科学的美术鉴赏教育理念及其途径等待美术教育工作者加以探索、挖掘与大胆应用。高中美术鉴赏对学生视野、艺术感知力的培育具有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应当致力于探索如何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并不断挖掘和拓宽课程的内涵与范围。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理解;实践与反思

引言

美术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思想、人文精神,其中包含了美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情境联系。加强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面对美术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高中美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还应结合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立足于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情况,创新和优化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1高中美术教学中对美术鉴赏的理解

对于美术鉴赏,既要从学术定义的角度理解,又要从学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的心理角度理解。后者通常更加重要。站在高中生的角度看美术鉴赏与美术学习,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些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一些学生认为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轻松愉悦感。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兴趣。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部分学生的美术素养亟待提高,另外,部分学校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不够,这些都对美术鉴赏教学产生了制约。因此,教师在理解美术鉴赏时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即引导学生从间接兴趣走向直接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走入美术鉴赏的大门。对此,笔者有以下两点理解。第一,美术鉴赏重在把握美术的本质。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曾说:“故美术者,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仔细琢磨这一判断,可以发现其非常有道理。从远古时代到当下,美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人们对美术的认知也有诸多不同。但是无论美术怎样演变,人们都可以发现美术总在以独有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表现着天物,另一方面表现着思理,同时表现出创作者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美化思想。在引导高中生开展美术鉴赏时,教师应认识到美术鉴赏的过程即感知天物、思忖人生之理并以美化手段表现所感所思的过程。如此理解才能通过美术鉴赏把握美术的本质,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将美术鉴赏推向新的高度。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个性化的审美观点。学生会将这种审美观点运用到美术鉴赏过程中,意味着其在参与美术鉴赏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应当认识到,美术鉴赏的过程即引导学生将自己关于美的认识与鉴赏对象相碰撞的过程,这也意味着即使学生缺乏高超的美术表现技能,依然可以参与美术鉴赏。第二,美术鉴赏重在追求高峰体验。既然是鉴赏,就意味着理性和感性会同时参与:因为要“鉴”,所以必须有智慧的参与,即必须有比较与鉴别的过程;因为要“赏”,所以必须有感官的直接刺激;因为“鉴”与“赏”同时存在,所以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理性通道与感性通道会同时打开。要想让学生的美术鉴赏不流于形式,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形成的高峰体验。能否形成这种高峰体验,正是美术鉴赏成功与否的标志。基于以上两点理解,笔者认为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打开美术鉴赏的感性与理性通道,让学生在面对鉴赏对象时,既能够充分激活自己的美术感知能力,又能够进入良好的高峰期状态。

2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的实践

2.1融入多元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各个学科间的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应通过主题绘画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绘画内容中涵盖的文化元素,并分析其中的历史学科、语文学科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赏析绘画作品。仍以高一美术(必修)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为例,其中的作品《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的兰亭集序,作者历经七年时间才完成了这幅作品,不辞劳苦常年在富春江两岸奔波,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精细入微的笔触成就了千古名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入手分析作品,《富春山居图》是一个生命的态度,一种哲学,作者通过山水画表现了积压在心底的亡国之痛,更体现出了豁达的生命观念。而且,此画前端以高峰、激流、浅滩表现了夏天,后端又用垂直的皴法表现了繁华落尽的秋天,教师可以从这段内容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通过一幅画欣赏不同季节及其背后蕴藏的人文情怀。

2.2营造有趣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与热情

大量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早已证明了若是学生自身对所学的知识持有高涨的兴趣与热情,往往能积极而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且能极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相反,若是教师忽视学生的喜好与特点,只是按照常规进行知识的讲解,则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也无法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中来。两项对比,教师有必要且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快速而精准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与维持学生源源不断产生的学习及其探索热情。相信,在这一主观能动性的推动下,学生将更乐意学习、更愿意主动学习,且为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奠定坚实而稳定的情感基础。由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鉴赏教育时不妨想方设法营造趣味化十足的教育氛围,相信其对于提升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教学“行书技法”这一节知识时,笔者并没有上来便带领学生直接进行鉴赏,更没有对相关的行书技法鉴赏技巧进行抽象化、理论化的讲解,而是有意识地在上课初始环节便为学生播放了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兰亭序》。当袅袅而起的音乐静静地流淌在教室中时,不少学生被其中的“中国风”风格所感染,更对其所描述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与深入了解的积极性,是怎样的书法作品具有如此的神韵,又是怎样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令无数人为之缅怀与沉醉。趁势,笔者再顺势点明本节美术鉴赏课上要学习的内容为“行书技法”,并告知学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便是行书的“里程碑”之一,名垂青史,千古流芳,学生自然也便对本节美术鉴赏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了无限探究的热情,能快速由不相干的事物中调整注意力到课堂学习中来。巧妙而灵活地创设有趣的教育氛围,且在此过程中唤醒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热情,对于提升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所彰显出的突出价值由此得以充分凸显。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高中美术教师要想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意识到当前的教育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使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海岩,郭晓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74-75.

[2]胡雪梅.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9.

[3]王柳芳新时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智慧,20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