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9
/ 2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何娟  

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规划与设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具体的设计中,应坚持环保理念,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区域,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湿地的生态价值。湿地公园是一种综合利用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开发休闲娱乐、生态教育的综合性公园。在湿地公园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湿地的自然生态特性,以恢复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实现其功能效益。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式

1湿地公园概述

湿地公园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天然和人造两大类。其中,天然湿地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在陆海之间分布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是与湿地生态系统相适应的湿地类型,经过人为的设计与改造,可以将其划分为城市湿地公园、郊区湿地公园、郊区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湿地公园。它具有很强的社会特性,如休闲和娱乐。城市居民以休闲为主;城郊湿地公园地处城郊,具有较弱的社会属性;远郊湿地公园由于地处偏僻,游人稀少,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十分突出。

2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环保准则

湿地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应遵循自然发展的原则,使其与湿地景观相融合,同时又不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大自然的自身净化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要尽可能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同时,要切实加强土著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坚持以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强化生态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人为干预最低原则

是指最低程度利用外界干预手段获得预期效果,干预最低原则源于医学中的疾病治疗,后被引入生态景观规划设计领域,使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在长期的自然和人为作用下,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调控体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而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其核心在于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以科学的规划手段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循环,维持原有的生态结构,增强生物多样性。

2.3.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海洋、森林被称为三大生态体系。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对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栖息地,提供大部分饮用水,减少环境污染,防洪、防旱等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公园的建设以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工业、汽车尾气等污染、提高湿地的效益为主要目的,并将其作为休闲度假场所,以提高其对人、生态的影响,并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图1所示)。在湿地恢复与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生态文明的原则,对原有的土地形态进行保护,并尽可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建筑过程中,如果附近的树木被破坏,应该立即进行修复。

1湿地公园建设2湿地公园水生植物

2.4.因地制宜原则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将城市特征与湿地特征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的生态体系,以湿地的特性为首要出发点,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首先,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湿地的规划与设计中,要考虑到区域的美学观念。其次,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湿地植被的保护方式及群落也不尽相同。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要结合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运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3湿地公园的具体设计

3.1.周边建设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对园林的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湿地建设类似,周围的建筑也要符合城市特色、湿地生态环境。首先,在项目建设前,要对湿地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建筑的高度不能遮挡园林中的植物,同时,园区内的植物不能因为它的生长而影响到周边的建筑。两者相互独立,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比如,如果在高楼大厦的保护范围内,或者不适宜种植植物,可以用石头来装饰环境,而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其次,基础设施的设计也很重要。如果道路过于宽阔,会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从而影响到公园的美观。所以,应考虑到公园的面积和人口的数量,合理的设计道路的宽度。为使道路格子更加美观,两侧种上树,这样可以让游人更快地融入到公园的生态环境中。因为其存在的需求,所以其所在的区域最终都是平坦的。工厂的坡度不宜超过湿地,以避免周边植物的污水排放。合理的斜坡也能凸显湿地特征,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美化作用。

3.2.保护生态完整性的功能分区

在进行湿地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生态分区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性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如限制或禁止,以防止过度的干扰,从而维护湿地的生态完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为陆地植物区、水生植物区。

3.2.1.陆地植物区

在建立湿地公园的过程中,由于陆地植物种类多、适应性好、容易存活,所以在植物移植中,以陆地植物为首选,但不能选用柳树类。春季处柳树易产生柳絮,易造成污染。陆地植物品种多样,马尾松,红松,雪松,无心木等易生长和管理。这种植物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一年四季的绿色,能够改善湿地的景观品质。在栽植时,树种的分布不能有任何破坏作用,但是要经常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以突出植物的多样性和层次。比如,雪松与灌木搭配,在雪松的四周栽种有花朵的灌木,这些灌木与雪松搭配,既能保护树木,又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在植物生长期,要做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但要注意土壤的

透水性,在雨水和雨水后要避免产生粉尘。

3.2.3.水生植物区

除公路两旁的陆地植被,还需要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如图2所示)。水生植物有:睡莲、水葫芦、水仙花、水竹叶、芦苇等。在湿地公园中,水生植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资源,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凸显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选用适合本地环境的水生植物,尤其是水体的特性,以保证水体养分的供给,保证其生长所需养分,并提高其生存能力。同时,还需要对该地区的水质特点给予重点关注。水体中的养分越充足,对植物的生长越有利;反之,则是不适宜的。其次,水生植物的选用要符合园区总体规划,以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如在水域中种植荷花、睡莲、水仙等,既能改善水体的水质,又能美化水体,增加公园的整体观赏性。最后,在种植水生植物时,要注意植物间距,避免植物太多,造成视觉上的眩晕感;如果植物太少,就不能美化环境。

3.3.多样性的生态设计

首先,运用生态学的有关理论,运用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手段,不仅要重视对原有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且要保证人们所喜爱的景观环境可以被设计,做到生态修复的作用;而在规划与设计中,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来修复或修复退化或破坏的生态环境。

基于生态学相关理念,对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并对其进行了优化。比如,可以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特征,从而实现景观防洪、蓄水、水土保持等功能。通过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使其在雨季时能够进行渗透、蓄积,从而达到防洪的目标;在干旱季节,可以使水分进入湿地,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侵蚀。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下,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实现湿地生态功能的博弈,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提高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并使人们树立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意识。

3.4.因地制宜的植物规划

要对湿地的原始植被进行合理的开发。在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规划与设计中,植物的规划与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大部分植物为区域性植物,合理利用这些植物群落,可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以人造科学为基础的植物群落。对《自然发展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建立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低的建设费用,并充分利用优势植物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进一步推动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3.5.体现本土文化的文化设计

1)地域文化的融合;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形成并被当地人民认同的地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地域文化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在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中引入地域文化,既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能使游人领略到特有的地方文化气息。

2)提供本地资料及技术资料。在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中,尤其是在公园硬空间、物理景观草图、建筑基地的规划中,引入当地的土壤、木材、石材等材料,以减少建设费用,凸显地域特色。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日益提高,湿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对湿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与保护,使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在城市中建造湿地公园可供人们玩耍,放松,休息。同时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让旅游者了解和推广湿地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民.基于生态理念的西北地区湿地公园景观生态保护设计[J].现代园艺,2022,45(14):148-150.

[2]周盼.园林景观改造工程建成后的设计与施工问题及对策建议——以长沙市洋湖湿地公园景观提质改造(洋湖国家湿地公园品质提升)一期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13):170-172+175.

[3].地域风情视觉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以乌兰察布白海子湿地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11):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