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机场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0
/ 1

浅谈人文机场建设

韩啸

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450000

以人为本,文化引领。机场代表着城市的窗口形象,肩负着对外展示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使命。要打造一个成功的文化机场,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通过合理规划利用航站楼内部空间资源,提升航站楼等主体建筑和相关设施的人文内涵,充分体现行业文化、地域特色,打造特色鲜明文化载体,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和谐之美。同时,在功能优先的前提下,通过主题展示、文化交流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当代精神风貌,将机场打造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增进文化交流的舞台,不仅要旅客走得便利,还要让旅客出行愉悦。

(一)文化展示点亮公共空间

作为城市地标之一的机场要把文化建设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方面浓缩在景观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并与机场本质功能很好地融合,通过举办实物展、图片展、视频展等多种形式,让八方来客随时随地沉浸式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如,举办花卉景观展在航站楼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花卉展,美化候机环境的同时,提升了机场文化品位。举办名家书画影展邀请社会各界的书画摄影名家共同参与,以丹青水墨的神韵,用镜头光影的语言,弘扬时代主旋律,引领社会新风尚。打造公共艺术博物馆,联合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机构,采用艺术+交互、艺术+功能、艺术+平台的方式,将多元化的现代艺术形态,全方位地与机场的功能性空间融合将艺术镶嵌在了人流聚集的通道和公共区域,使之成为机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机场拥有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既反映传统文化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一张城市名片

(二)演出活动丰富出行体验

采用主题活动、表演、互动节目等丰富的表达方式,让人文机场更丰富、更有趣、更生动,让旅客更有参与感。演出活动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大演出季,以“舞动春天、梦幻夏日、中原秋色、情暖冬月”为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相融合,创造特色文化演出与旅客不期而遇的惊喜,不断提升机场服务品质,树立机场良好的窗口形象。如,端午节期间,向旅客赠送香包、香囊等,邀请旅客品尝粽子、品茗听曲,使大家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六一儿童节,在航站楼人流密集的区域表演儿童舞蹈、COSPLAY秀、魔术表演等节目,邀请乘机儿童参与互动游戏,打造充满惊喜的梦幻乘机体验。中秋节期间,在航站楼举办民乐小重奏、舞蹈、太极拳等演出,烘托节日气氛,营造温馨的乘机体验。国庆节期间,组织红色歌舞表演,通过唱红歌、颂祖国、感党恩,营造“永远跟党走,信仰代代传”的良好氛围。春节期间,通过举办新春音乐会、“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传统民俗进机场等活动,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营造欢乐祥和的过年氛围。

(三)优质服务打造温馨旅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健全机场服务质量标准及监管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管控能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过程服务品质,提升人民群众民航出行的获得感。在航站楼的流程设计上,注重旅客、货主、员工等使用者需求和感受,将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使机场成为有温度、有活力的温馨港湾,实现功能性、艺术性、便捷性、经济性有机统一。尊重和满足特殊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旅客提供安全自如、便捷舒心、连贯畅行的无障碍服务。密切关注新技术对出行方式、出行需求的影响,将机场服务范围拓展到从“家门”到“舱门”,从单一的运输服务到基于运输服务的多元化业务,实现从机场运营者到航空城市经营者的转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无纸化出行”、全流程自助等新模式,实现旅客对行李的全流程跟踪,开展“行李门到门”服务,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和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