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数字时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新月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摘要:现今,世界正处在数字文明的时空坐标中,数字文明具有全球性、系统性、历史性,数字时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有其特殊价值,数字化社会中,人类异化程度加强,人与自身本质相对立,人与自身相异化,数字时代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置人于数字世界之中。

关键词:数字时代;异化劳动;现代启示

引言

数字时代,一切事物被打上数字化的烙印,人类劳动成为数字化劳动,数字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丰富人类生活体验,但生活节奏的加快,快节奏的时代向人类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人类劳动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数字时代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一、异化劳动思想

马克思将哲学与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将劳动与异化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劳动异化问题。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与人的本质相背离,人的本质得不到展现,人成为异化之中的人,马克思阐明异化劳动理论,进一步指出异化劳动有四个规定性。

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产品本来是工人所创造的,但是作为异化物来统治工人。工人需要维持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这就需要付出自身劳动来获得,工人生产的商品越多,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量就会降低,商品因此贬值,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工人工资降低,工人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工人付出的劳动越多,生产的商品越多,商品贬值,为了生产出能够满足自身生存的商品的价值量,工人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使得工人更加劳累。

2、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

商品异化是异化劳动的表象,其根源是劳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劳动本身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的,但在异化劳动中,人是被动的被强制的,工人的劳动成为与其相对立的活动。

3、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是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这一类本质表现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证。异化劳动把人的劳动变成了外在的、强制性的活动,劳动对于人来说仅仅成为维持其生存需要的工具,将人的类本质变成异己的本质。

4、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

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自身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同自身相对立,必然同他人相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则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在四个规定性的作用下,使得工人群众成为无产阶级,资本家成为资产阶级,由于劳动的异化,造成两大阶级的严重对立,要消灭异化,必须通过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最终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解放。

二、数字时代人的异化劳动

物质形态的形成,人不再只是肉身和灵魂了,更多的还服务于物质。物质是额外的东西,不再是吃饱、穿暖,人的自由被物质约束,物质所引发的人的欲望是人类自由的绊脚石。人成为物化之人,亦即成为异化之人,人类劳动已成为“身外之物”支配人类自身。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劳动逐渐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人蜕变为单向度的人,只为追求物质利益,人变得冷漠,人类的感情、交往、交流都服从于物质利益。物质与欲望是相辅相成的,欲望促进了物质的发展,在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人类的欲望也无限扩大。但是,由于工业逻辑自身的缺陷,无法准确定位人类需求,生产带有盲目,同时忽视人的精神需求。

数字时代人的劳动数字化,并诱导这种新劳动形态日益普遍化。在人类的传统观念中,劳动是能够获得报酬的。但是在数字时代,这种传统的观念被打破,人们所做的部分数字化劳动是无偿劳动,并不能取得报酬。人类的欲望外化产生了数据,被算法精准分析并加工,成为一个巨大的数据总体,这样的数据总体被称为是“一般数据”,人类搜索所创造出来的数据,成为云计算的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成为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数据。人类在数字平台上进行浏览、游戏、看视频等看似娱乐的行为实则都是劳动,人类在数字平台上的操作,譬如刷抖音、逛淘宝等,都是在大数据技术下的独特行为,都属于数字劳动。数字劳动会产生无形的价值,成为人类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当今社会,人类已离不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是人类进入数字世界的钥匙,数字劳动更加成为人自由自觉活动的同时,也在统治着人类,异化程度加深。

人类的劳动成为数字化劳动,人类的劳动成果被无偿占有,人类在数字平台上进行劳动,数字平台也记录着未付报酬的劳动,人类的在数字平台上的操作都是数字时代下人类特有的劳动形式,每一次操作都会形成属于人的特有的数据,但在数字时代,一般数据被大的信息公司所占有,人的信息被掌握,数字化劳动与数字资本之间的关系颠倒了,一般数据本来是由人的数字化劳动创造的,但被少数资本家所占有,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新的手段,数据反过来支配人,成为异化的数字资本。人类的数字化劳动,是凭借着社交媒体和数字网络进行,数字化劳动已不再像传统劳动一样是人类的负担,人类以一种享受、愉快的心境进行着数字化劳动,不知不觉中创造着一般数据及其使用价值。

三、异化劳动思想的现代启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非简单的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批判的的同时找到解决异化问题的方法,方法则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人的解放,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数字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国家与区域界线、经济利益和科技竞争、民族与文化冲突,将世界和世界人民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在数字文明的“席卷”下,人民享受到数字红利的同时剥夺程度进一步加深。

1、用技术发展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数字文明支配下,各事物都被打上数字化的烙印。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将人们卷入数字化的漩涡之中。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数字的发展也不例外,数字已成为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数字文明支配着人、城市、经济,使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城市更加便捷与美好、经济发展更有效率,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对数字信息占有的不平等性导致了社会分化严重,数字对人的剥削不断扩大,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2、构建数字文明共同体

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快了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使得人类摆脱了地域的限制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从“地球村”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一向致力于构建真正的数字共同体,打造数字文明共同体,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如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与迭代更新,数字对人类的支配程度加深,“数字语言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数字活动是一切数量思维能力的基础,没有这些工具,人类甚至无法发展出最基本的数量思维。”[2]数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数字对人类的支配程度加深,甚至于达到绑架的程度。

结语

运用唯物辩证法,暂时来看在数字时代,人类受到物的统治程度更深刻,但是从长远来看,人类社会处于不变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历史呈上升和前进的趋势。数字时代,人的异化劳动既有不利方便也有有利方面,重要的是人类应如何对待数字时代的到来,努力发挥数字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页。

[2][美]凯莱布·埃弗里特:《数字起源》,鲁冬旭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年,第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