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践分析

乔小刚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 神木 719300

摘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开采中使用的各类设备已经趋向智能化。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减少人员的使用成本,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隐患。在工业发展水平日渐进步的今天,众多工业产业对煤炭的需求也出现新的标准,煤炭开采及使用中不仅要满足工业需求,同时,更要提高煤炭利用率,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浪费,促进绿色环保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煤矿安全生产

引言

大数据技术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为各行业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许多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营中也应用了大数据技术,但部分企业对此技术的应用过于表面,没有将大数据技术的真正价值充分发挥。在开展煤矿安全生产运营管理工作中,大数据技术在数据监测、记录等工作中有着极佳的效果,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决策工作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1.1经营管理层信息化

煤矿行业企业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对经营管理层进行优化,是针对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开展的信息化建设,这其中也包含了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办公室内部要以自动化为建设目标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要积极建立办公设备管理机制。人力资源、财务和物资管理方面,要打造专业的信息化系统并进行维护。此外,安全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建立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

1.2生产作业层信息化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煤矿企业内部工作,要将打造信息化的生产作业层作为首要目标,将其作为企业日常生产工作中的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单元。各类不同性质生产信息通过共同应用,组成了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环境。同时,实现生产作业层的信息化建设,要开展多方面的建设,包括煤矿生产数据库的建立、煤矿实时传输系统以及实验分析数据库的建立,并且还要打造专业的储运销管理系统。此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内容还包括建立对井下生产活动的检测监控系统,借助监测监控设备对温度、压力以及电力等方面进行监测,但是瓦斯监控系统设备不在此范畴内。

2、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2.1未能建立符合本矿区要求的系统

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明显提升煤矿的运转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矿区都要使用同一种系统。煤矿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特点,对开采工作也有不同的要求。管理人员应当立足矿区自身发展特点,建立符合矿区要求的信息化系统。但是一些煤矿工作人员缺少创新意识,盲目跟风,不仅不能及时完成生产目标,同时还会产生各种安全隐患[1]

2.2未能提升信息化操控人员的综合素质

设备的高效使用离不开人员的专业素养,现代煤矿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在使用技术比较先进的设备或者方法,对操作要求也较高,因此人员的技术也应当及时进行更新。但是有些矿区管理人员重视设备的引进,却没有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或者学习,导致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难以发挥设备的优势,安全隐患也会暴露出来。

3、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践分析

3.1重视信息化技术的推行

整个煤矿的生产过程中,所有人员都要重视使用信息技术,必要时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宣贯力度,使每个人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将推进煤矿信息化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只有所有人员重视信息化的推广,才能将安全生产工作加上双重保障。技术人员也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思考,以此提高煤矿生产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

3.2促进通信系统朝着全方位与系统化发展

在煤炭安全生产监督过程中,通信系统有着不可替代性。不仅能够实现生产调动和紧急通知,还能集合报警联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系统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帮助,尤其是逃生路线的优化,确保矿井内部避难更加有秩序。因此,将其使用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可以发挥其监督职能,确保监督更具全面性和实时性。例如,工作人员操作时如果出现失误,管理层就可以通过通讯系统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有效纠正,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出现矿井安全等事故,系统能够实现遇难人员与营救者的有效联系和沟通,其中包括视频、语音等通信功能,保证各类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2]

3.3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

想要提升管理水平,煤矿企业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物联网、互联网、计算机以及遥感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一套系统而全面的监督系统,对管理者和工作者进行有效约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方面,应定期对煤矿开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让其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同时,还要树立职业责任感,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操作技术执行,从而避免操作不当而发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优化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制定激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煤矿工作人员,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让其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职业责任感。同时,优化考核机制,在完成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后,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工作,如果没有通过,应继续学习,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操作技术后才能正常上岗,这样能够确保煤矿内部管理更加有序,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4建立科学有效的地质灾难应急备案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开采工作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各类地质灾害。如果没有及时将这类灾害发现和反馈,不仅会造成工作人员的伤亡,还会给煤矿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降低其经济效益。作为煤矿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这类问题,构建完善的地质灾害紧急预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矿区内能够进行自动检测断电并报警。作为矿区内部监控与通信系统,应能承受相应的泥石流、水火等灾难的冲击,并且能够实现提前预测和准备,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终发展目标。

3.5不断优化系统管理工作

很多质量不达标的伪劣产品会导致煤矿事故发生,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并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煤矿企业应采用大数据技术不断优化采购、库存工作,借助大数据技术科学开展设备材料的采购、运输等全过程跟踪、管理工作,整个煤矿生产的质量、安全便可得到保障[3]。如今,我国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煤矿工作也向着机械化方向发展,随着大部分机电设备的运用,煤矿运输事故、机电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幅提升,为了避免运输、机电事故,企业应利用大数据技术科学构建防碰撞系统,一旦作业人员和电机车、掘进机等设备的距离太近,便会出现声光报警,一旦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设备运行便会自动停止。

3.6有效的开展设备全过程管理

关键设备的运行、质量也是造成事故的一大因素,要想保证提升机、采煤机等设备能安全、稳定的运行,还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设备生产、运输与维护等全过程管理、远程维护工作,可以有效解决维护人员能力低下、维护效率低等问题。而且将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以检测、声音数据等上传到计算机中,远程服务专家就可结合信息开展故障诊断工作,再给出维修方案后现场维护人员便可执行工作。

结束语

总之,安全生产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致力于发展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但有助于煤矿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更能够有效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虽然我国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开展中,需要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还有很多,需要各个企业不断加强对自身发展情况的认识,并强化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峰峰.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践分析[J].矿业装备,2020,(01):112-113.

[2]郑灿广,付本斌,王明波.试析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07):89-90.

[3]杨磊.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20,(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