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换热器及空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一种具有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换热器及空调

张智冬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在空调控制系统中,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对空调室内的空气温度进行监测,以控制并调节空调正常工作状态,是整个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本章首先讲述了换热器的概念和原理。并提供了一个带有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换热器和空调,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感器;固定装置;换热器;空调

一般的空调器包括几根冷热管组成的闭合回路,由吸气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电子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及其连续部件组成。室内环境以及室外热交换器中水分或液化气体引起的呼吸与散热过程,使环境因遇冷而变热。通过控制这种设备,空调系统能够将室内空间维持在规定的温度,或者测量水压缩器的过载以及误操作情况,在不同制冷技术管路中间设置了一个decromon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以便于设置水质传感器。

目前管温传感器与换热器焊接常用的加工方法一般是将感温套管焊接在换热器管道上后插入温度传感器固定卡,然后插入管温传感器外形图.头入袖中。在焊接感温套管的过程中,必须先由一个人用夹子将感温套管夹紧在换热管上,然后另一个人握住扳机将感温套管焊接到换热器上用一只手管。在路上,这个处理过程必须有两个人配合。同时,在感温套焊接过程中也会出现虚焊引起的传感器温度误差,另外在焊接管温传感器后也必须在感温套筒中要嵌入传感器紧固卡来牢牢压住温度传感器。由于传感器紧固卡只具有辅助紧固的功能,因此零部件使用率非常低。

1换热器概述

1.1换热器介绍

换热器(heat exchanger),指把热流线的局部能量直接输送给冷却流线的装置,简称为热交换装置。换热器是制造冷空气、暖通、化学、油田、电力、食品加工及其它多种工业生产部分的通用性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性。按使用结构划分:冷凝器、蒸发机、再温机、过温机和再沸机等。换热器类型繁多,可按冷、热流体能量相互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致上分成三大类,即:间壁式、纵向一体式和蓄电式。在制冷空调、暖通等行业,主要是指纵向一体式换热器和间壁式换热器,当中又以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最普遍。

1.2换热器原理

(1)在制冷系统中,过滤药剂的低压蒸气首先通过热压气泵吸入并压缩成高压蒸馏液,继而再流入冷凝器。同时,由轴流风机吸入的室外气流也通过冷凝器,带走过滤药剂所排出的热量,并由此产生高压制冷剂。水蒸气则冷凝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再经由过滤器的节流机构通过蒸馏泵,在特定的低压下蒸馏并带走周围的热量。利用轴流风机的辅助棒进行热交换,使压缩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蒸发器,并放出大量热量。被释放出来之后。凝结的空气再循环到室内。但即便如此,在室内却仍继续循环,发挥降温降温的功能。另外,通过蒸发机的制冷剂可以通过吸取空气中的热量(吸热)进入压缩机,将热量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反复循环。

(2)之空调换热器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室内冷却和加热体,当提供冷却和加热体时会通过换热器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空调使用时要注意清洗空调换热器减少细菌的形成。

2一种带有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换热器以及空调系统的装置

2.1整体设计

为克服当前技术中管温传感器定位操作繁琐的问题,本文中设想了一个有温度传感器定位设备的换热器,包含换热管道,在换热管路的管壁上构建有用来定位感应器的安置座,且安置座和换热管道为合一结构。安座为伸出管,伸出管的相对端相连于换热管道的外壁且与换热管道绝缘,相对端则为自由端,与伸出管形成安装部。

伸出管段包括了从换热管道外壁内伸展出的第一管道,以及在第一管道内伸展出并与第一管段形成适当角度的第二个管段,以及在第二管道内形成的部分。

此外,固定位置还采用了内凹筒,内凹筒由换水管路的管壁朝向管内塌陷组成。将换热管道分为换水管本身和与换水管本身相连接的转换管段,转换管段的直径等于换水管本身的直径。安置座设计为圆筒型,安置座与感应器使用过盈配合。安置座与感应器使用剥肋结合,在安置座的下部设置了内螺纹,而传感器的感温探针则采用了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换热管道分为连续弯曲型与多个U型管,相邻的两个U型管均采用连续弯曲型相连,安装位置也形成在连续弯曲型的管壁上。在该工程中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带有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换热器。具体如图1所示。

2.2具体实施方式

设计了带有传感器夹具的换热器,如图1所示,其具有传热管101,传热管101的壁设计为安装台座在位置传感器上,而安装座1对流换热管道101为模型。但研发人员发现,1号座用于定位传感器,将介质中的热量传递给对流换热管路101,这样当对流换热管路101完全关闭时,回流和换热管路101无接触。换热管101安置座。换热管101还具有若干U型管3与曲线2相连,另外两个U型管3也通过相连的弯型2相连,所以座1也出现在联动式II型的管壁上。换热器还包括许多密排的波纹翅片,翅片上开有气孔,三组U形管位于气孔内。带排气孔的四波纹翅片上三组U型管翅片式蒸发器。

安置座一通常形成于连接弯曲式二的管壁上,在实际生产中可将连接弯曲式二和安置座一在一起成形,如压铸成形或锻压成型。同文所述的稳定设置感应器的换热器,将座1和换热管路101作为稳定传感器设计为一体式设计,减少了座1和换热管路101的热交换器数量。它们之间相互传热的阻力也有利于稳压电感的使用。与现有工艺中的稳定感应器相比,减少了稳定设置和换热器稳定环节,施工更快捷,节约了时间。另外,安置座一为伸出管,伸出管的相对端相连于换热管路101的山嵴并且与换热管路101隔离,相对端为自由端,伸出管为固定座。当然,安装座一形成于换热管道101的外部时并不限于在设计为伸出管的方式,还有可能是在设计为卡扣方式时,安装座一和传感器管之间采用了卡扣紧固。

在安置座一号和传感器之间实施干涉组合。由于过盈配合座1与传感器的连通范围大,传热效果好,传感器可以更准确地响应换热管101内的水温变化,安装时,可增加工作温度.将延长管扩径嵌入传感器中,冷却后将延长管与传感器严密缠绕,形成牢固连接。同时,对安座1和传感器均采用了螺丝扣接头。座1内部设置了内螺纹,在传感器的感温管探头上设有了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内部还配备了与螺丝扣相连,方便于传感器的装配与拆卸,同时加工成本也相对方便。同时,相对于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固定卡以便固定温度的方法不仅取消了部分零件,并且还可以将热线的接触方法更改为表面接触方式,还增加了换热效应,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传感器对测量温度的准确率。

此外,上述管段中还包括从换热管101的外壁延伸出的第一管段11,以及从第一管段11延伸出并与第一管段11卡接的管段11。角形第二管段12与第二管段12一起组成安装单元,将第一、第二管道成角度,从而减少安装场地的占地面积,结构紧凑。

1668947402770

图1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设计优势

与现有工艺比较,该技术的安装座和换热管道采取了一体式结构,从而减少了安装座和换热管道对传热设备的热阻影响,并方便了施工完成后的热传感器。与目前技术上的传感器装置比较,缩短了固定装置和换热器装置连接的过程,安装方便,节省时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在技术上管温传感器的使用相对繁琐,不仅施工成本低,对作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较多,所以,文章中在阐述了换热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之余,还提供了一款带有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换热器以及空调,从而减少了固定装置和换热器安装之间的环节,施工更加快捷,节约了时间,可以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孟, 张秋新. 车用空调传感器应用及种类[J]. 汽车电器, 2017(2):3.

[2] 魏振东, 张军, 崔晓峰. Pt100传感器及SDC系列控制器在冬季空调防冻中的应用[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1, 08(8):44-44.

[3] 郑传经, 黄承宏, 高启明,等. 制冷空调试验装置中传感器的标定[J]. 制冷与空调, 2006.

[4] 罗铭, 刚傲, 李川,等. 基于文丘里效应的雾化空调冷凝水冷却换热器装置[J]. 水能经济, 2015.

[5] 郑传经郑庆伟黄承宏高启明樊海彬邱亚林夏玲. 制冷空调试验装置中传感器的标定[J]. 流体机械, 2006, 34(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