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习”下的小学数学高质课堂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教会学习”下的小学数学高质课堂评价研究

马诗媛

大连格致中学  116000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研究在理论知识方面较为丰富,能够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但在课堂评价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方面不够成熟。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等方式,有效利用达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总结针对小学数学的各种课型和问题,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案,从而使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得到贯彻和提升。

关键词:教会学习;小学数学;高质课堂评价

本文将从“教会学习”角度入手,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研究等方式,进而有序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案,从而使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得到贯彻和提升,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研究成果的推广和扩散,使之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更为积极的教育促进作用,让老师有动力,学生有兴趣,教学有效果,课堂有改变。

1.相关概念界定

1.1 教会学习

“教会学习”,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要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灵活地选择对策;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要使学生具备与年级相应的自学能力;要使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自我评判和自我修正。

1.2 高质课堂评价

高质课堂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评价过程,能够让学生会学习、有效学习。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从课堂效能提升的角度入手,深入研究达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和目的,明确具体的改进策略,共同构建其高质课堂评价体系。

2、研究状况述评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虽然国内外均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但国内关注“教会学习”的研究,更强调教学系统的构建,而国外相关研究则更重视学习者主动学习行为的塑造,两者各有胜场。本文的研究将吸取国内外研究的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教会学习”下的小学数学高质课堂评价的相关研究。国内和国外众多研究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均强调了高质课堂评价的必要性,并明确了高质课堂评价的核心指标,理论知识较为丰富,能够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但在课堂评价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方面不够成熟,同时在有关“教会学习”和高质量课堂评价的研究中,大多为对课堂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了研究,较为单一,不够全面。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等方式,有效利用达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案,从而使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得到贯彻和提升。

3.教会学习下小学数学存在的问题

3.1 数学课堂评价比较刻板

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课堂评价观念认识有限,大多数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课堂评价仅仅就是为了了解近期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考试或者说对知识理论学习的测验进行的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近期知识的掌握程度划分等级。通过课堂中的这种小测验能够快速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查缺补漏。这虽然能够很好地掌握每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程度,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学习效果方面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课堂评价的原始意义。

3.2 课堂评价缺乏双向性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多数教师还是使用教师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结构单一、缺乏科学性,没有涉及教师综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学生既是课堂评价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4.教会学习下的小学数学高质课堂评价的策略

4.1 评价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情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课堂评价时,教师要全身心投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情动人。如果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回答得真好”之类的表扬话语,课堂评价则变成了一种表扬公式,这样的表扬鼓励就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只有使受到表扬的学生感到教师、同学的肯定是真诚的,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有更好的表现。除口头表扬的方式外,教师还应该是充分利用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两种方法。教师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宽容的微笑,不仅仅傳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4.2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一般都比较重视领导和专家对我们教师的评价,却忽略了学生以及其他同行教师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自我评价。每当上完一堂课,教师可以对自己这节课写一点小心得,诸如预计讲解的知识点是否全部讲解,学生的理解和反应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状态。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评价自己上课的整体状态是否满意。这些自己做出的评价,教师一定很容易记住,下次上课一定会着重注意到这些问题,对课堂进行有益无害。二是学生评价。正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一样,在评价体系中学生也应该是主体,因为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反映者。真正好的课堂不在于有精美的课件,花哨的板书,顺畅的教学逻辑,学生能理解并且运用才是硬道理。学生可以明确指出教师哪个环节没有讲清楚,哪个方法特别容易理解,学生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进行发挥了最直接的作用。

4.3 评价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首先是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瞬时评价。其次是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延时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结语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评价也是一门艺术,他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的整体素质。好的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提高评价的能力,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赖春明.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8(13):36.

[2]罗华.重构教学评价,催生高质量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19(05):45-48.

[3]冯靖媛.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D].宁夏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