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加快碳金融创新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双碳”目标下加快碳金融创新的研究

王嵩     

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扩大,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越来越重要,碳货币化也越来越重要。碳排放权将产生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并将产生碳金融。因此,如何将碳金融纳入低碳议程,探索中国特色碳金融发展的新途径,是绿色融资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金融服务实际经济能力和促进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供参考。

关键词:双碳目标;碳交易;碳金融;绿色发展

前言

加强碳市场金融属性将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准,导致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财政支持。但是,必须认识到,在当前碳市场和绿色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中国的碳金融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探讨了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根据碳金融体系的现状和发展问题,建立碳金融体系的相应措施。

1 碳金融的功能及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意义

一般而言,金融服务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机会和创造新的贸易市场,引导和促进向低碳经济过渡,从而为实体经济服务。碳金融的作用是减少金融风险,增加社会效益,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但也存在资产崩溃的风险,金融机构在碳部门拥有大量资产,面临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善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迅速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包括碳金融体系,将有助于金融机构优化投资融资结构,减少风险。一方面,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电厂等绿色能源设施和改善电网需要大量财政投资。另一方面,绿色技术的研发和低碳工业的转型也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和指导。利用碳金融工具,指导企业增加对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等领域的投资,积极促进自身的碳中和,从而减少碳排放有关的额外生产成本。

2 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发展现状

2.1市场效率低下

不适当的经济结构阻碍了碳金融的发展,使碳市场融资效率极低。目前,传统煤炭和石油仍然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实现有序的工业结构、消除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和在短时间内提高市场资源分配效率仍然是一项挑战。一方面是高污染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这客观地决定了结构调整的困难。然而,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客观上限制了碳金融来源,降低了市场资源分配的效率,限制了碳金融的发展空间,这是世界各地碳金融试点国家面临的一个持续挑战。

2.2创新能力薄弱

目前,与碳有关的金融产品无法充分进入资本市场,无法满足减少碳排放的公司的实际风险规避和风险规避需求。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对碳金融创新的支持仍然很低。就地方一级的试点项目而言,与碳有关的金融产品的开发受到了市场疲软、区域配额与国家配额不匹配、对与碳有关的金融产品缺乏监管以及排放控制公司和金融机构缺乏认识等因素的阻碍。

3 “双碳”目标碳金融创新路径

3.1加强顶层设计,降低政策和制度风险

碳金融市场作为一种国家气候工具,具有强有力的政策干预成分,其运作面临政策调整和监管不力等政治风险。一是改进多部门和多部门政策的协调。考虑到碳金融市场具有跨部门和跨部门的特点,如建立国家能源权交易市场、电力部门的体制改革和减少可再生能源排放的保障机制。这两个问题都与碳排放总量和碳市场分配机制有关,这就要求各部门的政策更加协调一致。二是加强碳金融市场的风险识别和监管制度设计。制定碳金融产品设计风险法规,根据中国碳交易产品的特点设计碳金融产品,防止源性碳金融市场风险的出现。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碳金融风险和监管机制,为碳金融建立多层次监管框架,采用专业监管和协同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并为政府、市场和一体化建立多元共同治理制度。三是加强碳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多层次培育碳金融市场。改善碳金融体系不仅需要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参与,还需要碳信用评级机构、碳审计服务、法律服务和碳监测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参与,提供碳核算、资金保障、法律援助、技术支持等。

3.2加快碳金融产品研发,构建碳金融产品供应链

鼓励国家商业银行建立一个绿色金融产品链,以碳金融为导向,其基础是数字企业转型与绿色信贷结构转型相辅相成,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之间有创新联系。强调适合清洁能源和绿色运输项目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绿色建筑融资创新试点项目,探索明星建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和绿色建筑材料等领域贴标签融资产品的创新;积极促进能源效率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探讨向中小型企业、消费者和绿色农业提供服务的产品和方式;研究支持能源和工业等部门向低碳绿色经济过渡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加工贷款。寻找创新的碳金融工具,如碳期货、期权和期货合约,不仅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而且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工具,保护自己免受碳价格和气候变化风险的影响,同时为投资者创造一种新的资产类别。

3.3加快碳金融与金融科技跨界融合创新

积极探索碳金融在低碳绿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低碳科技企业转型。促进建立一个智能管理的绿色投资服务平台,整合环境评估和碳排放指标,并协助机构投资者确定和选择低碳环保产品。加强与碳基金和保险基金、养恤基金和其他基金等长期基金的合作,投资于绿色股票,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绿色投资基金或绿色技术公司。通过一个共同筹资机制,绿色科技产业显然得到了公共资金保障体系的支持,从而使绿色技术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保障。与地方当局密切合作,建立绿色技术发展创新平台,并协助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将发展低碳绿色技术作为战略投资的优先事项。强调资产和碳足迹的披露,并将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纳入绿色技术企业的环境效益评估和投资后评估。改进相关绿色产业目录,建立碳排放交易信息披露机制。与此同时,各种培训活动加快了碳市场专业人员质量的提高,规范了新的碳管理专业的发展,并为碳市场的良好运作和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3.4加强环境风险预防,强化信息披露和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因特网、海量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开发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建立和改进气候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和预警机制。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期监测自己的企业,积极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改进其衡量系统风险的具体框架,并将其纳入风险管理系统审查指标,重点放在价值评估上制定信息披露标准,必要时扩大信息披露范围,改进绿色信息披露要求,如排放标准、投资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回报。要求企业每季度或每季度向上级提交碳数据和环境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及时性和充分性,缓解信息发布成功与否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通信质量。国家监管机构和部门监管机构等第三方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碳目标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的目标,关系到全人类。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加强中外碳金融合作,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促进建立碳金融标准和机制体系,推动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智颖,许林,钱崇秀.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动态演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8):62-82.

[2]杜莉,韩丽娜.论碳金融体系及其运行架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5):55-61.

[3]杜莉,李博.利用碳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J].经济学家,2012,162(6):45-52.

[4]何茜.绿色金融的起源、发展和全球实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1):83-94,226.

[5]金书秦,韩冬梅,林煜,等.碳达峰目标下开展农业碳交易的前景分析和政策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21(6):3-8.

[6]雷鹏飞,孟科学.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概念界定与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37-4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