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储文璟

江苏诚德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原因造成许多历史问题,而水资源污染就是最主要问题之一。为切实保证社会稳定,政府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政策,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部分大型污水处理厂实施严密监测,持续实施各项有力的技术手段,以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工作。但从我国目前水污染治理现状来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有关方面必须持续提高水环境检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技术;水污染防治;措施

前言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水污染的治理问题。为此,我国对水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并加大了对其进行整治力度,并通过一系列方法,强化对其进行监测与管理。然而,一些地方由于对水环境检测和污染防治不善,致使水质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消耗,而且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有关方面要加强对水环境的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水环境监测内容

当前,水环境检测工作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地表水检测,二是地下水检测。在这些方法中,地表水检测方法有多种:一是通过对常规水因子的调查,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全面分析,来判断区域水环境的好坏和污染程度。二是对区域内水资源污染因子进行调查,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对污染原因、污染状况等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在采集水样时,应综合考量各种客观条件,例如:在天气晴朗、风速评估、无大水流情况下取样,并充分考量取样的普适性,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段多次取样、多次分析,以保证资料的精确度,避免受随机性的干扰。同时,对地下水进行全面监测。由于经济发展越来越活跃,对地下水的利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在地下水动态监测中,经常采取取样方式,进行动态水质分析[1]

2、我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污染物种类多样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必要条件,其使用的广泛性使其产生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工业生产产生了许多工业污水,其中包括工业原料、中间产品、化学物质等,如果不进行适当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产生有毒物质。而且,由于水循环的原因,会影响农作物养殖和培育,最后对人类造成伤害。农业污水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分布和数量很大,很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废水也是一种主要水污染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用水数量越来越多,生活污水中的细菌、微生物等,导致水体产生恶臭味。

2.2治理污染的根源

从环境角度来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都是造成水体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一些企业排污总量较大,明知故犯的现象屡禁不绝。没有对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从而造成对水资源的持续污染。

3、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第一,要改善水污染监测,需要各相关单位合作,但目前各相关单位合作不足,难以确保水质监测品质。第二,水质监测工作要求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但是一些技术人员缺乏主动性、不能根据所检测到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第三,监测体系不健全。目前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已无法满足水质监测要求,必须对现行水质监测系统进行改革和完善。第四,由于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全面培养,致使其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对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理解,进而影响整个水质的改善,最后造成监测结果不精确。

4、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4.1加强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人人都有义务保护。各级政府、水利主管部门要加大环保意识,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使民众意识到环保问题并不只是单纯的生态问题,也是法治问题。同时,各地政府也要加大环保法律的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保证有效落实节水措施,并鼓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水环境监测水平。

4.2鼓励公众监管

地方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民众积极参加水污染治理。首先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比如:利用新媒体、广播电视等媒体来引导群众对水污染的报道,从而建立全民监督体系;其次,对在水环境保护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单位,要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物质和心理上的激励,以激发相关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同时,所有水环境管理工作都面向公众,并在公众监督下不断完善,以提高防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4.3增加对防治的资金投入

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充分重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其控制。首先,地方要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绩效评估,增加经费,更新和改进环境监测设备,实现对水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为各项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加强对流域水环境的监测与控制,提高控制效果和控制水平;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充实和健全水污染治理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教育、专业能力、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4.4污染源的控制

在水污染治理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治理污染源,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既能防止污染扩散,又能提高治理效果[2]。首先,各有关部门要对本地企业的排污状况进行追踪,并指导各单位进行优化、改善、调整本地工业布局,防止污染扩散到邻近水源;其次,要实行统一治理,比如,要严格限制排放浓度、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污染物进行统一治理,防止污染周边水源;加强污染治理,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对出现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要予以严厉处罚。

4.5加强队伍建设

要想提高水环境的治理成效,必须要有人来做。因此,必须强化队伍建设,才能真正落实对水污染控制工作的监管。在加强专业队伍培养上,首先要从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养入手。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特别是现在网络社会,信息资源丰富,现有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其次要注意引入新生力量。为提高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参与培训和定期线上学习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理念。

4.6强化前期准备工作

在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前应做好各项工作。首先要全面地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影响,制订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必须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协作,以提升水环境监测与管理效能。另外,要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更加平稳、有效,必须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养,完成后要进行专业业务技能考试,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使其具备从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资格。同时,也要经常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以防止由于仪器故障引起的监测数据不精确。

4.7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监测是水资源治理的首要任务,而水环境治理则离不开对水资源的保护。要使监测工作更加高效,必须加强监测网络的建立,加强监测设备和网络硬件设施的投资[3]。同时,要对该地区的水污染规律、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清,并进行深度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污染的全面监测和响应。同时,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水资源的基本信息,加强水资源利用,增强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同时经济发展与水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地方政府在水环境治理上,要坚持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全方位整治,以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大力推进各种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单亮,陈竹,宋美真,喻涛,蒋晓婷.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应对措施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3):18-20.

[2]朱瑾陶.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问题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3):57-60.

[3]陶崟峰.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2):60-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