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面向新工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王朋

哈尔滨华德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

摘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内容为基础,以学科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可以称为科学范式的教育理论。这种模式过度注重学生的工程专业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工程技术与实践的培养机制。为此,将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从科学范式转换为工程范式,以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并引领未来社会。这种工程范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并持续改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育人机制,以保障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工科;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

1重视基础课程

在构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基础课程的构建工作。比如,可以将模电、数电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在构建基础课程时,要分类划分基础课程内容,注重基础课程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性。另外,还需要控制基础课程中知识与技能的循序渐进性,合理地安排知识与技能设置的前后顺序。

2完善实践课堂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教学内容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需要明确教学方向,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工程实践背景进行重点知识讲解,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总结实践科研经验,将工程项目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控制技术:在教学设计阶段,了解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掌握智能化控制的基本概念,分析控制在传输过程中的主要原理,为后续课程教学设计奠定基础。通过教师的实践指导,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控制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计算机发展现状,探究互联网+控制的发展趋势。结合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内容,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多种信号处理,将整个操作过程以基本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教学需要掌握物联网概念,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理念有机结合,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理系统,并设置中央计算机组,随时随地进行集成网络机器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技术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在计算机智能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制造出众多与人脑智能相似的计算机,满足高层次的社会实践应用需求。人工智能技术教学包括计算机科学、哲学、物理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内容,教学内容已经超过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范围,因此,需要从互联网+发展理念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之间的融合发展,突破传统的人工智能发展瓶颈,促进智能设备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3课外实践中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都比较丰富多彩,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效果最好,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有效途径。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可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广阔,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也会因此缩短,学生知识结构会更加完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可检验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所掌握的精准度,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一些服务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清楚了解自身的能力与社会所需能力的差距,以便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多元化,所包含的种类也较多,下面本文主要针对几种比较重要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有效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进行说明。

科研训练。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相关的科研训练是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以拓展和整合课内外科研实践环节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更快进入本专业更有深度的领域,通过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状况来因材施教,将学科的综合交叉优势发挥出来,可以有效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人才资源市场提供优秀人才。采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师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密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电子信息专业大学所举办的科研训练组织的形式均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学生申请与教师科研两种形式来进行,而部分西方国家的科研训练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对科研实践意义也异常重视,所以我们也应鼓励大学生在科研与学习期间对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用自己的实践来改变当今社会,让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职能得以体现。

科技活动。随着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路径。教师组织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使其掌握部分科学知识,其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其好奇心的引领下,引导学生不断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不断探索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对大学生创新知识与实践能力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创办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营造出浓郁的学习环境来有效激发大学生好奇科学、追求答案的主动性,使其激发深层的学习能力。当今时代,国内外所举办的科技活动日益增多,所参与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虽说大学生对科技活动的热情很火热,但大多数都缺少实际操作,经常半途而废。基于此,课外科技活动还需进一步改革,要确保每一个大学生均可获得更好的培养机会。

社团活动。高校中的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时间管理的有效方式,在学生成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据调查得知,100%的学生均受过高校不同社团的影响,所以高校社团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社团造就了许多风云学生,而参与过社团的学生也因出色的交际、组织能力在毕业后的职场中备受欢迎。但是在社团风光的背后,所存在的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经费不足等。学校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应加大支持社团发展的力度,通过加强对社团的管理,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此外,社团也要摆正自身的心态,主动去与外界发展联合起来。例如,一方面可通过寻找商家来解决社团经济问题;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协助赞助商举办活动来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使其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外界的接触不但会使自己视野得到拓展,而且社会关系与社会经验也会得到夯实,对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4结语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有效应用,能够扩大“互联网+”理念的影响范围,电子信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打破传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限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将新型实践教学工具融入到技术实训中,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所依靠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科技,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将计算机网络、移动网络等网络形式进行融合,创新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简远鸣,朱剑芳,娄雨.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大学教育,2020(09):152-154.

[2]张洁寒,张瑜.基于新工科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20,23(03):233-235+240.

[3]卢晶琦,邓春健,师向群,孟庆元,胡云峰,陈李胜.新工科视域下的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5):156-159.

[4]郭秀梅,王成义,张萍.浅谈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22-123.

[5]王立华,曾庆田,李超.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2):24-27.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跨学科复合型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GJB14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