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支付体系当前的问题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支付体系当前的问题及建议

韩钰

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 甘肃省嘉峪关市  735100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支付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囿于农村多重因素制约给农村支付体系加快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积极探索改善农村支付体系环境亟待强化和提升。

【关键词】乡村振兴;支付体系;移动支付

一、绪论

自推动三农发展以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关注支付体系在城乡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不断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保障和扶持政策,在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国内很多农村地区的相关配套设施功能落后、支付方式和渠道单一、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率偏低等问题日渐凸显。这些问题不但制约着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支付体系的全面建设,也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二、我国支付体系建设的意义及现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三农方面投入,农村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服务得到与改善,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也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近年我国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建设成果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交通不便或地处偏僻的农村区域依然存在不足与鸿沟,这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支付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金融支付乡村资源配置效率,支持农村经济金融发展,促进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口持续外流且结构失衡,支付业务接收度不高

农村地区人口因素决定了农村支付体系的受众面,据调查统计,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基数较大,但因城乡一体化建设、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呈现以下特点对支付体系建设的推动和完善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是大量农村人口持续外流。多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出于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努力,或因异乡打工,或因脱农进城,很大一部分青壮年处于全脱农和半脱农的状态之中,农村地区人口一直处于实质上的负增长。二是部分农村地区人口结构不平衡。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基本以老年人与儿童为主体,个别村庄甚至出现老年村现象。这种农村人口结构主要表现为对支付新型工具接受度较弱,支付习惯较为保守,对资金安全非常谨慎。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持续流失,致使农村地区常驻人口中主要支付群体缺失已成为常态,呈现出明显的空心化特征。

(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形成支付应用习惯存在阻力

多年来中央着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落地,稳住农民增收势头,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以及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仍有以下现实情况需要关注:一是农民收入增幅较小,加之农业成本和其实际消费支出持续增加,其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二是由于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生产,但农产品的市场收购价格波动较大,虽有国家价格补贴体系存在,实际情况是补贴并不能完全覆盖生产成本和保证收入,农民收入始终不太稳定。三是受观念、支付习惯等因素影响,多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能实际拿到手的现金,以致作为支付工具推广的起始触发点不能提振,因此对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整体来看,随着国务院、多部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加大,支付体系网络覆盖率也极大提升。目前助农取款服务点等惠农服务点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满足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发展还不平衡,部分行政村支付服务发展相对较好,但地处偏远、分散、人口较少的自然村,支付服务改善还有待提升。部分行政村金融服务人员基本由村干部或店主兼任,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监测及防范措施。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或农金室等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监控设备或防盗隔间等风险防范手段。不仅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效率,也制约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我国农村地区支付体系的优化建议

(一)以农村人口流失和结构失衡问题为导向,加大农村地区支付知识引导与宣传力度

要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全面建设,关键是要让农村居民真正成为支付网络中的参与主体。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一是精准问需农村地区,走访调研农村企业和居民支付喜好和消费习惯;二是引导和鼓励涉农机构创新支付产品,更好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支付需要;三是多层次定向宣传,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及优势,逐步引导并培养农村居民享受现代化支付成果。

(二)提升支付服务水平,促进支付支持与地区增收有效融合

农业、发展改革、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等部门需要加强合作,畅通信息资源共享,围绕本地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和帮助特色优势产业,在农产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家乐、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中寻找发展亮点,增强农村地区增收发展动力,鼓励扩大农村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帮助农村地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搭建支付支持对接平台,在产业链交易的不同环节,丰富支付服务提供主体,创新支付产品和服务方式,对接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金融支付服务需求。

(三)强化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功能与应用场景再丰富

一是畅通资金清算汇路。推广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资金归集业务,实现其分支机构超额准备金账户每日自动向清算账户归集资金,提高银行机构乡村网点存放人民银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以农村居民金融支付需求作为支付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导向,把以农村居民会用、爱用作为衡量支付产品和服务的标尺,增强支付产品的适用性,推出有针对性、多层次的支付结算服务。三是对接农民支付需求,优化农村支付体系及工具布局,带动乡村金融服务提档升级。四是持续推进民生领域支付体系建设落地应用。进一步扩大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农村覆盖面,积极引导移动支付成果向乡村拓展,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支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是农村金融稳定发展甚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整体上看,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如何真正有效地打通最后一公里,依然存在着较大的挑战。首要应该遵循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思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精准施策,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加快农村支付市场建设,把更多金融支付资源配置到农村市场、农村居民生活领域,助推我国农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王东亮. 农村金融与现代化支付[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1):16-17.

[2]王永红. 开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新局面[J]. 中国金融,2018(01):43-45.

作者简介:韩钰(1993.02- ),女 ,汉族 ,甘肃嘉峪关,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支付结算与清算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