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分析

胡志川

奎屯第七师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 伊犁 8332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群体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高。 用电量也越来越集中、供电可靠性越来越高、设备的监控越来越复杂、智能化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样;电气专业设计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结合一个超高层多功能组合建筑的工程实例,对超高层建筑电气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超高层多功能组合建筑电气设计特点和新技术应用的场景。

关键词:建筑电气 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13.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社会各界人士对居住建筑的使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创新居住建筑的照明设计方案,应用居住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可以提升居住建筑的使用质量。因此,居住建筑的照明设计得到很大关注,对此展开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

1绿色节能设计

超高层建筑用电量大且集中,为有效缩短供电距离、减少线路损耗,变配电室设于一层紧靠核心筒,供电距离最短。且强电竖井与变配电室贴邻,方便母线桥架进出,即减少损耗又节省造价。选用低损耗变压器、合理控制变压器台数运行。 低压侧设置集中补偿柜,集中负荷、大负荷于末端补偿等措施有效减少供配电系统的各类损耗。

2居住建筑照明设计改良策略

2.1 提高照明方式的选择质量

设计人员要结合居住建筑的使用需求选择照明方式,要根据室内照明的特征,合理选择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的比例,构建更加成熟的分区照明方案,以便高效利用光源,创新均匀照明设计方案。选择的照明方式需要与居住照明特征相匹配,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征,选择灯具的种类,以提升光源的利用效率;要合理设计灯具的排列方式,调整配光方案,避免产生眩光现象。例如,在制订间接照明方案时,需要根据建筑棚顶特征,规范应用大功率投光灯;也可以使用隐藏安装的方式安装灯具,以优化照明视觉效果,避免出现眩光问题。设计人员还需要关注灯具的安装数量,需要根据分区照明的需求,合理划分居住建筑的室内区域,使照明灯具的排列方式、安装数量更合理,并进一步提升照明质量。在设计局部照明方案时,需要合理设计照明灯具的安装位置,要避免光源的阻挡,优化建筑内部的照明效果。在制订混合照明方案时,需要合理运用多种光源,使室内环境亮度均匀分配,在控制照明亮度及范围的同时,合理控制混合照明比例。

2.2提高走廊和卧室的照明设计创新水平

2.2.1 走廊的照明设计

在设计居住建筑走廊照明时,要根据居住建筑使用者的行动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在提升光照强度的同时,使使用者具备更强的道路识别和人脸识别能力,为使用者创造更加理想的感官体验。设计人员要加强对室内光照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要总结影响光照均匀性的因素,规避阴影等问题,以提高居住建筑使用者的景观辨识能力。在制订走廊照明设计的具体方案时,需要根据障碍物识别条件合理设计垂直光照,并为走廊照明设计方案的创新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 

2.2.2 卧室的照明设计

在设计居住建筑卧室照明时,要按照卧室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制订照明设计方案,需要以床铺为中心,总结卧室使用者的睡眠状态、休闲状态、阅读状态,使照明设计方案具备更高的针对性,在满足环境照明与任务照明需求的同时,构建多元化的照明方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室内移动、清洗、阅读与梳妆等需求,按照统一的照明服务标准,制订专业化的照明方案,在提升卧室环境照明均匀性的同时,缓解卧室使用者的视觉疲劳;在制订卧室照明设计方案时,需要合理选取床头壁灯、悬臂灯,在合理调节光照强度的同时,提升室内空间的舒适度;还需要加强对特殊区域照明需求的关注,如合理设计衣柜等区域的照明,以帮助使用者准确辨别、选择衣物。

2.3提高照明功率选择的合理性

要加强对照明功率密度的重视,尤其要对气体放电光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研究,使镇流器的配备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光源功率的合理性。要加强对低损耗电子镇流器的关注,规避电感镇流器的高损耗情况,并在合理设置电下限值的基础上,切实满足照度的调整需要。设计照明方案时,还需要加强对照明设计相关标准的重视,结合视觉作业的相关需要,对照度进行灵活调整,以切实提高背景的辨认精准度,在优化照度的基础上,保证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合理性,以此提高照明设计的合理性[1]

3建筑电气设计的优化策略

3.1规范系统设计

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中,要将供配电系统设计工作作为重点,设计人员要结合内部系统开展规范分析,并全面了解内部系统用电负荷参数,配合计算分析的过程优选电源,依据电源的应用情况完成独立供电管理,从而更好地维持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质量效果。第一,要对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方案进行集中校对和分析,全面了解智能建筑供电要求,从而优选供电方式,主要是借助自动切换设计模式,配合供配电系统运行工作,更好地整合节能管理工序。正是因为智能建筑中电力系统内容较多,因此,要结合混合式配电技术开展具体工序,确保能满足不同电气设备实际应用标准。第二,要结合智能建筑的具体应用情况和状态,保证供配电系统设计的细节和内容都能贴合实际规范,并且,在满足具体需求的同时维持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比如,在高层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环节中,要借助分层供电方式提高供配电系统设计的水准,主要是利用分层供电方式更好地优化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实现分层管理的目标。一般是在智能建筑的地下室层、整栋建筑楼层1/2层以及建筑顶层设置独立的变压器,配合楼层布置的要求,保证开关合理配置,为不同楼层供电需求的落实予以支持。第三,为提升智能建筑电气系统设计水平,要结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最大程度上提高设计实效性,将满足用户需求和供配电系统规范标准作为衡量设计内容实效性的标准,从而维持良好的电能管理效果,夯实控制基础

[2]

3.2合理设计配电负荷

对于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工作而言,要想获取良好的配电负荷应用效果,就要对相应参数进行集中计算和分析,确保数据采集工作和数据汇总都能为后续进一步计算配电负荷提供支持。并依据最终的计算结果,完成配电负荷可控化调配工作。第一,相关技术人员要集中监督和管理智能建筑外部环境的数据,并落实实时性监测分析的工作,主要是对不同时间段内相关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参数变化等予以集中采集,并汇总在规范的数据库体系内,保证数据校准工作顺利落实。第二,要强化建筑需求类数据的监测工作,主要是对建筑结构自身的光照情况以及居民的居住舒适度进行集中调研,合理性监测评估的同时,确保能对功能性需求的落实效果予以统筹评估,这能为配电负荷设计工作提供较为直观的依据。第三,要对智能建筑自身排水等基础扩展功能进行集中分析,一些智能建筑会设置排水系统,其用电需求也要结合数据汇总分析的结果予以统筹控制,确保配电负荷布置情况满足设计合理性标准,也能在维持智能建筑整体功能性的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用电服务[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节能技术与建筑电气设计相互结合,能够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且与当今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相符合,这也是今后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建筑电气设计人员需要从各项环节入手,将节能技术应用在其中,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效果的同时,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电气设计逐渐向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深.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探讨[J].四川水泥,2019(11):330.

[2]杨玉榕.简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J].四川水泥,2019(09):88.

[3]叶晓雪.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201-202.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17.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