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的界面空间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的界面空间模式研究

方涛,严文雄,王冬,曹红军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3000

【摘要】人类文明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城市的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一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问题,它关系到城市的健康。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与威胁也与日俱增。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垃圾成灾等问题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造成了环境、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界面空间模式;研究

前言

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仅存在着生态安全问题,而且存在着资源枯竭、能耗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生态修复来实现。

一、城市湿地界面的涵义

“城市”这个词在城市湿地中界定了“界面空间”的区域。城市湿地的界面空间是城市与城市边界的边界。从广义上说,湿地区域是城市和湿地的交界空间,它具备了所有的特征。从狭义上看,城市湿地的界面空间是一条沿边界向两侧伸展的带状空间,它包含了位于湿地生态系统内的部分、交界线和处于城市生态体系内的部分,即“一界两面”。由于两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界空间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定量的划分。一般的城市湿地具有不同的界面形态和不同的规模。大型的界面,如低矮的山丘、湖泊、河流,或者大型的人工建筑,如水坝、桥梁、连续护坡、码头等等。通常所见到的城市湿地公园的界面空间尺度很小,包括入口、休息区域、滨水区域等,还有人工设施如栏杆、亭台、挡土墙、生境保护网等。

二、城市湿地的界面类型

首先,按用途划分,可将其划分为人用空间和自然生物用空间,一般人用空间包括入口、堤岸、平台、广场,自然生物利用空间包括生物走廊、滩涂等。其次,根据界面空间中主体所具有的设计要素,将常见的湿地界面空间划分为自然与人造两种类型。天然界面的边界通常是以天然地形起伏、水体和植物群落为边界,而在人工界面上,以各种建筑和构筑物为主要界面,如入口、栈道、平台等。同时,根据不同的方向,城市湿地的界面空间可以划分为垂直、水平、混合三个界面。横向界面包括了湿地界面上的全部平面上的各种要素,包括道路、植被、水面、湿地等,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界面。竖向界面空间包含各种要素的竖向立面,如山体表面、植物内部、建筑、构筑物等,这些都是界面的主要视觉表现形式,对界面的空间美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渲染出特定的氛围。而混合界面空间同时包含水平、垂直和倾斜的界面,使城市湿地界面的空间感受更加丰富。最后,依据是否有具体的物质存在,可以将城市湿地的界面空间分为实与虚。常用的实体空间包括各类山体、土坡、建筑、构筑物、植被等实体空间,例如入口、森林等。河岸滩、广场、平台等都是人和湿地动物自由活动的地方。

三、城市湿地的生态恢复模型研究

(一)水环境的修复

水资源是一个城市最基本的资源,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的第一要务就是重建城市水体,使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健康水体。但是,在我国的北方内陆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却是十分严峻的。一方面,由于缺水现象普遍存在,全国600多个大都市中,约400个大都市缺水。城市湿地因水资源短缺而常常出现干旱,破坏了区域地表水的天然循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河道荒漠化、盐碱化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湿地水质污染严重,各种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到城市周边河道和湿地中,严重影响了城市供水的水质和生态安全。城市湿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城市水体的恢复,即恢复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城市地下水的恢复,城市水体生态安全。城市湿地在生态基础上被破坏,生态结构受损,因此,城市湿地的恢复就是要将这些孤立的区域重新连接起来,让它们重新成为水循环的枢纽和纽带,从而达到净化和降解城市水质的目的。

(二)生存栖息环境的修复

湿地是一个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是城市周围的水生植物的主要栖息地,同时也是鱼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爬行类等生物的栖息地。根据资料显示,超过50%的爬行类都是与湿地相关的。①从另一方面说,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生境。只有在生态安全的条件下,城市湿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演替的功能。但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建也面临着城市污染、噪声、交通污染、废气、污水、夜间活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城市交通常常是封闭成环的,很容易扰乱生物的活动,阻碍生物的觅食、迁徙、植物、微生物的飘散和迁移。另外,城市的光、噪声污染也会对湿地中的生物产生很大的干扰,研究表明,昆虫和微生物都是有趋光能力的,过度的光能抑制几乎所有的微生物的生长。而作为湿地边界的城市湿地边界,则是生物生境的最外层保护屏障,因此,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功能,以防止或减轻城市生态系统对其生境的破坏。另外,在重建都市生态环境时,应注重其自身的生存习惯,以达到其自身的需要。

(三)城市生态安全功能的修复

城市湿地的界面空间是城市生态安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作用是防洪、防旱、防风、防沙、降低城市热岛等。城市湿地是城市中或周围地区的水源聚集区域,它对城市的防洪和蓄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洪水来临时,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减少水流的冲击。我国是水灾高发地区,特别是北京这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洪水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城市洪水的规模往往超过预期,单靠排水是不够的,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蓄积。城市湿地及其周边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排水管网是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的生态恢复需要认真考虑,并将城市湿地与河流、城市排水管网连接起来。

(四)城市支持类功能的修复

城市湿地承担了一定的城市功能,特别是作为文化服务的职能,包括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等。教育功能是指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市民增加对湿地、自然的了解的最好途径。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太多理解能力的孩子来说,湿地的自然景观会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休闲功能是指人类活动的功能,包括餐饮、娱乐、娱乐等功能,人们可以在芦苇丛中享用湿地特产的美食,钓鱼、散步、骑车、骑行等有氧运动,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健康。

四、结语

尽管城市湿地的生态修复可以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让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演替的功能,但却不能消除污染的源头。也就是说,只有我们人类才能真正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我们不是掠夺者,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资源被消耗殆尽,环境被破坏。当前,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趋严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我们要从全人类的角度来思考,恢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林建桃,钟蕾. 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下的湿地生态修复研究——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J]. 艺术与设计,2022,2(10):72-74.

[2] 李新建,杨丽丽,聂俊英.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海绵化改造[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6):115-118,178.

[3] 赖小平. 城市湿地公园植被生态修复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2022,51(3):21-24,29.

[4] 李松君,廖建军.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探索[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2(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