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6
/ 2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要点分析

夏胜盈

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省遂宁市    629000

摘要:目的 分析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渐少症患者在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过程中将综合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评估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患者78例,时间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数字表随机均分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评估两组治疗期间血小板水平,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心理状态,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进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为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后最为常见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对患者健康造成一定威胁。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血小板水平进行改善,降低出血率[1-2]。但因该部分患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病症较为严重,治疗期间更应当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工作。本次探究就主要对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该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对比护理评估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患者78例,时间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数字表随机均分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19例,年龄分布在43—76岁间,均值为(56.23±1.83)。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在42—77岁间,均值为(57.01±1.94)。对比两组基本数据,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生产厂家: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16)治疗,皮下注射给药,剂量为15000U,每日一次。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耐心为患者讲解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并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细节问题,做好常规用药指导以及生活指导护理等。在对观察组提供护理服务时则将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运用:(1)创造良好治疗环境。在治疗期间,需定期对病房通风换气,并对室内温度、湿度合理调节,增加患者舒适感。每日以紫外线进行消毒处理,对家属探视频率合理控制,以免打扰到患者休息。(2)心理干预。该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多伴随存在有较大负面心理,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畏惧等,护理人员需耐心为患者讲解当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帮助患者自信心得到建立。且可以为患者讲解部分恢复较好病例基本信息。告知患者出现并发症属于正常症状,不必过于担忧。(3)血小板输入期间护理。对于进行血小板输入治疗患者,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输入速度合理进行调节,避免输入速度过快,增加患者不适感。适当增加巡查频率,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症状等。(4)饮食护理。治疗期间饮食应当选择在化疗结束后,避免患者出现呕吐等症状,增加患者不适感。日常饮食需要以清淡、容易消化食物为主,注重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的摄入,对于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则需要合理控制。适当增加对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5)抗感染护理。在日常护理期间需要做好患者呼吸道、口腔清洁工作,各方面护理操作均按照无菌护理流程进行,实现对感染的有效预防。并及时对患者进行擦浴,让患者皮肤处在干净状态。(6)出血症状护理。出血症状护理属于该部分患者护理工作中最为核心内容,护理人员需及时评估患者皮肤粘膜是否存在有出血症状,且不得对患者皮肤进行热敷。告知患者在排便过程中,不得用力,在排便结束后以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的实施频率,在每次穿刺的过程中需对针眼长时间按压,渐少出血量。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血小板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并借助SDS、SAS通用量表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得分与患者心理状态保持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对应数据都借助SPSS20.0进行处理,按照均值±标准差对计量数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小板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评估两组治疗期间血小板水平,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1两组血小板水平改善情况对比,X109/L)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3天

干预后7天

干预后10天

观察组

39

66.52±5.14

82.56±3.45

105.45±3.55

112.08±4.05

对照组

39

67.05±4.13

75.55±4.05

86.73±4.11

92.47±3.43

t

-

1.052

12.005

13.141

15.045

P

-

0.627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心理状态,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2。

2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组别

例数

SDS

SAS

观察组

39

36.55±1.25

37.06±2.14

对照组

39

43.72±2.01

45.63±2.61

t

-

11.728

10.152

P

-

0.001

0.001

3讨论

化疗治疗为临床治疗白血病主要方式,能够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克隆速度,达到对骨髓造血功能进行重建的目的。该治疗方式存在有一定副作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症状,临床表现为血小板水平降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可以达到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生长的目的,并加快前体细胞增殖速度,对血小板水平改善 [3-4]。为促使患者得到有效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更应当做好对应护理工作。

在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将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在心理护理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压力,引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在环境护理过程中,可以增加患者舒适感,并达到对感染进行预防的目的。细化患者在治疗期间出血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出血症状的发生率[5-6]。在抗感染护理的作用下,能够对患者治疗期间常见感染症状进行预防,为患者迅速恢复创造良好条件,达到帮助患者恢复的目的。结合本次对比护理可以发现,在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综合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状态。

综合本次探究,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在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中将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可以充分保障对该部分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付佳,焦红侠.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行PICC置管的护理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1):176-179.

[2]王聪蕊.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健脾活血汤对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10):83-86

[3]赵宁哲.因化疗造成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出血风险评估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9):3186-3188.

[4]兰赛男,李淑娟.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要点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1):220-221.

[5]王光亚,马红红,赵继胜.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采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