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4
/ 2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程珽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会计诚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建立会计诚信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近年来,由于会计诚信缺失而导致的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诚信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提出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综合策略,助推会计服务质量提高,以期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构建路径

一、前言

前总理朱铭基曾指出: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诚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会计诚信教育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行业自身建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形,维护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会计诚信水平,财政部就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因此,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水平,构建良好的会计诚信体系势在必行。

二、当前会计诚信发展的现状及原因

1.市场自身缺陷

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并要求各种资源能够在市场内自由流动,市场主体处于充分竞争状态,而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及市场机制失灵等状况,可能导致资源日益向少数企业聚集,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强势企业,而弱势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并获得更大的利润,有时不得不冒险采用虚假的会计信息来获得相对平等的地位。

2.会计制度缺失

会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计人员受聘于企业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内部职工,其从事会计工作时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干扰很大,往往会为保住自己的待遇或者工作而放弃会计诚信,进行报表造假;会计师事务所虽然独立性较强,但往往在激烈的事务所竞争中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和赢利而不得不降低审计标准,甚至与企业串通进行财务造假。

3.诚信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使得经济活动中很少涉及到会计诚信问题,当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时,由于计划调控手段退出造成市场信用制度体系空缺以及长期形成的商人重利轻信的思想,使得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会计诚信缺乏发展的环境保障。会计诚信缺失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原因,但追根究底还是人的问题,会计诚信教育未落到实处是会计诚信缺失深层次的原因之一。

4.缺乏有效的监督

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由于监管制度的缺位,法律的惩罚并不能很好发挥其增加违法成本的效果,会计失信行为带来的经济成本或者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其收益,所以一些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敢越雷池。

三、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路径

1.优化诚信教育资源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首要环节,实践是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基础阵地,在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时,应侧重于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程、会计职业道德专业课程、会计诚信专题讲座课程融合体系建设,将会计诚信教育贯穿于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整个会计教学过程,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内容来抓,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会计诚信理念;财政部门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关键阵地,在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时,应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以现实案例为主,选取现实工作中的会计行为,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的理念;学会和协会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内部阵地,是会计人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自律性组织,各级会计学会和协会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使命,利用传媒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大力褒扬诚信行为,严厉批评失信行为,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会计诚信教育氛围。

2.增强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提升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人生价值观培养的结合力度,引导会计人员知法、守法、用法。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诚信理念变为支配会计人员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引导会计人员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促进会计人员努力去实现人生价值。财政部门和各单位严把会计从业人员入口关,将会计诚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考核中来,对于不讲诚信,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会计人员予以严格处罚,并披露会计人员诚信缺失的行为。在业务知识教育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不断掌握和熟练运用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法则,提高业务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加强会计诚信法制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会计诚信制定专门的法律,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会计中介、单位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以减弱失信动机;加大会计诚信执法力度,根据现行相关法律,对出现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的单位和责任人要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大幅提升造假者的成本,利用舆论的力量打击造假者,引领诚信风尚。制定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廉政制度,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和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制度整体效能,以保证廉政制度真正执行到位。

4.净化诚信教育环境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使会计人员认识到真实性是会计的灵魂,是会计的生命线,是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使会计人员认识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体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形成学法守法的社会风气,使会计从业人员置身于良好的社会氛围之中受到教化;加强对《会计法》及会计准则、规范的宣传,从正面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爆光会计失信行为,从反面警示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要建立会计人员信用评价监测制度,将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会计人员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5.建立多方参与监督机制

结合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建立科学的多方面、无死角的内部监管体系,营造出不想造假、不敢造假的局面。除了单位内部监督外,国家机关和行业协会也应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监管部门在监查过程中要保持自身专业性与独立性,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公平公正,单位财务部门应对入账原始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发现会计造假时及时限制相应经济活动并展开调查。同时,不断提升外部监督的力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切实提升监督效能,有效净化会计领域从业环境。

四、总结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石,构建良好的会计诚信体系势在必行。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诚信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传统会计与现代会计的融合,对当前我国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科学性提出了更深入的要求。针对当前会计诚信发展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梳理剖析,探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和改进路径,以期推动财务会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璀.会计诚信问题与对策[J].今日财富,2022(16):118-120.

[2]刘忠庆.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治理对策研究——基于康美药业、康得新财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J].财政监督,2022(11):61-66.

[3]李倚天,崔晓翔,邓晖,欧江林.论会计诚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产经,2021(24):51-53.

[4]王万丽.疫情视角下企业会计诚信缺失原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01):25-27.

[5]穆冬枚.商业伦理与会计诚信[J].商业观察,2021(2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