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激励机制转化学生学习态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3
/ 1

      善用激励机制转化学生学习态度

黄幼玲

南靖县实验小学

摘 要:教学过程中仅仅传授本领是不够的,传授本领只是做到被动接受,这远远不够,要成为好的教育者必须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激励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激励教育  适时激励  有效激励  适度激励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励应该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主导性活动。激励教育是指教师以激励的教育行为,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种发展一定是学生发自内心自主性地发展,而不是被动接受任务提高自己的行为。实施激励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激励的效果十分明显,见效快,效果好,这是教育激励的优势之所在。因为激励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组织纪律性强,上进心强,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很乐意听学校和老师激励的话,对于学校和老师的激励他们非常重视,一般都会努力去做。这一点在小学教育激励中表现最为突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一、抓住时机,适时激励

1.认识前激励.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记得有位毕业班的调皮孩子在认识他之前我就听好几位老师反映说这孩子上课不专心,在班级里当老大,喜欢挑头捣乱。于是在第一次进课堂时就装成不认识他并先说:“听说我们班有一位长得挺帅气的孩子,好象叫什么斌他能帮助老师管理上课调皮捣蛋学生。老师很想认识一下,能勇敢地站起来吗?”大概是没想到第一节课就被点名表扬,他带着点羞涩的表情慢慢站起来。看到这情形我立刻清楚这招“先下手为强”对他是可以起作用的。

2认识后激励

对于一些后进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比较薄弱那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挖掘到其闪光点并加以沟通激励,让其增强信心,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有一名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兴趣提不起来,眼看着就要破罐子破摔了。刚好这个时候让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奶奶,奶奶并不清楚他的学习情况,一直跟我夸奖孩子懂得考顺,经常会逗老人开心。我借着这次偶遇偶得,在班级上对孩子的孝顺懂事进行了一番表扬。并强调说懂得孝顺的孩子必定是听话的孩子,老师很愿意帮助你们在学习上获得进步。这件事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决心和干劲。

二、讲究方法,有效激励

1、直接激励

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渴望学习,热爱学习,但是又会在学习中缺乏信心,胆小怕羞,不敢积极表现,大胆开口说英语,在学习上此较被动,经常被老师指名提问时才敢怯怯地开口。针对这些孩子,我会在认真听完他们的回答后直接加以表扬,课后再和他们沟通交流孩子在得到肯定后一般都能增强自信心,勇敢面对学习。

2间接激励

有个别孩子确实是患有“多动症”,老师看一下他会认真一下,但是当老师视线转移后马上又做起小动作,讲悄悄话等。为了帮助这样的孩子提高学习,我利用家长会时说:大家知道某某孩子有多聪明吗?有一次我看到他课堂上都没在听,想想叫他翻译一下课文,让他出出丑,没想到他居然翻译得非常好。”虽然没有更深入的表扬,但

是我能想象家长听完心里肯定是开心自豪的。因此也会更用心地督促孩子学习。家长会毕竟是一学期才开一次,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会通过微信点赞,口头表扬等,间接激励孩子热爱英语学习。

三、有松有驰,适度激励

万事万物,过尤不及。有个别孩子在家家长表扬在学校老师表扬,结果优越越感膨胀,课堂变得不虚心学习。有一次我上课时发现有个四年级的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我让他收起来,他以一万个不情愿的

表情边收边说,我已经会读课文了。防微杜渐,我在班规中加了一条:“骄傲自大扣表现分”。

        2021年,我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本县的另一所小学

轮岗交流,在此认识了三年级的一位小朋友,刚开始几节课表现还好、后来学习慢慢跟不上,也开始变得不安分了。我想着在这一年时间和他的象朋友一样好好相处,因此有一些小问题都纵容着放任他,还时时鼓励他不要放弃,坚持认真才能慢慢把落掉的知识补回来。没想到这孩子却没想改好,后来干脆连书都不带过来。第一次我把自己的

书给他用,并温言细语劝他下节课要记得带。可是下节课发现他又没带书,这一次我依然耐着性子让他到隔壁班借,结果又两手空空地回到教室,我只好把自己那本又借给他。这一次我严厉地说:“事不过三啊,下次再没带老师就不客气啦。”没想到这次还是没唬住他,这让我意识到我是对他太客气了。所以我马上启用想好的第二套激励方案。我板着脸让他马上去找班主任,看着他磨磨蹭蹭,担心害怕的样子,我知道

这一次严格激励才真正奏效。

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则能发挥自身能力的80-90%。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懂得适时激励,适度激励,讲究方法,有效激励,让每一位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