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培育重点  服务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8
/ 2

聚焦培育重点  服务乡村振兴

李继红

陕西省合阳县农广校  715399

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产业振兴,根本在于人才振兴。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出现大面积土地产值下降。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的耕作理念难以适应新时代三农的新要求。我县2014年至2018年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2019年来实施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虽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培育了大量乡村人才,但仍存在许多难点,只有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难点,才能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迎接新挑战,适应新要求

脱贫攻坚,我们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乡村振兴,是“三农”的全面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是根本。

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我认为存在以下难点:

(一)寻找谁接班?乡村振兴必须重点由青年人挑起大梁,目前,合阳从事农业发展50岁以上的人占到90%以上,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占不到10%,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学习和接纳较为缓慢,难以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更难适应乡村振兴的新要求,所以青年接班人问题极为关键,要高起点高素质,同步考虑务农青年的学历提升,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探索灵活多样培养形式,让更多愿意学、能够学的青年就地就近方便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培养更多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农村青年和新农人。

(二)重点培养谁?乡村振兴,我认为不单是农业的发展,还涉及到单纯工业、农业与工业的结合、服务业、多种经营相结合的发展,这需要多种人才,作为基层农民培育专业学校,必须有重点,兼热点,聚焦涉农重点人群,加大主体带头人培训力度,兼顾组织人才培养,带领村组共同发展。主体带头人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骨干,坚持产业中育人、实践中育人,精准聚焦提升主体带头人能力素质,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不断发展壮大主体队伍,让更多农业从业者成长成才,同时精心培养村干部和两委人员,为基层培育乡村经济发展引领人才。

(三)、如何寻突破?合阳的农业有大宗粮食、苹果、花椒、红提、红薯、莲菜、樱桃、黄花菜等,产品种类多而无品牌,从业人员多而无有影响人,我县西北部苹果优生区的苹果借用洛川苹果品牌销售,北部山区花椒虽然面积较大,无法与韩城市的花椒品牌相比,只是单一的初级销售,红薯和莲菜虽然取得“地理产地标识”,因无“拔尖人才”而发展缓慢,如何使优势转为成果,如何打破固有制约瓶颈,我认为,应在扶持、宣传“拔尖人才”上找突破,在品牌建设中找出路,培养当地经济“代言人”,培育自己特色的驰名商标和品牌,实现产能真正转变为成果。

二、在探索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

(一)发挥自身优势,增强阵地作用

我校作为四级体系中的县级校,应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民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以“一主多元”的体系服务形式开展工作。针对乡村振兴涉及的面广,任务艰巨,应充分发挥自身多年涉农专业学校的优势,增强自己的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在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不被其他部门所挤兑掉,常怀危机意识,以“积极、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建设好自身硬件设施,一是建立多功能培训教室,充分利用“视频语音教学+专家指导+农民互动”的“线上”网络培训形式。二是突出实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和农广校“田间学校”的作用,实现不同类别、不同人群的学习、实践需要,树立“农广校”培育人才的品牌。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适应新要求新任务。

加大师资轮训和知识更新力度,培养一批学校自己的接地气的理论教师和创业导师,培养一批来自高素质农民队伍的产业技术讲师,培养一批基层村干部、委员为政策宣讲师,培养一批生产一线带头人为实训讲师。打造精品教材,加强音视频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开发建设,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

(三)多方政策扶持,促进高素质农民从农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政策扶持是高素质农民培育一项重要手段。通过政策扶持创造有利于高素质农民成长推动力和良好环境,只有对高素质农民落实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才能提高其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加强高素质农民从农的内在动力。针对高素质农民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应制定扶持政策,形成稳定制度,农业各部门以及财政、人社、发改、土地、教育等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应积极挖掘本部门潜力,把获证农民与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紧密挂钩,新增农业补贴,在承担农业项目、土地流转、基础投入、金融信贷、税费减免、信息服务、加工营销推广等使获证农民享受优先权。

今后,无论是练内功还是借东风,都要以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生力军。面对新形势,培育高素质农民,我们责无旁贷,实现产业致富,我们义不容辞。“众人划桨启征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梦想必将实现。

作者简介:李继红(1975—)男,汉族,陕西省合阳县人,西南大学即原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合阳县农广校教师,主要从事农民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