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特殊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2
/ 3

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特殊性研究

庞博:  ,朱军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邮编:510663

朱军   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5500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西电东送战略”的进一步推行,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在西藏、云南、四川、贵州等高原地区建设投产。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极易对参建单位人员及运维人员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如何建立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成为本文研究主题。

关键词:高原;工程建设;医疗保障

引言:

随着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进一步推行及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强力推动,为了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需要推动更多电力工程在西藏、云南、四川、贵州等高原地区建设。同时,为了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到工程建设当中,需要对在高原地区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特殊要求。以西藏自治区为例,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作为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之称,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而人类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通常出现强烈生理学反应。高原压力较低,空气稀薄,充氧量较低,温度低,风速较大,如果防治措施不力或缺少科学性,将直接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进而可威胁生命安全。再者,中国高原特有的地理条件和天气状况,对施工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影响很大。科学地认识高原的特点、难点,重视保障和技术措施的制定与落实,确保施工作业人员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及施工正常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前提下,本文以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单位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建成的有关工程为样本,对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特殊性进行研究。

1.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配套工程建设概况

我单位承建了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配套工程林芝500千伏变-卧龙220千伏线路工程Ⅰ段(线路施工包2)工程。拉林铁路供电工程配套工程的建设,将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维护藏区稳定及国家安全;加强西藏中部电网网架结构,满足拉林铁路沿线铁路牵引站负荷需要;兼顾藏中与昌都电网联网需要;促进西藏水电开发,推进节能减排;兼顾近区供电,提高沿线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1.1高原地区地貌、气候特点

1.1.1地形、地貌概述

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境内,沿线海拔高程3000-4000米林芝境内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由西向东地平行伸展形成当地群山环绕的独特地形

1.1.2高原气候特点

林芝市属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两大洋的暖流常年鱼贯而入,形成了林芝特殊的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8.7℃,年均日照2022.2小时,无霜期180天。

1.2林芝市当地保障资源情况

(1)医疗资源:乡镇以上卫生医疗机构22家,其中20家集中在市政府驻地巴宜区,少数分布在县城、乡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林芝市人民医院,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水景园路11号“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医院系藏东南1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现占地面积70783.7平方米,医疗用房31084.87平方米拥有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GE 1.5T磁共振、128层螺旋CT、超声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以及重症抢救、生命支持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医院先后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深圳龙岗中心医院结成友好医院,与广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与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建立了附属林芝医院目前能够开展脑室内引流术、腹腔镜微创、断指再植、椎间盘切除术、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脾切除术、肝包虫精准切除术、心血管介入、ERCP术、四肢复杂创伤等三、四级手术,大面积心梗、重症胰腺炎的抢救水平显著提升,120急救中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增强。

(2)道路交通:拉萨到林芝八一镇的公路为一级公路,途经墨竹工卡、工布江达。与林芝相连的公路还有林芝至然乌,途经通麦、波密;泽当至林芝,途经加查、米林

(3)车辆服务资源:该地区道路运输企业87家,31集中在市区,其余分布在县城、乡镇。

(4)住宿服务资源:该地区住宿服务企业253家,其中113家集中在市区;其余分布在县城、乡镇。

(5)餐饮服务资源:该地区餐饮服务企业175家,其中92家集中在市区;其余分布在县城、乡镇。

2.高原施工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分析

2.1高原低压缺氧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海拔在3000以上的高原地区,空气浓度只有内地的70%75%,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机体的空气也随之降低,无法充分适应人体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人体的严重缺氧,甚至出现高血压、高山病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危害生命。缺氧的典型表现为:眩晕、头疼、恶心、腹泻、心慌、口干、气促、烦燥、食欲下降、入睡障碍、精神疲乏等。

2.2高原地理、气候对施工机械性能的影响

基于该工程施工中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天气情况,对施工机械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以及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等方面,其中以驱动机构受的冲击较大,很多平原设备到了高原地区后性能大打折扣,例如绞磨机、压接机等设备性能均降低20%以上,有些设备甚至到了高原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能。冬季施工气温低、沙尘大,有效作业时间短,影响施工效率。为防范高原施工的危险因素,切实把危害影响降到最小,需从施工组织计划入手,紧密结合高原环境,系统地制定针对性的适应性措施及专项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特殊性研究

为了确保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经过研判,本文建议采用以下具体措施。

3.1建立多险种组合医疗保障制度

通过对近年来员工医疗费用发生情况的分析,我单位构建了多险种组合医疗保障制度,在原有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高原地区工作人员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意外险增加高原地区工作员工身体造成伤害补偿措施,为员工医疗报销提供了保障。例如单位进藏工作人员平均缴费率原则上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2.0%最高保险额度30实际情况公司工会赔付

3.2建立完善进藏工作人员保障体系

首先,公司派遣常驻员工建立健全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工程管理费预算划拨医疗保障体系费用费用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入藏工作期间发生的全部医疗保障支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进藏准备、工作、保障等全面统筹。例如成立西藏分公司配置分公司总经理1由其担任领导小组进藏工作全面负责根据建设生产规模配置副总经理由其担任副组长按地区或者专业分工负责日常领导工作配置成员若干由其负责制定计划提出需求落实保障措施具体工作

其次,制定进藏工作计划资金计划申报对外支付医疗保障费用。为进藏工作进行准备,如开展进藏工作人员的体征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医疗物资准备工作,习服训练等。

再次,进藏工作过程进行管理、服务、检查。例如工作计划物资计划措施审批落实医疗保障服务团队管理

最后,总结医疗保障经验排查存在的漏洞隐患,改进提升保障质量。

3.3建立多单位合作医疗机制

医疗工作领导小组联系组织建设单位医疗基点结合林芝市当地医疗资源联合周边省市地区医疗机构建立多单位合作医疗机制使工程参建人员在患病快速得到诊治

例如工程参建人员常见病症症状初期建设单位医疗队诊治或者通过绿色通道前往合作单位诊治避免医疗资源导致病患加重

4.高原作业人员及施工机械适应性措施

4.1高原施工作业人员健康与医疗保障措施

本次调研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在该标高下施工对人的生理、生化、病理等在临床上产生的影响明显增大,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工作人员体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形成一个完善的方案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对拟进高原工作人员进行体格检查,选派心、肺、血压等人体指标正常的工作人员。

首先,到达高原后要实施为期一个月的习服训练,习服指“平地人走进高原或高原人进入到更高海拔高度高原后,因缺氧、低温因素促使人体发生一些可逆的非基因的代偿适应性改变,进而在高原低氧条件中获得较好作业和生存才能的学习过程”。例如进藏人员进藏前一周至半月开始服用红景天胶囊,适当吸氧,以抵御高原反应,建议效果更佳。进藏后,行动宜缓慢,避免剧烈运动、大声呼叫、过度劳累,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分的睡眠,如夜间失眠,可适量吸氧促眠,并静卧休息。

其次,深入高原地区操作的人必须建立卫生档案,并严格执行操作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阶段的卫生体检,做到全程动态监督;还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氧气,定期发放预防流感、高原病等药品,重点是预防感冒。

4.2施工机械配置原则与使用适应性措施

选择适合在高原气候环境下工作或通过改装具备高原气候环境下工作能力的机械设备,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根据工程施工起重吨位重、物料体积大等特点,选择大型起吊设备,且要求驾驶员具备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冬季施工对大型设备的启动及牵引系统提出严峻的考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改装设备的水路系统,增加水路加热器,同时为每台设备搭设取暖帐篷,配备火炉取暖来解决设备的启动问题。

大型设备在高原地区因缺氧导致动力下降,例如平原地区具备的牵引力设备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的最大牵引力仅达到额定值80%。在此情况下,

通过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安排放线区段,准确计算放线牵张力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此外对燃料、齿轮油、刹车油、润滑剂和液压油等,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和各种气候环境采用相应质量的油品。

4.3高原施工作业人员后勤保障措施

高原施工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确保人员身体健康,冬季施工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适时调整作息制度(高空作业人员连续作业不应超过2小时)。

为作业人员配备防寒服、棉衣、棉帽等,施工人员驻地配备火炉取暖,并为每个火炉配备一台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同时,增加夜间值班巡逻次数。

合理搭配膳食营养。高原地区施工人员体能损耗相当大,要保持员工膳食营养摄入。建议适当摄入米饭面食肉类同时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不可暴饮暴食,防止肠胃病。

5.针对高原地区低温、大风等气候制定专项措施

5.1冬季施工措施

冬季施工时施工人员应穿戴好防寒保暖手套、头套劳保用品咨询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察隅县采购此类物资

各种机具室外操作时,应更换抗冻润滑冷却液,防止机具因润滑不良散热不足造成故障及损坏。

考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电热保温毯加热垫加温保温措施,并合理安排室内室外工作,尽可能将影响减少

冬季气候干燥规范配置灭火器材设置专用品库房存放油漆油品易燃加强消防巡视检查

5.2防风沙措施

设置温度湿度风力测器安排专人观测记录,及时报告天气情况,提前预警天气变化预防沙尘暴大风极端天气采取以下措施。

5.2.1配备抗风沙尘物资

物资供应部提前采购帐篷帆布绳索钢管地锚防风材料,以及口罩防尘面罩等防尘用品并组织进场

5.2.2工作医疗场所

现场各种材料、消耗品的堆放必须整齐、牢固,特别是各种临时设施的屋面,各种标语牌必须安装牢固

所有临时彩钢板房均设置防风索,加强房屋的整体稳定性,以阻挡沙尘暴对房屋的破坏。

5.2.3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巡视检查

四级以上大风严禁进行吊装作业,沙尘暴出现时应停止一切户外施工,待沙尘暴过去后方可施工。

如若涉及部分设备先期投运,临时隔离防护围栏固定措施要可靠,包装袋等垃圾应及时进行清理,防止漂浮物造成电网事故。

沙尘暴过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的用电、各种设施等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松动、断线等现象必须将其消除后方可施工。

加强对尘埃的监控和管理,在施工期间,对施工通道、施工场地洒水处理,使尘土飞扬减到最低程度。对于施工现场周边的扬尘,采取不定时的人工洒水除尘来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容易起尘的细料和松散材料应予以覆盖或适当地洒水喷湿。这些材料在运输期间用帆布覆盖严密,载量适中,不超限运输。

每天施工完毕后,所有设备专业机修技师修理、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6.结论与建议

与普通地区相比,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存在巨大差别主要体现低温缺氧昼夜温差大情况下人员组织物资存储机械运转特殊性

因此,建设单位应针对此类工程特点提前作全面分析首先调研施工有关地理气候环境现有医疗保障资源市场供应基本信息分析高原地区工程建设与运维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充分认识工程建设与运维过程中医疗保障体系特殊性其次建立完善进藏工作人员保障体系多险种组合医疗保障制度制定落实高原作业人员及机械适应性措施完善针对高原地区低温、大风等气候专项措施最终,安全、高效完成工程建设运维任务保障人员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彦斌, 董勇, 霍俊俊. 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特高压工程机械化施工对环保水保提升的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23):4.

[2] CHENG Yuan-lin, 程远林, HUANG Man-chang,等. 高海拔重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绝缘配置方案研究[C]//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2015.

[3] 陆锐.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优化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4] 饶宏. 高海拔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5.

[5] 艾红杰, 黄金海, 吴金波,等. 陕北-武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无功控制策略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1, 49(14):8.

[6] 刘磊, 田丰, 李敏,等. 多物理因素影响下的高海拔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预测[J]. 南方电网技术, 2016, 10(9):6.

[7] 廖永力, 高超, 李锐海,等. 高海拔地区±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英文)[J]. 高电压技术, 201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