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新生儿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1
/ 2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新生儿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9年6月—2022年6月就诊的早产儿呼吸暂停、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进行HFNC。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I、pH值、PaO2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2MA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无创通气治疗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无创通气治疗;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尤其是机械通气的发展使新生儿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1]。而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存在严重并发症,而导致远期预后不良,同时患儿住院时间延长、耐受性差[2]。进入21世纪后,无创通气技术逐渐成为新生儿出生后呼吸支持主流技术,现阶段我国临床应用范围最广的创通气模式仍然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由于NCPAP呼吸机管路由PVC材料制成,硬度较大,固定管路时使用弹力绷带易对患儿鼻部、额头等部位皮肤造成损伤[3]。经鼻湿化高流量辅助通气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无创呼吸支持方法,有研究[4]表明经鼻湿化高流量辅助通气可改善患儿缺氧临床症状,刺激自主呼吸,提高通气效率。我院近年来引进了HFNC技术,本研究报道HFNC在新生儿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科2019年3月—2022年7月就诊的早产儿呼吸暂停、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日龄(12.56±3.25)h,平均出生体重(1835.25±235.25)g,平均5 min Apgar评分(4.82±1.01)分。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日龄(12.92±3.08)h,平均出生体重(1840.08±235.85)g,平均5min Apgar评分(4.15±1.05)分。本次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儿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早产儿呼吸暂停、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肺部出血、2型呼吸衰竭者;②合并先天性畸形者。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NCPAP,具体方法。调节吸气峰压为15~20 cmH2O,呼气末正压通气为4~6 cmH2O,氧气流量为4~6 L/min,待病情稳定后调为3~4 L/min,FiO2 21%~50%,温度36.8~37.4℃。观察组采用HFNC,具体方法如下:选择<50%鼻塞直径的小而细鼻塞导管;氧气加温至37℃,相对湿度调节至100%,流量设置为2~8 L/min,所有气体进入鼻内,不可堵住口鼻。选择适合双鼻孔(鼻腔50%)鼻导管,留出鼻腔漏气空间,开始应用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FiO2)30%或可能达到期望值血氧饱和度的FiO2。如出现FiO2>初始FiO2 10%、二氧化碳分压(PCO2)>期望值10 mmHg、呼吸功(WOB)增加或胸部X-RAY显示肺容量减少之一情况,则增加流量0.5~1 L/min;如出现FiO2<30%初始FiO2、PCO2在期望值内、无WOB增加或胸部X-RAY显示良好肺扩张则可减少流量0.5~1 L/min。

1.3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包括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腹胀、气漏、鼻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pacer.gif±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治疗前,2组患儿MAP、OI、pH值、PaO2、PaCO2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HFNC组OI、pH值、PaO2优于NCPAP组(P0.05)2组PaCO2、MA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1 2 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pacer.gif±s)

组别 例数 时间 MAP(cmH2O)OI(mmHg)pHPaCO2(2mmHg)PaO2(2mmHg)

对照组 30 治疗前 13.52±1.20 117.34±22.76 7.20±0.0350.16±3.71 48.58±4.27

治疗后 12.25±1.15 185.39±33.85 7.25±0.03 40.25±2.69 59.27±4.38

观察组 30 治疗前 13.65±1.07 117.83±20.63 7.21±0.04 50.25±3.17 49.02±4.29

治疗后12.02±0.06 220.27±41.38 7.32±0.02 40.02±2.52 68.51±5.63

t 0.443 0.087 1.095 0.101 0.398

P 0.660 0.931 0.278 0.920 0.692

t1 1.007 3.574 10.634 0.342 7.095

P1 0.322 0.001 0.000 0.734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期间,HFNC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NCPAP组的36.67%(P0.05)。见表2。

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 例数 呼吸暂停 腹胀 气漏 鼻损伤 BPD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2(6.67)4(13.33)2(6.67)2(6.67)1(3.33)11(36.67)

观察组 30 1(3.33)1(3.33)0(0.00)1(3.33)0(0.00)3(10.00)

χ25.963

P0.015

3讨论

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是临床为新生儿提供呼吸支持、改善呼吸困难的常用手段。研究表明,无创呼吸可达到与有创呼吸相当的通气效果,但感染发生风险更低。无创通气技术的发展,包括NCPAP和HFNC在内的无创通气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NCPAP属于无创通气技术的一种,疗效显著,但该操作需要患儿长期佩戴相应的仪器,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压迫坏死。而HFNC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良,其管道回路的密闭性相较其他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更低,能有效降低鼻塞压迫引起的鼻中隔坏死或鼻黏膜损伤等症状,还可减少腹胀及分泌物黏稠引起的呼吸暂停等不良事件,提高患儿治疗耐受程度,且不阻碍母乳喂养,创伤更小[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OI、pH值、PaO2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P0.05)。与刘向辉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HFNC应用于新生儿无创通气的效果与NCPAP相当,但在促进新生儿临床症状消失和降低撤机并发症,HFNC优于NCPAP,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秋平,封志纯.早产儿呼吸管理的回顾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5,7(6)16-21.

[2]吴兰冲.新生儿气管插管的规范化护理[J].医学信息,2016,29(25)170-171.

[3]刘莉,吕蓉蓉,邹佳丽,等.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差异对重度RDS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4)3235-3238.

[4]左磊,赵杰,张营营.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2):2881-2883.

[5]王柱,向建文,高薇薇,等.两种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8)603-607.

[6]刘向辉,周建国,陈超.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20(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