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

王洁丽,王薇,庞翼飞

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100029

摘要: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临床中,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效果理想,手术后能够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但从患者手术预后效果改善角度考虑,还需在采取手术方法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明确护理质量指标,落实有效的护理策略。因此,本文以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为切入点,进一步对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旨在为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及发展,肝移植手术越来越成熟,在挽救、提高终末期肝病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显著。而为了促进肝移植手术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则需基于围手术期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此外,从目前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工作来看,其评价指标集中体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1]。为全面了解肝移植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指标,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计划方案提供有效支持,鉴于此本文围绕“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分析价值意义显著。

1.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简述

从现状来看,在我国临床医学护理研究工作方面,尚缺少肝移植围手术期完整的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与此同时,结合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在医院肝移植手术患者护理质量评估过程中,需重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的评估,明确指标,落实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期促进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2]。其中,评价指标较多,通用指标包括护患比(即“护士与患者数量的比值”)、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等;同时,涉及相关专科指标,比如低体温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监测合格率、免疫抑制药物服药依从性等。此外,还包括心血管风险因素筛选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心理评估等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与体系,但总体而言,护理质量指标集中体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需对此充分重视。

2.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分析

2.1术前护理质量指标

针对肝移植手术患者,基于术前需明确心理、心血管风险因素筛查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一方面,在心理评估指标上,相关学者研究表明,若肝移植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抑郁、担心、害怕等负性心理,易影响手术的顺利、有序进行[3]。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评估、疏导患者的负性心理,可采取鼓励疗法、伴乐疗法、亲情支持疗法等,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肾移植手术医护工作的开展。在心血管风险因素筛查方面,相关研究发现受肝移植手术影响,易导致患者原有的心血管疾病进展,并易诱发新的心血管疾病,比如在肝移植术后患者易发生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落实有效预防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确保患者手术预后效果的改善[4]

2.2术中护理质量指标

肝移植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关注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集中体现在低体温、供肝冷却时间方面。其一,对于低体温,若手术中患者的身体中心温度低于36℃,则称之为“低体温”。若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则会引发其他症状,比如心律失常、凝血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影响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因此,需做好患者术中保暖干预,合理控制手术室温湿度,相关液体需加温处理,通过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其二,由于供肝质量对肝移植患者手术能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需确保供肝保存质量达标。现状下,肝脏保存主要方法为静态冷保存法,但是冷保存期间易造成冷保存损伤,在冷却血时间延长的情况下,易导致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严重情况会导致患者病死。因此,需评估患者供肝冷却时间,确保供肝冷却血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理想供肝冷保存时间需在8小时以内,临床实践中供肝保存时限不能高于12小时到15小时。总体而言,需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并最大限度降低供肝冷却时间,确保供肝质量及肝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协同。

2.3术后护理质量指标

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护理质量评估质量较多,即:

(1)移植肝功能监测方法合格率。即在术后需对患者的移植肝功能进行监测,了解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情况,然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对策。值得注意的是,若肝移植功能监测方法不合格,则难以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则会影响患者手术预后效果。因此,需合理控制监测频率与时间,确保标本送检及时,同时对患者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若有异常及时,脊髓对症处理。

(2)凝血功能检测落实率。在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需重视凝血功能检测落实率的评估,即在术后每天定期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观察患者创面有无渗血、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等,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确保各项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均逐一落实,从而确保患者手术预后效果的改善。

(3)免疫抑制药物服药依从性。在肝移植术后,若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依从性不高,则易引发一些风险问题,比如发生排斥反应,或导致移植失败等[5]。因此,需做好患者术后免疫抑制药物服用监督管理,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患者每日用药监督,确保患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依从性及安全性的协同提升。

3.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则需明确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包括术前心理指标、心血管风险因素筛选指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指标、供肝冷却血时间指标,术后移植肝功能监测方法合格率指标、凝血功能检测落实率指标等。在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方案,并严格落实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水平,进一步促进肝移植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秀荣,李瑶,张彩虹,吴琼,田华,李华俊,刘娇娇.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风险预警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21,35(24):4494-4497.

[2]吕娜,魏明华.手术室细节护理对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3):158-160.

[3]卢大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移植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6):543+578.

[4]韩旭.手术安全自查模式应用于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9):133-135.

[5]黄晓会,张健,杨丽娜.手术护理配合指引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