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消化道出血已停止?

/ 1

如何判断消化道出血已停止?

胡道彬

渠县渠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达州 635200

现如今,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的一日三餐愈来愈不规律。除此之外,过多摄入高油、高糖、爆辣食品对消化道产生着较大的刺激,现阶段很多人面临着消化道疾病。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很有可能会引发“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科急症,大量出血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有关消化道出血,首先要了解这种病是什么,发病原因是什么,怎么诊断,如何判断消化道出血已经停止,怎样预防消化道出血,现总结如下。

1 什么是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就是指从嘴巴到肛门的范围,其核心作用是吸收和消化。从十二指肠悬韧带为界限,可以将其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消化道出血就是指消化道黏膜下血管破裂造成血液外渗,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多见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穿孔。此种出血情况较为严重,一般会发生呕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黑色发亮的大便,溃疡出血量比较少,但门静脉高压出血量较大,应及早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则一般由痔疮引起,色调鲜红,易分辨。

2 引发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炎症因素:主要是指胃肠道黏膜发炎所引起的浮肿、血肿、溃烂,尤其以胃炎出血患者高发,而黏膜松弛、急性胃黏膜病变、息肉等可导致消化系统出血。机械要素:包含胃、十二指肠、空肠憩室感染造成黏膜溃烂和出血。食道裂孔疝所引起的梗死、穿孔、黏膜擦破可导致出血病症;此外,猛烈的恶心呕吐也会导致胃中压力快速升高,食道和胃的界限部黏膜裂开出血。血管因素:动脉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裂开、遗传血管扩张及肝硬化腹水造成毛细血管脆性病症可导致消化系统出血。肿瘤因素:直肠癌、胃肉疙瘩、食管癌等。 肿瘤坏死、缺血性、穿透胃肠道导致消化系统出血。脑瘤、胆道感染所引起的胆管出血、胰腺肿瘤等疾病,也会引发消化系统出血。长期性大量服用生长激素、饮酒、使用镇痛药等药物,也可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引发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最后造成消化系统出血。

3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症状?怎样判断消化道出血已经停止?

贫血与昏厥:消化系统出血量低于400 ml时,一般不会出现严重贫血与晕厥症状;但轻中度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或者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困乏等不适症状,忽然站立时发生昏厥、口干、四肢冷、血压降低等。出血量达到全身血量的30%-50%,即1500-2500ml时,会出现休克病症,具体表现为晕厥或心烦、四肢发冷、口干舌燥、脸色苍白、呼吸不畅等。假如当时治疗和处理不到位,患者将身亡。若是由于溃疡疾病所引发的出血,出血前一般有上腹部疼痛,食道胃静脉曲张裂开则体现为肝硬化等临床表现。

呕血和大便发黑:呕血是出血后血液刺激所引起的恶心干呕。出血后若患者立即呕吐,此时吐出的血则会变为红色。血液在胃中滞留一段时间后,在胃酸的作用下吐出身体外,就会成为褐色的咖啡一样的血液。除恶心呕吐外,血大多数从肠道排出。血红蛋白会经过肠道,在硫化物的影响下产生黑色硫化铁,因此通过肠道排出的血液一般与排泄物一起呈现出沥青样的黑色粪便。只有当大量出血的情形下,血液快速经过肠道时,排出的血液才出现深红色,有时候也有鲜艳红色。

呕血和黑便就是消化系统出血的典型性表现,绝大多数消化系统出血经治疗便可停止,肠道内的积血一般需正常排便3天或3次即可排出。因此大便发黑不能成为继续出血的指标。临床中除观察患者大便性状外,患者一般情况转好,心率下降,血压值平稳,肠鸣音不活跃,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无进一步降低,肾脏功能尿素氮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均为出血稳定的临床指征。

4 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积极、有效地治疗胃溃疡、慢性肝病、食道发炎等原发性基表,可以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慢性疾病和身体孱弱的患者,可以通过经常服用维生素C和补气血的中药,提升身体的适应能力预防消化道出血。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生活规律,防止劳累过度,确保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态。 饮食方面可以多喝牛奶,保护胃肠黏膜。由于溃疡性疾病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大部分是胃酸腐蚀胃黏膜,造成血管损伤引发出血。因此,为了防止夜间患者胃酸分泌过多,可在临睡前喝温牛奶,在保护胃黏膜的基础上中和胃酸,避免持续胃溃疡性出血。 此外,日常中应该多吃些水果和蔬菜。许多水果和蔬菜都带有维生素C,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防止出血的可能。

5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议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除注意保暖外,饮食也需注意避免辛辣食物,细嚼慢咽,尤其是避免饮酒,有效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当消化道出血停止后,也应加强注意,避免二次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