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状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状态

张睿,杨蓓瑾(通讯作者),刘尊,万源,焦文文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抽取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42例则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案,采用SAS、SDS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更明显;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可借鉴与大力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  冠心病  心理状态  术后治疗

前言: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其是由于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动脉腔狭窄,血流受阻,最终导致心脏缺血、供氧不足而产生心绞痛症状,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它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以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佳等优势,临床上在用于治疗冠心病上较为普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样重要[2]。本文是通过选取我院8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与分析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抽取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女患者分为20、22例,年龄45-79岁,年龄范围(57.46±7.23)岁,其中,选择股动脉穿刺患者24例,选择桡动脉穿刺患者20例;实验组42例,男女患者均为21例,年龄45-81岁,年龄范围(59.32±6.54)岁,其中,选择股动脉穿刺患者27例,选择桡动脉穿刺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录入SPSS22.0系统对比分析,组间无差异,P>0.05。我院批准同意此次研究,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心理干预:术前需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疏导并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耐心且亲切,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手术顺利的进行.(2)环境护理:保持手术室与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尽量避免噪音,并且注意保持患者的隐私保护,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3)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术前对患者身体做全面检查,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并准备好相应急救物品,如有异常状况立刻对症处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个体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术前健康宣教:为患者制定健康手册,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知识、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等,并且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内容和具体护理措施,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更清晰,另外,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术前做好心理评估,引导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保持乐观治疗的心态。(2)术中护理:保持手术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安排护士进行巡回护理,术前协助患者摆正手术体位,让患者处在舒适状态,并且正确调整好仪器参数,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其次,做好患者体温护理,因手术侵入性操作、以及患者自身液体流失等,患者在术中容易出现低体温症,帮助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完成患者伤口缝合、术后止血等工作,并且及时清理患者身上药物、体液、血液等,避免切口感染。(3)术后康复护理:术后24h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将患者输液流体调低至适宜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鼓励患者及早进行离床活动,促进身体更快康复;另外,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每周对患者和家属展开1次延续性护理服务,记录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和情绪状态,综合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服务[3]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SDS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定,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 80分以上为满意,所有患者均参加填写,调查数据有效。

1.4数据处理

此次数据均采用SPSS22.0系统,并采用T(计量)与卡方(计数)进行检验,P<0.05则有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更明显,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患者负性情绪对比(x±s)

组别

护理前SAS

护理后SAS

护理前SDS

护理后SDS

对照组(n=42)

58.87±7.56

52.24±6.68

58.24±6.58

48.67±5.56

实验组(n=42)

57.86±8.34

44.88±6.89

57.85±6.24

42.55±4.87

T值

0.581

4.970

0.279

5.366

P值

0.563

0.000

0.781

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例数(%)]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n=42)

21(50%)

18(42.86%)

3(7.14%)

39(92.86%)

对照组(n=42)

18(42.86%)

14(33.33%)

10(23.81%)

32(76.19%)

卡方值

-

-

-

4.460

P值

-

-

-

0.035

3讨论

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虽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的优势,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整体治疗效果[4]。个体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更注重以人文本的理念,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样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有着不错的效果[5]

本文是通过选取我院8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个体化护理方案,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更明显,而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可借鉴与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廖美兰.刍议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19):97-99+103.

[2] 宋金凤.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3):210-212.

[3]孟锡敏.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9).1069-1070.

[4]文明顺.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2).67-69.

[5]欧建英,朱华.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1,(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