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

王华

贵州省惠水县中医医院 贵州 黔南 550600

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大部分是见于病毒感染,在临床统计上大概有70%都是由病毒感染。且病毒包括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以及柯萨奇病毒等。在针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切实可行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这样才能提升检验的精准度。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临床检验;诊断路径

引言

急性上呼道感染的病毒感染之后继发有细菌感染,或者直接就由细菌感染所引起,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病原体,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克雷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在针对各类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和诊断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相对应的诊断路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识别和判断,这样才能体现良好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进而为相关治疗工作的推进提供有效支持。具体来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临床检验诊断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常规检测流程

因为该病原体和肺部感染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面临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早期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通常情况下很难通过症状进行相对应的评估和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着重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来有效诊断,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诊断效果。在针对检测项目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不同季节和地域流行的特点实现针对性的检查。在常规检测中主要进行血常规炎性标志物等初步感染类型的检测和分析,然后再实施靶向检测。如果患者出现病毒感染等相关问题,要根据病毒的流行特点对于某些病毒进行针对性检测。例如,针对流感病毒来说,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充分根据患者的接触史来进行相对应的评估和判断,在针对患者进行感染病原体种类确定的过程中,要实现联合检测,要优先选择相对应的可以快速出报告的项目,在选择检测周期方面,要确保时间比较长的检测项目得到有效选择,可以首先选择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然后再通过核酸的形式进行病毒检测。同时针对患者的呼吸道病原体要进行感染源的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形式对于多种类型的病原体进行分析评估和对比,如果所有的病原体都是阴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实验室的高通量测序模式,对于病原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诊断。

2明确特殊检测流程

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特殊性检测环节而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通过传统的检测方法,对于病原体的具体情况无法有效明确,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影像学以及医学检验模式对于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明确病因之前,要严格按照常规的检测流程有序推进,在明确病因之后按照特殊检测流程进行操作,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流程和要求。针对是否存在细菌合并感染等问题,要进行针对性的检测,然后结合相对应的流程和要求做好细菌和其他非病毒感染的检测。要充分明确特殊检测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以此体现出应有的临床检测和诊断效果。

3充分做好炎性标志物检测

在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之后,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而患者也会有机体方面的应激反应,会释放相对应的炎性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等,此类炎性因子往往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和临床进展而出现相对应的改变。通过临床实验室的检测可以看到炎性标志物包括多种类型,例如,CRP、SAA等相关物质都可以作为标志物,这样可以针对感染的具体类型进行相对应的评估和判断,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支持。与CRP和SAA标志物进行对比,PCT有更为明显的升高,这样的情况和患者的细菌感染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因此通过该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对具体的诊断效果和治疗结果进行充分的反应,如果出现细菌感染,PCT的反应可以呈现出更为显著的诊断和检验价值,比其他的标志物有更加良好的检验标志效果,

4进行科学合理的病原体抗原检测

针对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好病原体抗原的早期检测,如果是流感病毒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通过甲流和乙流病毒的快速抗原检测来明确相应的检测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金标法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于病源进行相对应的检测,如果所有项目检测完毕之后都是阴性,可以采取呼吸道病毒抗原联合筛查方法,这样可以针对7种病毒进行相对应的检测,如果是真菌感染,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曲霉菌抗原进行严格的检测,以此体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

5做好病原体核酸检测

针对病原体进行核酸检测,也是十分重要的诊断路径。特别是针对早期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可以有效通过核酸检测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实现病毒核酸检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荧光PCR法。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如果只是对病毒进行相对应的感染,并不能对其类别进行充分的明确,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核酸联合检测方法,例如,利用毛细管电泳法,这样可以体现出更为良好的诊断效果。对于甲流病毒和甲型流感等等都可以进行相对的检测。如果怀疑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核酸检测的方式明确肺炎支原体的具体情况,如果常规检测是阴性,但是高度怀疑出现了病原体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匹配高通量测序方法来有效检测。同时也可以有效应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纳米孔的高通量测序联合作用方法,这样可以针对真菌细菌衣原体和转体感染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同时检测速度更快可以更快速的拿到检测结果,同时检测更为精准,因此这种方法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6有效做好抗体检测工作

针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病程超过10天左右的患者而言,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好病原体抗体检测工作,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法,对于患者血清内部的病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进行相对应的检测,这样可以呈现出更为高效的检测效能。某些病原体抗体往往比较早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以及胶体金检测方式,明确具体的疾病特点和疾病程度,因为病原体感染之后抗体往往比较晚,出现通常情况下窗口期是在两周到三个月范围之内,这对于早期诊断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病原体抗体进行相对的检测,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探究,可以充分看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相对应的检验路径。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出各项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原体的具体类别等等进行相对应的检测落实相关技术要点,这样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8):578-583.

[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 18(5):42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