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沈丽萍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331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5月到2022年7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84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3例和4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通过中医针灸疗法和常规疗法实施治疗,对不同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40例(93.02%)]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33例(80.4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值得推荐。

【关键词】中医针灸;颈源性肩周炎;常规疗法;临床疗效;疼痛

颈源性肩周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肩周病变,也将这种疾病称之为颈肩综合症,临床认为导致该病发病的原因是患者的颈肩部因为劳损、外伤或退行性病变,而导致颈部神经根受到压迫和刺激,使患者上肢部位出现疼痛麻木等表现,甚至该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如果对颈源性肩周炎没有重视则会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会使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1]。目前针对颈源性肩周炎尚未出现文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根据患者的损伤进展或累及组织的严重程度等进行对症性治疗,多为患者进行疼痛缓解等,西医主要通过药物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效果仍然不太理想。中医针灸在治疗颈源性肩周炎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地位,特别是这些年,将中医针灸应用在临床各个疾病的治疗中有了一定的重视和提升,为进一步分析中医针灸在颈源性肩周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本文特进行此次调查,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5月到2022年7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84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3例和41例。(1)观察组21例男,22例女,23~68岁,均(42.13±13.05)岁,8~32周病程,均(21.13±5.34)周;(2)对照组22例男,19例女,25~69岁,均(44.12±13.21)岁,10~34周病程,均(22.31±5.46)周。经过《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验证伦理,并且在《入院须知》、《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统计学检验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均按常规治疗手段开展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用药泼尼松龙、盐酸丁卡因、维生素B等进行药物性干预,泼尼松龙用药剂量为2.0~3.0ml,盐酸丁卡因的剂量为60~100ml,维生素B的用药剂量为1.0ml。所有患者均选择药物对其疼痛部位的皮肤进行封闭治疗,治疗频率约为一周进行一次注射,持续为患者用药3~5次后评估治疗效果。

1.2.2观察组

通过中医针灸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之时根据患者所存在的压痛部位选择相对应的穴位进行治疗。为患者主穴选择肩髃穴、肩髎穴、肩前穴、阳陵泉穴、肩井穴、条口穴和阿是穴等。合并上臂疼痛者,加曲池穴、臂臑穴;合并肩胛疼痛者,加加曲恒穴和天宗穴。在进行针灸时选择健侧位,首先对针灸部位进行局部消毒,选择2寸毫针对患者的穴位直刺,隔气以后选择宪法干预,为患者留针0.5h。针灸每日1次,持续针灸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之后间隔2~3d对患者开展第2个疗程的治疗,持续对患者针灸3个疗程。在对患者针灸期间,也要关注患者的舌苔和脉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其他合并症等辨证、酌情的加减穴位。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治疗有效率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①痊愈:治疗以后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肩部活动自如;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基本消除,肩部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但活动存在轻微受限;③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减轻,箭步活动时存在一定的受限;④无效:治疗之后疼痛无明显的缓解或加重,肩部仍然存在明显的活动受限。注:治疗有效率=(①+②+③)/n×100%。

1.5统计学方法

IBM SPSS Statistscs 26.0统计学软件检验文中数据资料。等级资料(治疗有效率)形式为“[n%)]”,以秩和检验,计算“UZ)”和“P”值。数据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0例(93.02%)]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33例(80.4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项目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43

22(51.16)

12(27.91)

6(13.95)

3(6.98)

对照组

41

8(19.51)

13(31.71)

12(29.27)

8(19.51)

UZ

/

3.2348

P

/

0.0012

3.讨论

临床认为颈源性肩周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肩周炎类型,导致肩周炎发病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其中外源性因素主要是颈源性肩周炎和机体内分泌失调等而导致的,这也是比较常见的肩周炎发病原因,一般主要发生在60岁以内的人群中。临床认为导致颈源性肩周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而导致的,要重视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工作。

传统治疗时往往对患者通过西药方案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案治标不治本,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疼痛,但仍然无法根治症状。这些年临床开始将中医方案应用在对肩周炎的治疗之中,而且开始有学者认为[2]中医针灸方案对肩周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效果。本文研究将针灸疗法应用在颈源性肩周炎的治疗之中,通过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对此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针灸方案能有效的发挥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对有关穴位进行作用,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3]。针灸疗法特别适用于对有关组织损伤和疼痛的干预,能充分的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有关症状,实现对机体气机和血气的调整,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沈建海,李明.针灸辅治颈源性肩周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08):1321-1322.

[2]闫菲,运启杰.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智慧健康,2021,7(14):167-169.

[3]周俊梅,周忠斌.针灸治疗96例颈源性肩周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