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对剖宫产全麻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及新生儿血气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对剖宫产全麻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及新生儿血气的影响

谢生春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对剖宫产全麻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及新生儿血气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产妇均经硬膜外麻醉,参照组产妇术中持续注入利多卡因麻醉,研究组产妇再次基础上加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对比2组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血气指标。结果: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研究组产妇HR、MAP上升幅度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更低,P<0.05,2组新生儿的pH、PO2指标则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全麻产妇应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能够保障产妇机体状态稳定,且对于新生儿并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剖宫产;全麻;血流动力;血气

剖宫产术式逐渐发展成熟,不仅应用于初产妇的分娩,更多情况下应用于高位孕产妇分娩之中。剖宫产作为挽救高危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围术期应给予其适当的麻醉药物以保障其麻醉效果,减轻产妇疼痛感,降低其应激反应发生率[1]。麻醉药物的选择应确保对产妇及胎儿无负面影响,本次研究主要选择我院收入的64例剖宫产产妇,探究其麻醉过程中应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效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32例。参照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9.25±2.14)岁;研究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8.98±2.40)岁。两组产妇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方法

2组产妇进入分娩室后,均经同一组医师进行麻醉、剖宫产术,为2组产妇开放静脉通路,并滴注复方乳酸林格注射液以及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在此期间对产妇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测,给予产妇面罩呼吸,确保产妇的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位,并与L1-2或是L2-3间隙为其进行硬膜穿刺进针,给予产妇麻醉药物。参照组产妇应用利多卡因麻醉,取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4ml,将其与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后预实验,如若产妇未出现明显异常,则可追加配伍溶液进行麻醉。研究组产妇再次基础上应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进行麻醉,依据产妇的体重用量为2mg/kg。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血气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纳入。其中涉及数值变量、无序分类数据分别以(±s)、%表示,并行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存在。

二、结果

麻醉前2组产妇HR、MAP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2组产妇各项指标均有多提升,但研究组产妇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指标提升不明显,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新生儿包含pH、PO2在内的血气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2组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血气指标(±s)

组别

例数

HR(bpm)

MAP(mmHg)

新生儿血气

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

pH

PO2(mmHg)

研究组

32

82.31±12.95

85.47±9.36

67.14±6.54

72.56±5.44

7.35±0.13

25.45±6.17

参照组

32

82.69±13.16

92.35±11.72

67.33±8.15

77.59±6.12

7.32±0.11

25.24±5.68

-

0.116

2.595

0.103

3.475

0.997

0.142

P

-

0.908

0.012

0.918

0.001

0.323

0.888

三、讨论

剖宫产作为临床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能够对伴有严重人身并发症的产妇或是胎儿机体健康异常的产妇进行帮助,确保其顺利完成分娩,充分减轻不良母婴事件的发生。但剖宫产麻醉应充分满足对产妇起到肌松、镇静及镇痛的效果,如若上述条件无法全部满足则可能导致产妇或是胎儿机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

全麻能够更好地保障产妇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得到消除,但全麻的诱导速度较快,产妇心血管功能得到稳定,剖宫产实施顺利度明显提升。但如若未对其安全性进行把控,则可能导致产妇存在不良风险,如插管困难、误吸、麻醉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等。因而麻醉医师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药物,减轻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给予参照组产妇利多卡因注射麻醉,并与研究组产妇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注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麻醉前2组产妇HR、MAP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2组产妇各项指标均有多提升,但研究组产妇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指标提升不明显,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新生儿包含pH、PO2在内的血气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说明丙泊酚不会对产妇的机体及胎儿的脑组织造成较为负面的影响,安全性较高。主要是由于丙泊酚作为一种脂溶性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体内蓄积量低的特点,在剖宫产全麻过程中能够通过胎盘被婴儿直接吸收,并通过肝脏台协,药物浓度显著降解,因而不会对新生儿的呼吸等情况产生抑制

[3]。同时丙泊酚不会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产生抑制作用,因而剖宫产术后,产妇能够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子宫功能的尽快恢。此外丙泊酚对产妇及胎儿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小,则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妇分娩后的心理状态,保障术后康复进程加快。

总而言之,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应用于剖宫产全麻产妇之中,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对于产妇及胎儿而言均为接受度较高的麻醉药物,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结贤,梁俏丽,林爱娟.亚麻醉剂量丙泊酚对剖宫产术中内脏牵拉反射及新生儿窒息状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06):772-774.

[2]王波.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及对新生儿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1):128-130+140.

[3]赵飞飞,李军仕,苏孟勤,安静.丙泊酚联合吸入性七氟醚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新生儿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1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