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场地下的施工平面布置及转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狭窄场地下的施工平面布置及转换

李享,黄小哲,张国应,黄壮,叶萌,韩治博,雍鹏,路贻博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水利水电水务环保分公司 成都  610041

摘要:对于工序繁杂,材料设备繁多,专业性强的狭窄场地下的项目,在施工前期通过合理地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及施工道路转换,解决狭窄场地下施工现场材料转运、车辆进出运输协调等施工平面布置与转化问换的问题,可以有效的缩减项目周期与成本,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管控,有效提高项目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管控能力。

关键词:狭窄场地;平面布置;运输协调;动态管控

0  引言

施工平面布置与转换是项目开工前策划的重点,平面布置的合理性事关后续施工能否有序推进,按时进行。如果平面布置不合理,不符合施工现场使用需求,材料堆放点设置在离施工现场距离较远的地方,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耗时又耗力,这必将使得施工效率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显著增加。为此要合理设计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加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布置等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使工程项目的整体工期缩短,节省无用消耗[1]

1  项目概况

本文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宝顶别院—大足石刻艺术之家修缮工程为载体,总用地面积13700㎡,建筑面积达4100㎡,景观面积占9600㎡,总共包括6栋楼,其中1#楼主体为钢结构加瓦屋面,2#楼、3#楼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固改造的一层结构,4#楼、6#楼为砖砌体加瓦屋面构造,5#楼为钢木混搭结构。本项目中涉及的专业种类繁多,包含园林景观、综合管网、市政道路、钢结构、木结构、室内装饰等专业。因采用钢木混合结构,工序穿插繁杂,材料设备繁多,专业性强,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且因项目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附近,游客众多,封闭管理难,宝顶别院场地狭小,施工组织难,施工平面布置及运输协调管理困难。

2  宝顶别院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

因为宝顶别院施工场地内仅有1条主道路,且为断头路,该道路作为施工现场唯一的材料进出场通道,人员进出场通道以及机械车辆等进出场的唯一通道,合理的布置与规划施工现场的的材料堆放场地与加工场地,选用好适合施工现场材料水平运输与垂直运输的机械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结合施工现场的场地狭窄,道路单一这方面的问题,本现场共设置2个大门,1#大门为无门楼式大门,主要用于满足吊车作业时小车进出的需求,2#大门为闸门,可满足吊车等大型作业车辆进出需求。场内主要道路采用钢板铺路以保障大型设备通行,其余路线主要采用宝顶别院原有道路,施工现场大门布置图与道路布置图如下:

图1 宝顶别院施工现场大门与道路布置图

此外,宝顶别院工程位于重庆大足宝顶山景区上,整个场地内的高差变化大,地势起伏大、各楼栋间高低错落,高度各不相同(见图2),这对于现场材料的水平运输与垂直运输是一大考验。通过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与分析,现场最终选用架设3台汽车吊吊车完成材料的转运工作。

宝顶别院共设置有3个吊车点满足现场吊装作业需求。其中起吊点1和起吊点2主要满足1#楼的拆除施工,起吊点3满足5#楼基础材料的转运以及4#楼的拆除工作(钢筋选择从开阔地加工后转运至场地,不单独设钢筋加工棚)。由于宝顶别院场地限制,施工道路上只能容纳1个机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除钢结构以外的材料先行堆码在材料堆放区,后面采用吊车或随车吊进行转运。吊车点1、2保障1#楼、3#楼与6#楼的材料转运,吊车点3保障2#楼、4#楼及5#楼材料转运,设置一个木结构加工棚便于木结构材料加工,加工完成后可直接使用吊车进行转运。各汽车吊起吊点见图3:

图2 宝顶别院整体造型模拟图

图3 基础施工与主体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

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等的精装阶段,吊车使用较少,将材料堆放区移动到距离施工现场最近的空地。在保障转运材料的同时也可减少材料转运成本。但此时存在因1#楼主体已经初步形成,受交通道路与1#楼已有建筑的影响,起吊点1的吊车无法将材料送至1#楼与3#楼相接区域,通过对现场施工进度等各方面的协调布置,项目将起吊点1转至原木结构加工棚处,木结构加工棚转至2#楼院坝与1#楼东南侧二楼屋顶处分别作业,如图4所示。此阶段现场的平面布置相较前期更能满足材料转运的需求,同时也获得了足够的木结构加工场地与更多的材料堆放区。

图4 精装阶段平面布置图

3  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

3.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重要性

由于本项目涉及专业体量众多,专业工种多和施工现场狭窄、机械设备繁杂,因此科学有序的平面布置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现场的实际施工,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工作意义重大。

3.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注意事项

3.2.1 提前解析工程整体的工艺流程,加强对关键过程中的要点的控制,针对各家专业分包作业特点,制定科学、周密、详细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结合现场水平与垂直转运条件,组织协调好材料进场顺序及堆放点、加工场地等问题,通过合理划分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以确保材料转运与加工的文明有序进行。

3.2.2 结合现场及业主要求,多方面考虑,提前进行平面规划,协调各专业分包的有序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管理遵循动态原则,实时根据施工进度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满足施工现场的不同的作业需求。平面管理是动态的,前期要做好施工部署与安排,划分各区域的施工流程,后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及时更新调整,提前做好物资周转规划,实现最大周转[2]

4  总结

现场平面布置是在项目前期策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中对现场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并合理安排好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的交通组织,包括办公生活区 、现场道路、加工厂、材料堆场、水电管线等反应在平面上的过程[3]

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个生产周期中,其前期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相关策划,直接影响施工现场二次材料运输费用用时间的消耗,影响着项目施工进度与成本。虽然本项目平面布置的实际实施效果及整体情况存在因施工部署策划与工程实施进展存在一定偏差而导致的使用成本增加、施工高峰期材料转运混乱、分包平面管理标准偏低等问题,但后期通过及时有效的调整,总体运行上能够保证现场平面管控有序进行,各运输设备运行效率高,场地有效利用率高,总体施工环境与企业形象良好。后续也将继续总结本项目在施工平面管理上的一些收获,吸取经验教训,为类似狭窄场地项目的平面布置与转化,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帅,孙晓阳,沈星存,朱建其,李帅.无想小镇项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2):138-139.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0.22.063.

[2]陈金密.建筑工程施工平面布置要点研究[J].福建建材,2019(09):42-44+90.

[3]许德明,曾剑.狭窄施工现场合理平面布置的措施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8(04):81-83.DOI:10.13282/j.cnki.wccst.2018.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