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阐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阐述

庞达政

锦州医科大学  121001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临床医学发展迅速,国内针对术前麻醉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是保证检查安全开展的大前提。临床针对纤维支气管镜术前检查的方式较多,其中包括了喷雾、雾化吸入法、环甲膜穿刺法等,为了保证麻醉效果,医护人员需要针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麻醉的方式予以科学的干预。现针对纤维支气管镜下的术前麻醉方式进行综述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阐述

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诊断和手术辅助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难度较大且对患者的身心有一定的刺激,这种侵入性伤害方式不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候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刺激,在清醒的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和声门的器官可能导致出现咳嗽、憋气等不适感,患者也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导致患者的在检查时候出现躁动等表现,导致检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此外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后患者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研究表示国内的常规纤维支气管镜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3%严重并发症为0.1%,死亡率达到0.01%;患者也因此出现出血、喉头痉挛和感染等问题,一些患者甚至还能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等问题。对此临床也建议对患者予以麻醉工作,现将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的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人体的咳嗽反射机制和气道痉挛问题研究

咳嗽反射工作多源于迷走传入神经的激活,临床分析可知咳嗽反射机制多为低阈值的机械感受期纤维对持续超阈值机械刺激快速适应,是主要迷走传入神经亚型。此外支气管RAR纤维来源于结状神经节的神经元,神经末梢分布于传导气道的皮下层,对机械刺激十分敏感,因此术前麻醉时候需要考虑咳嗽反射机制做好管控进而实现良好的麻醉效果。

喉痉挛问题在纤维支气管检查中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咽喉部的声带麻醉不充分,纤维支气管镜可能强行通过声门导致痉挛问题。而气道近况发生可能和纤维支气管镜直接刺激气道黏膜和局部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相关性。整体来看利多卡因的黏膜表面麻醉后发生过敏的概率较低,但是有部分患者出现过敏体质可能出现气道痉挛。利多卡因本身可以降低气道反应性,但是过敏体质对象可能出现起到刺激诱发气道痉挛。对此,术前麻醉时候、手术中操作时候存在一定的应激刺激风险,患者容易在手术时候出现气道痉挛。有研究表示,一些患者存在咽喉部软组织较多、滤泡增生明显,纤维支气管进入人体后出现了软组织包裹声门的问题,导致进入镜困难,患者的疼痛感也较为明显。一些患者肥胖且矮小的患者极易发生;若操作不当可导致纤维支气管镜卡在气道、支气管的中央,后期的活检、肺泡灌洗等工作都可能导致患者的气管内出血或者是出现强烈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诱发气道痉挛。整体来看,除开操作方式和个体体质因素往外,气道表面的麻醉效果也可能成为避免气道痉挛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

2.麻醉药的选择分析

现如今,针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术前麻醉选用药物较多。其中丁卡因多用于黏膜表面麻醉,鼻咽喉科室操作要求剂量低于50mg/次,虽然吸收速度较快,但是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该药物的毒性为利多卡因的5倍以上;为普鲁卡因的10倍以上;而单一采用利多卡因的刺激更小且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不需要做皮试,安全性略高;而普鲁卡因式适合表面麻醉剂,吸收速度虽然慢,但是安全性较高。

有研究表示,采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雾化10min后出现血药浓度峰值,而1%利多卡因 2mg/ml气管内喷雾峰值时间为8min左右。对患者鼻腔两侧或者是双侧注入2%利多卡因,药物的吸收浓度较气管给药更慢,一般5nin内可以达到一定的药学浓度且保持稳定,但是早期对受试者的心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勋在心脏病的患者接受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时候的剂量和浓度都需要保持谨慎。此外,单纯鼻腔用药时候建议将药液直接送往咽喉部,不然后期可能因为鼻腔黏膜的分泌物较多,加上药物的用量和途径相同可能导致药液不能够及时送往咽喉部,结果不理想;而气道内的毛细血管更为丰富,因而药效也较好。对此,建议针对患者的体征情况和临床的医药学方式来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给药方式,最终减少麻醉剂量的同时获得理想的用药效果,辅助支气管纤维镜工作顺利完成。

3.分析支气管纤维镜术前麻醉的方式和优缺点分析

雾化吸入法是最常见的麻醉方式,选择的雾化器种类有小容量雾化吸入

器、超声雾化器等,药物的雾粒较大,一般都大于10μm,而且都不会均匀地沉淀在咽喉部,极少可以达到声门下方,麻醉效果也不理想;此外患者受到检查时候可能出现一定的痛苦,而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较为困难,超声雾化的麻醉雾化量较大,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气道阻塞或者肺水肿问题。此外,细小的雾粒进入人体后可能诱发肺泡炎,小容量的雾化吸入器可保证稳定的雾化量,患者对这种麻醉方式也较为满意,加上操作简单患者的临床不是感较少。但是超声雾化器可能反复使用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故此使用时候需要注意消毒,小容量雾化吸入器最为实用。

喷雾法主要以气雾剂局部麻醉备注,喷雾麻醉的优势在于成功率较高且喷雾的管长,射程较远,可以直接达到声门下,因此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后不需要增加气管内滴药;此外操作时候不需要使用皮试,工作人员也一般不会出现过敏反应。操作的不足之处在于喷雾都是要求患者可以配合吸气动作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若喷雾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问题,若操作时候医护人员不能够积极配合,可能导致声门以下和支气管麻醉操作不当,一些患者甚至需要进镜前重新麻醉,因此可能导致操作时间延长。

环甲膜穿刺法是以患者的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环甲膜为穿刺点,可以将2%的利多卡因注入气管进行内部麻醉。这种操作方式的优势如下。第一环甲膜穿刺麻醉的方式可以充分作用气道的后壁和隆突部位,可以抑制咳嗽中枢情况,一般不需要追加麻醉剂;第二是插镜前通过环甲膜穿刺麻醉可以有效作用机械感受器,达到麻醉后插镜可减少应激刺激,患者恶心咳嗽的问题较少。

局部神经组织法开展时候是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头后仰后暴露甲状软骨并以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的中点为穿刺点入针,回抽无血后注入利多卡因,拔针后可以局部压迫,患者干预后可能存在血肿等并发症。但是这种方式下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患者的并发症减少,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4.结语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较多,临床需要结合患者的体征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因人而异开展麻醉工作,确保纤维支气管镜术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蓉丹,江莉,姚东,郑康燕.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患者术前双腔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04):454-456.

[2]李明珍.肺部和支气管疾病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前术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3):115-116.

[3]李韦.儿科纤维支气管镜术前术后护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8):183.

[4]冯毅,关静,贾玉涛,刘丹丹,马亚飞.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在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1,40(02):121-125.

[5]周为芳.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5):153.

[6]叶玉萍,淮诗媚,刘涌,刘国栋,林业辉,杨在东.术前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于1~3岁幼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03):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