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药师开展门诊用药咨询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探讨临床药师开展门诊用药咨询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

王晓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药剂科  264000

【摘要】目的:在门诊取药窗口旁开设临床药师咨询窗口,研究观察其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取得的成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所记录的用药咨询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咨询人群中, 18岁以下的最多,占44.2%,61-80岁的次之,占比22.5%;咨询内容中,用法用量最多,占81.4%,:药物类型咨询中,中成药最多,占34.6%,西药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消化系统(16.7%)、心脑血管(10.7%)和抗菌药物(10.3%)。结论:开设药物咨询窗口,不仅能够保障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还能够降低其用药不良反应概率,提高其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物咨询;合理用药;效果分析

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事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药师咨询门诊,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临床药师以其专业扎实丰富的药学知识,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1]。为了更好保障广大患者合理用药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大化发挥与利用好临床药师的专业技术以及重要作用,我院结合自身门诊量大,处方量大的实际情况,在门诊药房的发药窗口旁开设了用药咨询窗口,周一至周五由临床药师提供专业的用药咨询。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及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的门诊窗口用药咨询记录共221份,不包括是否有库存及药物价格问题,按照患者年龄,咨询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对出现的特殊病例予以讨论。

  1. 结果

2.1 咨询人群统计

我院用药咨询窗口共接待咨询221例,主要咨询人为患者本人,年龄较小或较大患者,由其家属代为询问。其中,有确切年龄记录的138份,详见表1:

表1 咨询对象年龄统计表

年龄

例数

比例%

0-18

61

44.2

19-40

12

8.7

41-60

29

21.0

61-80

31

22.5

≥81

5

3.6

总计

138

100.0

2.2 咨询内容统计

患者咨询的主要内容为药品的用法用量、储存条件、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服用期间的注意事项(是否需要忌口)等,详见表2。

2 咨询内容及比例

年龄

例数

比例%

用法用量

180

81.4

外用药用法

17

7.7

药物相互作用

9

4.1

是否忌口

5

2.3

特殊人群用药

4

1.8

储存条件

3

1.4

用药注意事项

2

0.9

适应症

1

0.5

总计

221

100.0

2.3 药物咨询类型统计

药物咨询类型包括中成药和西药两类,西药又包括13类,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咨询量最大的三类,详见表3。

3 药物咨询类型及比例

药物类型

例数

比例%

中成药

168

34.6

消化系统

81

16.7

心脑血管

52

10.7

抗菌药

50

10.3

解热镇痛抗炎

38

7.8

呼吸

35

7.2

专科用药

24

4.9

抗过敏

9

1.9

糖尿病

8

1.6

血液系统

7

1.4

免疫调节

4

0.8

激素药

4

0.8

精神类

3

0.6

抗病毒

2

0.4

总计

485

100.0

  1. 讨论

3.1咨询人员 表1的研究结果显示,18岁以下患者的咨询数量最多,有61例,占比44.2%,61-80岁患者咨询数量排第二,有31例,占比22.5%。这说明儿童和老人更加关注药品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问题。青少年尤其是14岁以下的儿童肝肾功能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且大多数药品说明书并没有直接标明儿童的用药量,需依据儿童的体重或体表面积进行计算,并根据出现的效果和个体药物处理能力进行剂量的调整,以达到最佳服用剂量,减小毒副作用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转化和排泄等各项指标都在下降,对药物的处置能力和药物的反应性相对较低[2]。大部分老年患者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同时用药带来的不仅是协同增效,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3],因此他们更加关注药品用法用量等信息。

3.2咨询药物内容  患者所有咨询内容的统计中,用法用量排在第一位。我院是市级医院,门诊病号大多是周边村镇农民,他们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对于药品说明书上的专业术语并不是很了解,像通常说明书上写的,很多人的理解是早中晚饭后服用,这是错误的。正确的“一日三次”是一天24个小时,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药品的服用剂量也会有专门的mg或者mL等量词,有些人看不懂,就会导致乱用药,用量少不起作用,用量多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增高。临床药师用他们储备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药学服务,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目的的实现。

外用药用法有17例,排名第二,占比7.7%。皮肤科、妇科和眼科等科室药品除了内服的种类,还有一大部分是外用,比如搽剂、栓剂、气雾剂等。它们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也是患者关注的重点。2021年6月24日的咨询记录中,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前来就诊,医生开了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患者在门诊取完药后来到旁边的药物咨询窗口询问用法用量。临床药师答复:每次吸入100-200μg,即1-2喷,必要时可隔4-8小时吸入一次,但24小时内最多不得超过8喷。用量需严格遵循医嘱,超过推荐剂量使用会有危险。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的意识,有利于药物发挥最大疗效而达到治愈病号的目的。

3.3咨询药物的类型 根据表3的研究结果,中成药的咨询量是最大的,有168个品种,占比34.6%。近年来患者联合用药的情况很普遍,用药量大而且品种较多,中成药含量复杂,有效成分非单一化合物,而是多种化合物联合起效,药理作用和适应症繁多。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扬长避短,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效果[4]。西药中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抗菌药物分别占前三位,这与我院这些科室门诊量较大是相一致的。随着国家卫健委《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通知的发布,“是药三分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和年龄较大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在用药时更是十分谨慎。这就对临床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熟悉各种常用药的说明书,尤其是一些药品对服用时间和方法有特殊要求,应仔细认真的告知患者,必要时,用笔写到药品盒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1. 结论

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开设药物咨询窗口,跟患者零距离面对面更加深入的进行用药交流,能大大减少患者随意用药的几率,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

门诊用药咨询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慢性病患者,慢病不但临床治疗时间久、药物使用较为复杂,同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5]。有相关研究表明,对慢病患者给予临床药学干预服务,可以明显的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度、对临床治疗的配合度与依从性,有利于改善其各项身体指标水平,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其生活质量[6]。

在门诊用药咨询过程中,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专业医师的工作量,为患者给予专业化、优质化的临床药学服务,还能够切实转变患者个人对临床药师的看法,了解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等方面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其工作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在用药咨询过程中,药师也不断丰富药学专业知识,积累临床医学知识,把临床药学服务提升一个新的水平。

综上,临床药师采取门诊用药咨询的方式,能够保障广大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具备临床推广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天鑫,杨奇.国内药物咨询门诊的开展现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1):153-156.

[2]于锋.2013年我院门诊用药咨询情况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22):61+65.

[3]朱用晖,冯春雷.中西药的相互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9-20+26.

[4] 刘钰,欧智明.我国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08):192-194.

[5] 罗忠萍, 赵江林, 李震林,等. 个体化合理用药监测平台在促进慢病患者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 2022, 33(08):1009-1013.

[6] 夏露, 黄元楷, 席晓宇. 我国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产出相关研究分析[J]. 中国药房, 2021, 32(18):2777-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