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发热门诊支援护士工作认知体验的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后疫情时代发热门诊支援护士工作认知体验的质性研究

袁春梅1,徐碧海1,涂谭红1,潘五加莫1,曾淑蓉2*

1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四川 成都 611130

2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 了解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发热门诊一线支援护理人员的身心感受,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为指导,12某新型冠状肺炎定点收治三甲医院支援发热门诊的护士进行访谈。结果 通过访谈,分析并提炼出3个主题: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并存;角色情感上的无助与无奈;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医患矛盾增加。结论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护理管理者应该加强支援发热门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有效提高特殊护理队伍的核心凝聚力,从而保障发热门诊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发热门诊;支援;工作体验;质性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传播途径是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亦可通过接触传播[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难以预见性、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危害性大等特点,它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发展,给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损害[2]。各级医院作为患者就诊及人员密集的场所,成为COVID-19防控的重要阵地[3]。成都市某三甲综合医院作为成都西部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在疫情发生后迅速组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为了适应疫情防控需要,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包括了核酸应检/愿检采集处、感染门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为一体的综合医疗平台。其中除了行政人员固定,其余医生护理团队均为轮转支援人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稳定,我国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4]。但护士仍需要抗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还要兼顾恢复医疗秩序的任务,承受较高的期望和压力[5,6]。为了了解护士在支援发热门诊期间的真实体验,对支援发热门诊的护士进行了访谈,为医院更好的制定和完善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支援发热门诊护士12名为访谈对象。 纳入标准:①取得护士及以上资格证书具有护士执业资格;②在本院临床一线工作年限≥3年;③支援发热门诊时间>3个月;④知情且自愿参加并同意录音、记录访谈内容。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呈现新主题为标准。受

访者资料见表1。 

编号

性别

年龄

工作年限

职称

婚姻状况

子女情况

原科室

是否有传染病护理经 验

N1

24

2

护士

未婚

骨科

N2

23

1

护士

未婚

康复科

N3

27

4

护师

已婚

神经内科

N4

28

6

护师

未婚

CCU

N5

29

8

护师

已婚

泌尿外科

N6

27

5

护师

未婚

骨科

N7

27

5

护师

未婚

耳鼻喉

N8

32

10

主管护师

已婚

1个

消化

N9

29

8

护师

已婚

1个

ICU

N10

36

17

主管护师

已婚

1个

心内科

N11

32

12

主管护师

未婚

心内科

N12

33

11

主管护师

已婚

1个

消化科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在本研究中即为支援发热门诊护士工作认知体验的研究。研究者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为指导进行访谈。访谈提纲为:1、作为支援发热门诊的护士,你是否是自愿参加支援工作的?为什么?2、支援发热门诊后,你的内心感受是否有变化,具体是哪些方面?3、支援发热门诊工作后,对你的家庭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4、支援发热门诊后,是否影响你的结婚或者生育计划?访谈前由研究者告知受访者该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承诺遵循保密原则,采用N1-N15为受访者进行编码,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由于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岗位人员管理要求,本研究均选择安静时间段在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休息室进行,访谈时间为30~45 min,不超过1小时,全程录音,认真倾听并记录,访谈过程中注意观察护士的言谈举止及表情,认真做好记录。

1.2.2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由4名研究者按照Colaizzi7步分析法[7]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共同整理、分析资料,对存在疑问的地方,返回受访者处求证,与受访者确认资料的真实性,直至达成一致。同时为了控制研究质量,4名研究者分别有3位是主管护师,1位是副主任护师,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质性研究的经验,访谈前再次进行系统的访谈技巧及质性研究培训。

2.结果

2.1 主题一: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并存

2.1.1 白衣天使职业自豪感,重拾职业信心 

所谓“白衣天使”和“提灯女神”是对护理职业的高度赞美,是对护理人职业的认同。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从而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队伍的稳定[8]。N12微笑着说:“当我穿着白胖胖的防护服在发热候诊室里给患者端水测体温时,会有患者冲我连声说谢谢,我心里就很温暖。”N1也开心的告诉访谈者:“有时候等核酸结果的大学生给我们点外卖送奶茶写着“天使姐姐们辛苦了”,虽然不能喝,但是看到那份感谢的时候眼眶是湿润的,内心是破防的。”N9说:“其实我们并不是无所不能,并不是无坚不摧,病人的微笑,病人的一句肯定,一句感谢,都能给我莫大的动力,即使我里面衣服湿透,我仍愿意坚守在这防控一线。”随着护士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护士越来越尊重,同时加之这突如其来的疫情,逆行的白衣天使更是受了大家前所未有的尊敬和称赞,这些都让护士心里的职业自豪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1.2 疫情防控的高风险性,内心焦虑与担忧

医务人员是人类健康的守护者,当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总是在最前线奋战,医务人员是救治队伍的核心力量,但因为这次新冠肺炎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且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扩散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越来越多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9-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下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不仅身体疲惫,心理防线也不得不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心理健康状况就会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焦虑、抑郁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11-12]。N2说到:“身在发热门诊,学习了很多传染病法的相关事例,觉得自己的工作好危险,疫情防控工作风险太高,随时有可能进监狱。”N7也说到:“每次科室学习职业暴露案例,分享院感事件时心里都胆战心惊的,生怕有一天自己也进去了(监狱)。”N10则提到:“每次听说有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时,我内心还是很担心害怕,毕竟现在新冠病毒的传播率越来越高,除了人为的职业暴露风险,还有环境设施的传播风险,支援期间没有遇到确诊病例还是多少有些幸运。

2.2主题二:角色情感上的无助与无奈

2.2.1 对家人的亏欠感 

发热门诊是高风险岗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只能两点一线的工作和生活,但凡有聚集活动的地方都不应该出现高风险岗位的人,所以支援发热门诊的护士在支援期间按照健康管控的要求难免会减少家人的陪伴。N5提到:“自从支援发热门诊后,就严格服从高风险岗位的管理,所以回父母家的次数就减少了,而且上班时不好接听手机,父母有需要都没能在身边帮忙......”摇头叹气。N11说到:“因为发热门诊上班,不确定因素太多,不确定是否会接触新冠患者,不确定是否有应急事件,因为属于高风险岗位,所以休息也不能带孩子出去旅游,平时倒班,不能陪伴孩子,心中多少有些亏欠的感觉。”

2.2.2 延迟/取消婚育计划 

疫情防控一线的主力绝大多数是育龄期的护士,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育龄期的护士会有备孕计划。N3说到:“本来我们准备备孕,但是支援发热门诊,怀孕计划还是推迟了,毕竟有感染的风险,而且发热门诊的工作环境和强度也不适合孕妇,我都怕带着防护口罩有缺氧。”N8也说到:“我已经有一个孩子了,之前也想过怀二胎,但是因为接种新冠疫苗,后来又支援发热门诊,时间稍微耽搁了,现在我都不太想要二胎了。”

2.3主题三: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医患矛盾增加 

发热患者闭环管理,患者投诉增多,护士压力增大。由于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所有发热患者必须在发热门诊实行闭环管理,等待核酸结果阴性后才能离开,但是发热患者难免有不愿意配合等待的,也有情绪激动大吵大闹的,时常还会收到各种投诉电话,有人当场破口大骂,甚至是乱砸东西的。作为发热门诊的一线护士承受着很大的压力。N4就说过:“我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工作,有些患者根本就不理解,说我们小题大做,不通人情,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相对舒适环境和就诊服务,大家都是平等的应该互相理解和尊重才对啊。”N9也说:“有一次我直接就报警了,因为那个男家属情绪激动已经开始推我同事了。我们的检查检验都很迅速,病人就诊后医生很快对症处理,患者症状稍环境就不配合等待核酸结果,吵着要离开,有的甚至当面投诉市长热线,很无语。”N6也委屈的说到:“病人来的时候为了快速就诊,我们的任何解释家属或者患者都表示理解,一旦症状缓解,他们就翻脸不认账,吵着闹着说我们没医德,没良心。”

  1. 讨论

3.1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改善工作环境和就诊环境,提高舒适度 

一方面发热门诊接诊的全是有新冠十大症状或者说是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所以工作人员都着防护服进行标准预防,对于工作环境和诊疗护理设施有一定的需求和要求;另一方面发热患者都是闭环管理4至6小时,对于候诊和就诊环境也有一定的需求和要求,医院的后勤保障体系要及时做出正确调研,定期进行一线员工和发热门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设施设备,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诊环境。

3.2加强心理支持,保障心理健康

支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也属于一线医务人员,这类人员长期接受各种疫情信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干预指导原则》的分级,属心理干预的第一级人群和重点对象。医院管理者应重视这类人员的心理关爱和支持,成立专门的心理疏导小组,对于支援期间和支援结束后的医务人员的心理认知有一定的评估,利于掌握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做出对应的措施,以便更好的保障支援人员的心理健康。

3.3强化应急体梯队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面对传染力极强的新冠病毒,安全有效的防护是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除了这些基本的物质需求,规范化和有效性的应急梯队体系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防护用品的正确穿脱,传染病的护理及预防,突发公卫事件的应急处理培训,相关传染病的研究新进展等

应急梯队体系化和规范化建设更利于培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便于培训效果的考核,同时体系化的管理也更能利于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处理。

3.4多元化岗前培训,确保执业安全

2020年疫情肆虐之初,全国传染病专科护士并不多,紧急培训后便匆匆上岗,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即使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依旧有很多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虽然现在进入了常态化疫情管理阶段,但也不可松懈,岗前培训依旧很重要,以前只是面对面的传授、线上线下的授课,方式相对单一,效率不是很高,可以增加多元化的培训,比如基于VR虚拟情景的模拟培训。同时及时制定和更新质量控制标准,定期实施质控;实施以患者安全为目标导向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13,以确保护理安全。

3.5建立健全一线员工关爱体系,提高社会支持。

关爱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应急管理,而是贯穿于疫情防控的常态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始终,以备战时之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要求提示人对关爱的需要既包括生理上的需要,也包括职业安全的需要,还包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对一线人员的关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有效保障,还要有精神上的激励或者奖励,比如工作本身的意义、责任感和发展等。医院和社会应该共同构建一个健全的关爱体系,既要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激励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精准关怀对象,如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家庭等均导致需求不同,从而使得对一线人员的关爱实现全方位化,全要素化,让一线人员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价值和职业信仰。

4 小结

本文以支援发热门诊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了解其真实的内心感受,以期为疫情防控的护理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但是本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疫情防控工作仍在持续,政策也在更新,但是支援发热门诊的工作本身具有强度大,压力大,责任重的特点,属于高风险岗位,深入了解此类人员的工作认知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特殊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EB/OL].(2020-01-27)[2020-03-06].http://www. nhc.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

1989/files/ce3e6945832a438eaae415350a8ce964.pdf.

[2]刘琦.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预警管理研究——基于SARS和H7N9重大疫情处置过程[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3]陈斌,许芳,陈红光,等. 灾害脆弱性分析在非封闭式血液内科病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20,34(3):371-373.

[4]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 [J].电化教育研究,2020(04):13-20.

[5]丁宁,胡豫,刘波,等.后疫情时期大型公立医院运营策略与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医院,2021,25(03):43-45.

[6]陈娜,王新生,陈祥华,等.新冠肺炎疫情下日照市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 02) : 84-87.

[7]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60.

[8]柯丽,刘冰,林紫,等.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幸福感现状及影 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 11) : 1337-40

[9]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 志,1998,6(2):53-54.

[10]徐明川,张悦.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一线支援护士的心理状况调査[J].护理研究,2020,34(3):368-370.

[11]燕朋波,宋文静,王莹,等.COVID-19疫情下的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J].中 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11):601-604+617.

[12]林丽红,徐勤容,张丽萍,等.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4):282-285.

[1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中国医学科学 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3):481-486.

通讯作者:曾淑蓉,邮箱zsrcortney@ 163.com

课题基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在后疫情时代护理应急人才体系建设中的设计与初步应用20210401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