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应用探究

戴宝剑

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医疗中心         重庆市  400026

摘要:在医疗卫生体系构建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属于重要的衔接部门,需要制定合适的质量评价体系,保证医疗服务机构具有良好的管理意识,才能确保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评价体系;质量控制方法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construction,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connecting department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n appropriat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ensure that medical service institutions have a good sense of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ervice level. This paper mainly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olutions by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medical evaluation system;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引言:

近阶段,在医疗改革要求提出后,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了全新要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在内容方面作出积极变化,保证医疗质量管理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解决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核心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增长,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质量评价体系理论论述的合理性[1]

1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基本状况

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运行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可能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在医疗设备维护方面,无法应用先进的维护体系。部分医疗机构为了解决日常运行问题,将发展重点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对医疗服务水平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导致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增加了出现医疗事故的风险。为了改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质量评价问题,需要建设内部管控体系,为医疗质量服务管理提供良好基础,促使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更新。在医疗服务工作开展中,需要遵循国家基本发展标准,了解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快速改革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2]

在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中,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属于重点内容,在评价实践工作开展中,需要做好药物管理、护理管理、医疗水平管理等内容,合理应用数据分析方法,做好医务人员培训与考核工作,保证医疗服务评价的全面性。在医疗服务核心制度建设中,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持续改进,朝着安全管理方向逐步前进,提升医疗服务控制效果[3]。对于药物管理工作来讲,确保药物安全使用,预防出现药物处方错误问题,在多个医务部门积极配合下,提升医务工作的责任感。在基层医疗组织运行中,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状态,匹配合适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落实统一的管理标准,发挥出医疗服务管理体系的全部作用。

2应用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方案

2.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在基层医院的运作中,要根据医院的经营规模、发展状况,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做好药品管理、护理管理、就医管理等工作,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实行精细化管理,逐步完善其管理效果。在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需要拥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度工作计划,预防实践工作开展出现问题,寻找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的规律,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出完善的解决措施,华盛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2.2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在基层医院的运作中,必须有组织的员工主动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有一个健全的考核体系,确保医护人员获得先进的医学知识。在卫生服务管理与评估工作中,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注,并在基层医院领导的指导下,对评估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并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另外,针对医疗服务评价内容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医疗评价的主要依据,和基层医疗服务单位运行现状相结合,使用合理的奖惩体系,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医疗质量评价工作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保证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稳定发展

[4]

2.3充分展现三级质控体系的实践作用

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需要采用定期自查方法,对实验工作开展状态进行监督。各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责任,落实全方位自控体系,对实践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抽查,定期开展讨论会议,积极了解医疗服务管理和评估遇到的问题,在实践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在整改工作完成后,需要针对问题形成原因进行汇总,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率,满足现阶段发展标准。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评估工作时,要做好药物管理、护理管理、医疗水平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合理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做好医务人员培训与考核工作,保证医疗服务评价的全面性。

2.4明确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要有医护人员的学习,要有良好的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要充分贯彻应急机制,在训练活动顺利进行之后,要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当合格后,再安排合适的职位。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绩效考评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机制,确保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医务人员还需做好自我保护和自我学习,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为后期工作稳定开展,提供良好环境[5]

2.5构建完善的医疗体系管理指标

在医疗体系管理指标建设过程中,需要观察基层医疗单位日常运行现状,通过严格的质控体系,做好数据汇总和分析工作,明确医务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通过季度和月度考核方式,对最终的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在评价工作开展中需要保持公正的态度,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最终目标,在基层医疗单位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对现有工作决策进行合理完善,为实践发展创造稳定基础[6]。近年来,随着我国医改的要求,我国的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出现了新的要求。医疗质量管理要在内容上做出积极的改变,既要确保客观、真实,又要处理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构建卫生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时,必须明确其核心发展观念,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确保其理论论证的合理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运行过程中,需要完善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保证医疗服务工作的覆盖性,从而得到患者的认可。在医疗服务管理体系优化过程中,需要重视实践工作状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医疗事业的整体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医疗事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珏,林银银.安徽省桐城市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现状分析[J].安徽医药,2022,26(09):1892-1896.

[2]金钊,陈虎.江西省宜春市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情况分析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10):1564-1567.

[3]马张艳.县域医共体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超声诊疗质量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1,41(02):124-126.

[4]宋占军,董李娜.分级诊疗体系如何引入相互保险[J].中国卫生,2021(08):91-92.

[5]袁韬,潘群艳,丁千.远程超声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价值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1):195-196.

[6]汤国平,方质强,周庆利.基层医疗机构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03):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