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区防控 提升防疫能力 助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实施分区防控 提升防疫能力 助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肖衡

(博白县东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广西玉林  537619)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疫病分区防控的提出背景,之后分析疫病分区防控理念在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总结疫病分区防控工作的难点,最终给出针对性措施,提高分区防疫能力,确保生猪产业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分区防控;生猪养殖;重要性;问题;措施

为统筹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各地区提出并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试行方案,综合考虑养殖基地区划,做好各个养殖区域生猪分群与并群等工作,以此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实现生猪产品的稳产保供。基于此,文章展开以下分析,按照防疫优先、保供为要的总体要求,指导养殖场户切实做好常见疫病防控,抓好各项措施的切实落地,以此助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疫病分区防控提出背景

在传统生猪疫病防工作中,多以单一区域划分为主体,即:一个养殖场按照普通育肥生猪、配种猪、怀孕母猪(待产母猪)这3个标准进行饲养,不能否认的是,该种养殖模式可以为养殖场、养殖户带来便利,以猪生长规律和特性,对其进行区划,但是在分区防控提出背景下,该种区划方式并不细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以刚出生仔猪为例,仔猪与普通育肥猪相比,对圈舍内温湿度要求更高,更容易感染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同时在育肥猪饲养期间必然会遇到疫病问题,当养殖户发现猪群内部出现阳性病例时,除了对确诊病猪进行隔离与扑杀,还应该对同栏生猪进行集中隔离。(2)县域内不同养殖区域疫病爆发几率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大中型养殖场疫病爆发率均高于家庭农场和小规模养殖场,生猪存栏量大,疫病蔓延速度快,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以往区划标准难以满足实际生产与养殖需要。由此可见,按照普通育肥生猪、配种猪、怀孕母猪(待产母猪)这3个标准进行分群分栏,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最大化降低疫病发生与蔓延,为后续病毒大规模肆虐打下基础。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地区需根据实际养殖情况和当地气候特征,给予精细化分区,探究更加严密的分区防控方式与划分标准,以此提高防疫能力,保障养殖场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

、疫病分区防控工作难点

(一)组织实施难度大,任务重

基层地区当前生猪养殖数量多,养殖范围大,养殖区域广,养殖种类丰富,且养殖趋于分散化[3]。尤其是家庭农场和小规模养殖户,“点状”养殖特征明显。因此在疫病分区防控过程中,组织实施难度较大。

(二)区内外联合执法难度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在生猪养殖、分群、调运监管方面,各地区不能统筹兼顾,联防联动,使得猪养殖不科学、调运不畅通、分群不严谨,无疫小区建设依然存在一定难度大。

(三)对动物疫病信息平台的更新实效性要求较高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地区各部门、各环节信息联动效应较差,在基础数据库建设中,不能对无害化处理进行实时监管,在执法监督和全程追溯等方面难以积累成功经验,在养殖生产管理、调运监管、动物检疫申报等工作中不能实现信息的灵活运用,监理平台、监管平台和智慧兽医平台难以实现精准对接,地理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和手机APP不能对数据资源实现实时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在分区域、分类监管工作中不能做到账物相符,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生猪养殖中疫病分区防控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区划标准

在分区防控工作中,各级地区应该加强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以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疫病管理。其次,制定区划标准,相关部门应该按照体重、体况、日龄、采食、性情等方面对猪群进行分群饲养,保证猪群正常生长发育,通常情况下如果按照体重进行区域划分,断奶仔猪体重不低于6kg,架子猪体重不超过30kg,育肥猪预饲期体重不低于30kg,分群后要保持群种相对稳定。如果按照饲育密度划分,通常情况下,育肥猪每头占地面积1.2㎡,断奶仔猪占地面积约0.7㎡,可根据夏季、冬季温湿度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其中夏季密度更大,冬季密度更小。如果按照猪的生物学特点进行分区,应该将生长势较强、采食多、易暴怒的猪和体弱多病、采食小、性情温顺的猪进行分离饲养。

(二)构建分级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对各个区域实施针对性防控

各区域应该按照猪场建设布局,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方式,转变传统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在原有防控制度基础上进行分级防控,引入并设置红色、橙色、黄色、绿色控制区域。其中,红色控制区域主要设立洗消设施,围墙外部延伸50m范围内,设立人员隔离宿舍,并且做好粪污处理和种猪隔离;橙色控制区域主要是饲料库和生活区;黄色控制区域主要指生产区和猪舍以外的区域;绿色控制区域为宿舍内部生产区。通过该种分级防控措施,实施一二三四级管理[4]。红区是猪场第一道防线,在科学养殖过程中应该构建实体围墙,围墙周围铺设水泥,道路宽度约为1m左右,并且定期巡查和消毒,查看外墙安装监控,通过设立物理屏障的方式将养殖区域进行隔离,阻断疫病传播。通过红色区的人员在橙色区更换衣物,并且对随身携带物品进行消毒,严禁将外来肉制品带入生产区域,同时设立车辆烘干房,在饲料运输之后,对物资和司机进行消毒;通过橙色区域之后,生产人员进入到黄色控制区,这一区域主要对生产工具进行消毒,有效阻隔空气尘埃,阻断病毒和细菌挥发,降低疫病传播几率;在绿色控制区域,应该对厂房、猪舍、保育舍进行严格消毒,采用全进全出制,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风险。

(三)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报送精准性

针对当前基层地区各部门、各环节信息联动效应较差这一问题,各区域,各部门应该强化监管信息系统,构建无害化处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实时动态监管,畜牧部门和防疫部门可以利用畜禽疫病监管系统平台,以基础信息采集为基点,结合中央数据库处理技术、互联网技术、AI智慧分析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以信息应用输出为核心,推进生猪养殖卫生监督检疫信息平台,构建生猪防御预警系统中证章标识电子化管理系统、检疫证明出具系统。促进各部门执法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机联动,为社会各主体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提升信息报送精准性,养殖户和当地兽医可以对疑似病例进行上报,收集样本信息,防疫检测人员通过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验,做好疫病诊断,加强疫情预警,并且利用AI数据模型自动分析,结合体征跟踪数据对生猪常见病、重大疫病进行报告,对阳性病例进行疫情追踪。同时对疫情爆发区的其他猪群进行定期免疫提醒[5]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区内外联合执法过程中,各个防控地区都要负担起生猪稳产保供责任,各级养殖场需加强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按照统筹规划、属地负责原则,不断优化分区防控规划布局,构建分级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利用畜禽疫病监管系统平台,提升信息报送精准性,促进各部门执法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机联动,为社会各主体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最终实现各养殖区域、养殖场的生猪产品的稳产保供。

参考文献:

[1]范雯 ,长亮.为原生态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凝聚共识 “2021庞博黑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J].猪业观察,2021(06):16-17.

[2]孙永立,张燕.发展食品工业 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巴马香猪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J].中国食品工业,2021(19):12-17.

[3].聚焦补齐生猪种业和深加工短板 四川在5县(市)启动川猪产业集群建设[J].四川畜牧兽医,2021,48(02):11-11.

[4]薛智慧,郭鑫,李水莲,周焕焕,陈洪波,任红艳,张晶.副猪嗜血杆菌体外刺激3D4/21猪肺泡巨噬细胞对炎性因子和m~6A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07):71-75.

[5]赵晗梅.添加不同水平植物乳酸杆菌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1(01):76-78.

作者简介:肖衡(1989-),男,汉族,广西博白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