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肠炎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肠炎的效果分析

朱坤

四川省平昌县镇龙镇中心卫生院   636441

摘要:慢性肠炎是消化内科临床领域中的常见消化道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带有粘液.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近几年来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慢性肠炎;中医治疗;参苓白术散

慢性肠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原因可能为急性肠炎没有彻底治愈从而转变为慢性肠炎,西医认为一般是由病毒或者细菌引起,也有一部分肠炎病因不明。慢性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范围,在《内经》中有记载,称本病为“鹜溏”、“飧泄”、“濡泄”、“注下”、“后泄”等,在《景岳全书·泄泻》中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因此泄泻此病,跟人体脾失健运,脾虚湿盛导致大小肠传化失常,气机升降失调,水谷精微清浊不分,而成泄泻。所以治疗本病,应该以健脾祛湿为主。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诊断为慢性肠炎患者,病程均在6个月到10年不等,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均在18-45岁之间;患者均有大便次数增多或便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大便不成型,有糖稀便,粘液便,腹痛症状,平时有肠鸣、腹胀,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舌体胖大,有齿痕等;中医诊断为脾虚泄泻,西医诊断为慢性肠炎。

1.2治疗方法

用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进行治疗。参苓白术散基本方组成为: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其中将人参换成党参,平补更温和。若患者脾阳不足,腹中冷痛严重,喜温喜按,舌苔白,可以加入干姜10g、附子5g温中散寒,鼓舞脾胃阳气;若患者腹痛剧烈,可以加入延胡索10g、诃子10g进行止痛;若患者腹胀,消化不良,则加入焦三仙10g、麦芽10g,莱菔子10g;若中气不足、肛门坠胀则重用黄芪30g、在加入升麻10g、柴胡10g用于补中益气;服用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饮食,少吃肥甘厚腻之品,心情保持愉悦。

1.3疗效标准

治疗的效果判定则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标准》进行评定[1]。临床治愈:主要症状表现消失,排便正常且1年内没有复发;显效:平日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每次排便基本正常,1年内没有复发;有效:日常症状基本改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有时糖稀便;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大便次数没有减少,大便依旧不成型。

2结果

本次研究50例患者,其中临床治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3讨论

3.1参苓白术散方剂分析

本研究选择使用参苓白术散进行加减治疗慢性肠炎,方中白术、人参、茯苓、甘草四味药物可以健脾益气治疗脾气虚,炒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可以理气健脾化湿,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由于本方人参是温补之品,脾胃虚弱患者应当平补为佳,以免温补太过容易助湿生成,因此将人参改成党参,党参性味甘、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的常用药物。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进行分症论治,泄泻兼有脾阳不足的,辅以干姜、附子进行治疗,若中气下陷严重的则重用黄芪、辅以升麻、柴胡进行治疗。

3.2病案举例

患者王某,女,30岁,主诉近半年来排便次数增多,每天2-3次,且在吃了寒凉油腻食物、身体受凉时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平日感觉气虚乏力,食少。经过中医四诊合参之后,患者面色萎黄;舌体胖大,且有明显齿痕,舌苔白,舌体有明显瘀点;且腹中冷痛,肠鸣,喜温喜按;脉细弱、涩。中医诊断为脾虚泄泻,脾阳不足兼有淤血。治疗方法上给予参苓白术散进行加减,根据患者症状先加附子、干姜温中散寒、鼓舞脾胃阳气,阳气旺则湿气除;组方如下:党参30g 茯苓30g 白术(炒)30g 山药20g 白扁豆(炒)15g 莲子20g 薏苡仁(炒)20g 砂仁20g 桔梗20g 甘草30g、干姜15g附子8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服用7天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腹中冷痛明显缓解,舌体胖大减轻。舌体依旧有瘀点,

依旧按照前方进行加减,将附子、干姜换成三七20g、丹参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服用10天之后,患者舌体瘀点明显减少,嘱咐患者按此方继续服用10天;经过25天的治疗之后,患者舌体瘀点明显减少,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因脾虚气血化生无源,再加上服用了丹参、三七活血化瘀药容易伤气,遂给予参苓白术散基本方,加上黄芪30g、升麻10g、柴胡10g进行治疗,增加一些补中益气的功效,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15天;经过治疗之后,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排便次数恢复正常,1年内没有复发。

此患者在我院治疗3个疗程,共计42天,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中医的诊断,先在参苓白术散的基本方上加入干姜、附子治疗脾胃虚寒、鼓舞脾胃阳气;然后再加入活血化瘀药,治疗体内淤血;最后给予黄芪、升麻、柴胡进行补中益气,从而治愈患者的疾病。

4 心得体会

中医治病讲究因人而异,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一人一方;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有差异的,虽然疾病的症状表现都是脾虚湿盛造成的泄泻,因人不同而治疗方法不同;有人脾虚湿盛兼有脾阳虚、有人则是脾虚湿胜兼有淤血、或肝郁气滞或中气下陷;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患者症状进行方药的加减,方能起到最佳的疗效[2]。一般来说,急性泄泻是以湿胜为主,根据患者寒湿、湿热的不同,随症加减治疗。慢性泄泻是以脾虚为主,应该以健脾补虚为主,辅以祛湿之药,并且要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和体质,进行分症论治。

综上所述,中医治病讲究异病同治、一人一方,只要辩证准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参苓白术散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肠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69-171.

[2]薛青,赵景芳.参苓白术散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