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急诊护士抵御心理暴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心理干预对急诊护士抵御心理暴力的影响

罗容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急诊护士抵御心理暴力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4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2人。对研究组行心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不行干预措施。对比两组SCL-90 各因子指标。结果:研究组的SCL -90 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急诊护士改善各项心理指标,抵御心理暴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心理暴力;急诊护士

心理暴力使使用针对性的语言或者诡计,对他人进行心理攻击,威胁他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况[1]。心理暴力是当今社会较为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法国议会更是将心理暴力写进了刑事犯罪,将言语威胁、恶语相向等情况均定义为刑事犯罪。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认为,心理暴力在卫生场所高度流行。据相关报道显示,急诊科的心理暴力情况频发,已严重危及到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目前亟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改善护理的健康状况,只有护士保持稳定情绪,才能更好的对患者实施急救措施[2]。基于此,本文对24个急诊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0年-2021年。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在我科从事医疗工作的急诊科护士,共24名,均为女性,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年龄19岁~43岁,平均年龄( 28±1.25)岁;对照组中,20岁~41岁,平均年龄(29±1.34)岁;本研究所有护士均知晓。两组资料经对比分析,其数据差异无具备统计学意义,可比(P<0.05)。

1.2方法

对研究组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增强护士心理素质。在抢救后进行共同讨论,护士通过倾诉缓解心理压力。(2)定安排培训。定期召开护理小组会议,培训专业知识能力;(3)开展文娱互动;(4)保障护士安全。设置24小时专职保安,并制定护士自我保护措施;(5)合理调节薪资及待遇。争取院领导意见,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夜班补助。

1.3观察指标

通过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估9个方面的心理情况。其中包括:强迫、焦虑、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及精神病性。0代表从无;1代表轻度;2代表中度;3代表偏重;4代表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 (%) 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SCL -90 各因子分比较

研究组的强迫(1.12 ±0.12)、躯体化(1.47±0.14)、人际关系敏感(1.60±0.21)、焦虑(1.58±0.44)、抑郁(1.47±0.14)、敌对(1.54±0.36)、偏执(1.34±0.34)、恐怖(1.01±0.64)及精神病性(1.64±0.52)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 1 医院急诊科全体护士心理干预前后 SCL -90 各因子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强迫

躯体化

人际关系敏感

焦虑

抑郁

敌对

偏执

恐怖

精神病性

阳 性项目数 项

研究组

12

3.14 ±2.36

3.47 ±3.14

3.77±2.74

3.98 ±3.36

3.54±3.31

2.69±1.44

2.54 ±0.61

2.91±2.52

2.78±0.64

37.34±19.14

研究组

12

1.12 ±0.12

1.47±0.14

1.60±0.21

1.58±0.44

1.47±0.14

1.54±0.36

1.34±0.34

1.01±0.64

1.64±0.52

21.12±17.39

t

-

2.961

2.204

2.735

2.453

2.164

2.684

5.952

2.531

4.789

2.173

P

-

0.007

0.038

0.012

0.023

0.042

0.014

0.000

0.019

0.000

0.041

3讨论

近年来,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逐渐重视。心理暴力不会直接对伤害对象造成身体上的威胁,但会使伤害对象受到精神上与心理上的打击。急诊科是每个医院的窗口,其找工作繁忙且冗杂,工作节奏失衡,每天面对诸多突发事件及病危患者,医护人员常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3]。据调查显示,急诊护士遭受心里暴力的情况高于其他科室护士[4]。情况严重时,还会受到言语辱骂、性骚扰及生命威胁。无论是高、低年资的护士均遭受过不同程度上的心理暴力或语言威胁。从中医角度讲,“ 情志致病”指的是长期生活在不健康的精神转状态下,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偏执或强迫[5]。若这种不良的精神状态长时间得不到任何缓解,将导致心理素质下降,抗压能力弱,重者导致精神类疾病。急诊护士所承担的心理压力无法释放,必然会影响各个工作任务之间的相互协调,对急诊科室的工作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有学者表示,护士的心理素质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在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及精神病性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急诊护士的心理状态。分析原因:专职的保安人员从事安保工作,给予护士安全感,驱散其心中恐惧;定期组织文娱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身体均得到休息,缓解了护士之间了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的现象;定期对专业节能进行培训,缓解了护士对职业的焦虑,由护士长为护士解答其心中疑惑,护士技能的提升使护士更有信心面对工作,进而抵御心理暴力。

综上所述,对急诊护士实施心理干预策略,可显著改善其精神状态,对抵御心理暴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印,臧焕,于兵,等.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心理集体主义现状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2020,47(6):737-740.

[2] 李昕晖,禹晶晶,田雪洋,等. 防范暴力事件的安全培训对急诊护士工作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0):170-172.

[3] 郑书英. 工作场所暴力环境下急诊护士心理恐惧、工作能力调查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23-25.

[4] 徐莹. 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研究,2021,3(2):18-20.

[5] 刘梅,李婷,董雅萍. 团体心理训练干预对急诊护士负面情绪的影响[J]. 福建医药杂志,2022,44(4):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