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好课堂特征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新课程背景下好课堂特征之我见

贺利萍

陕西省高陵县第一中学  陕西西安  710200

楔子

听新入职教师的课,总能给人惊喜,也能催人思考。

语文组新人的开学第一课就给我这种感觉。

这堂课的起始环节是“自我介绍”。老师说到 “研究生在读”时,学生中有人发出“哇——”的惊叹词。这个介绍“点儿”惊奇到学生了,也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感。也给我思考:高一新生,正需要寻找新的偶像老师,“尊其师,奉其教”,以促发自己很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学生只有尊敬自己的老师,才能接受其教导。

接着,是 “灵魂叩问”环节。就整堂课来说,这是为下个环节铺垫的。老师设计了4个问题:

“你喜欢语文吗?”

“你觉得语文重要吗?”

“你满意你的语文成绩吗?”

“你有信心和决心在高中学好语文吗?”

四个问题,老师一定是经过反复思索的。“喜欢-重要-成绩-信心决心”,这几个关键词与“语文”连在一起,可以看出老师的思维过程是:第一个问题是用来铺垫的,第二个问题继续铺垫,第三个问题切入到重点了,但是还没有到达,只有把第四个问题抛出,才真正落实了这个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好问题是“卒章显志”的。这里,促使我思考:如果,把每个问题看作是一篇文章的分论点,那么,这四个问题是可以组成一个“横向式”提纲框架的,依据这个框架也可能会写出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以上是这个环节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需要辨析几个“细节”。

“四个问题”同时抛出的辨析。一次性用PPT抛出四个问题,并让学生书面回答问题,这容易给学生心理紧迫感。尽管老师给了四五分钟让学生把思考的结果写在作业本(或纸张)上,但时间有些短。况且,那么多人听课,学生还可能有“照顾老师心意”的想法而不能把真实想法落在笔尖。比如, 第一个问题——“你喜欢语文吗?”如果回答“喜欢”,下面3个问题才能发挥其价值;如果回答“不喜欢”,下面的问题就无法讨论了。因为已经不喜欢了,谁还管什么重要不重要的事情;不喜欢,哪里来的语文成绩;不喜欢,怎么会有信心和决心。因此,学生只能回答“喜欢”,毕竟有那么多老师听课,总得给老师面子吧。贺老师的观点,PPT只呈现第二个问题即可,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得合理,即可回答第一个问题,又可解决第三、第四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可以用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滋养学生的心灵。

“灵魂拷问”的辨析。既然触及“灵魂”,哪个问题最能产生“叩问”效果呢?我认为“你觉得语文重要吗”这个问题能触及灵魂。语,有“谈论、说话、告诉、言论”等意思;文,有“有文采、文化、文字、法令条文、文章、文辞”等含义。把“语”和“文”二字的含义,与“人”及“做事”整合在一起,去触及学生的灵魂。一个人,你的说话;一群人,你们的一起谈论;人与人要达成协议,要告诉别人怎么做;一个学者,要传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发表言论,这些,都是在用“语”。一个人要书面传达自己的观点,就得用文字写成文章;要把你的观点美美得传达给世人后人,就得有文采修饰;一个国家,要把民族文化的精髓,向世界传播,就得用自己的文字;一个民族,要向世界斩钉截铁地宣告自己的尊严不可侵犯,就得对自己的法律条文有敬畏,才能赢得世界的尊敬,这些,就是在用“文”。

因此,把语文学习与个人生活和前途(不一定是成绩)、集体利益、特别是国家民族命运连在一起,才可能触及“灵魂”深处呀!

这个辨析,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三环节,宣讲“为什么学习语文”。张老师主要介绍学习语文能报考的专业,渗透了一些选课知识。

第四环节,宣讲“高中语文学什么”和“怎样学习高中语文”。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很可惜,列举的学习内容中,没有涉及到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宣讲的怎么学习语文的列举中,也没有涉及到新课标新课程提出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等。

课后,与新入职的老师交流时,我说了下面的话:

这节课值得肯定的是您指导了选课知识,引导了学生思考大学专业的选择,为高一新生选课走班、关注未来专业作了很好铺垫。另外,课堂讨论的几个问题,比如,“语文学习你有哪些优势?”

“语文学习你有哪些困惑?”等等,都很好的开发了学生学习的优势潜力,课堂对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的困惑也有充分的预设,也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现在,咱思考以下问题:

(1)本课时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呢?依据有哪些?

(2)确定本课时教学内容的依据有哪些?请您再思考。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哪些是与“高一”、“新生”、“新教材”这几个关键词契合的?请您再思考。

启发

作为深耕课堂的一线教师,上好“开学第一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央视总台与教育部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给我们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点儿启发。

(1)主题明确。元朝教育家程瑞礼说过,“作文,以主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意思是说,为文,须先有“意”,“意”立,则文成。同样,我们可以说,课堂,有了明确的主题,教学内容及环节的安排才能 有“的”放矢。央视《开学第一课》2008年至今(2022年),15年年年主题鲜明,年年让亿万中学生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接受洗礼,学习志士们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2022年的高一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也应该围绕“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高考综合改革背景,选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规划学业,规划生涯。

(2)目标明确。面对“3+1+2”的陕西新高考选科制度,语文学科是必选科目,开学第一课的教学目标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的确值得思考。我觉得:①语文的思维、审美、传承等素养不能少,而且应该渗透在语言故事中讲个学生;②老师还需要给学生简单宣讲——本学科国家怎么考试,本省怎么执行,本校怎么安排的。③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昌明在新课程背景下自己 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思想”及学生如何配合老师完成学业发展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是育人!

(3)主线清晰。主线清晰是指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脉络要清晰。2022央视《开学第一课》,主线脉络非常清晰。导演通过“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用“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们的感人故事做线索,完成了“奋斗成就梦想”的主题目标,激励了广大青少年勇挑时代重担书的奋斗精神。这给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启发。

(4)用“人”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重点要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着手,这是国家意志,我们应该努力而为。央视共15年(2008-2022)的《开学第一课》,年年相似的是,所有“主题”任务的完成,都是一个一个、一群一群的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走上讲台,将自己的故事讲给观众听,从而激发新时代的人们担当和奋发。课堂教学的活动,完全可以让文字中的“人”和“事”“活起来”“动起来”,让作品中的人讲作品中的故事,从而完成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以文化人!这样的课堂,一定更有语文的味道!

拓展

我一直喜欢叶圣陶先生的语文好课堂特征。他说,语文好课堂要“书声琅琅,情意融融”。先生的好课堂强调了两点:清晰响亮地诵读和师生情谊的完美契合。

后来,喜欢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语文好课堂。贾老师在赞同叶先生“书声琅琅”的同时,更提倡一种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的思辨课堂。

再后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背景下,我开始热衷于孔子的“启发时习”课堂。孔子对好课堂中的学生也有一个要求——时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也乐乎!”《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学,觉悟也。”“习,数(shuÒ)飞也。”把“学”和“习”的词义,放到孔子的语录中,孔子这句话意思就是:学习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它就是在一次一次地练习中,学生的思想由迷糊而明白,对事物的道理由模糊而认清。孔子的这两句语录,正好体现了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而这种新理念,正是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好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有的特质——循循善诱和时时习练。

当然,好课堂的特征还应该是(1)无疑处生疑,步步追问。杜威说,“困惑是思考的不可或缺的刺激。”课堂上,教师要以培养思考力为基点,在没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困惑,并且形成“高压态势”,步步紧逼,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以刺激他们思维,让他们在不断的思索中形成思考力。(2)对比中比照,层层思辨。美国学者奥斯伯恩说,“学生学习缺少发展科学论辩能力的机会,是现代教育的重大弱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思辨力为目标,在文本的前后、文本的内外及古今中外的对比中,层层设问,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让学生在不断的比照中积淀思辨力。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好课堂还应该是,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

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好课堂还应该是,用对话启发学生的思维技能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课堂还应该是,学后思思后学的知行合一。

一言以蔽之,只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只要符合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都可以成为好课堂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

(2)《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作者:程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