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干预理念下自然生态空间的体验营造与研究——以盐田半山公园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低干预理念下自然生态空间的体验营造与研究——以盐田半山公园带为例

杨丽子

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深圳市518000

摘要: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其导致的生态格局失衡、地域特色缺失、维护管理不足、环境恶化等问题频现, 严重阻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开始反思与重审公园生态建设的方法和意义,探究一种科学有效的自然生境体验新思路,重新审视自然的馈赠,从生态空间格局、和社会参与等层面对多重社会挑战做出适宜的回应,扩大自然做功的能效。

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本文以盐田半山公园带项目为研究对象,探索“低干预”景观策略下城市与自然相融共生,寻求对自然环境产生低影响,最终在减少投入的同时实现更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化,平衡自然生境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基于半山公园带在山海中游刃有余的独特气质,项目以“山海共鸣” 的目标定位,引入“重新链接自然”的主题,从盐田本色出发避免过度的奇观式造景,而是更多去营造、放大盐田本身的自然价值,营造从更多人为干预的城市周边环境过渡到原生态的野性自然氛围的体验。

关键词:低干预;自然生境;生态;体验;可持续发展

1 低干预的概念

低干预是指自然的自组织能力,运用自然规律与生态原理,利用与引导发挥自然过程的作用,自然能量被最大限度地借助来降低人为干预的设计。[1]低干预不等于不开发、不管理、不建造。尊重场地现状、设计尽量维持自然原貌,科学周密地场地分析是低干预设计的起点;多层次的景观格局,有助于更有效地协调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并为不同土地的开发利用之间的空间“交易”提供依据。将人工干预与自组织能力结合,开启和加速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恢复。

2 低干预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低干预景观设计旨在通过最少的场地介入与最高的环境资源利用来实现高品质设计。[2]其应遵循的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引导环境自我修复。

2.1 尊重自然,利用与保护为主

低干预的理念可以理解为“取其长,补其短”:保护原始自然;保存地域原有生产景观、文化景观基底;合理修复破损的自然。[3]它体现了我们对自然客体的尊重,应以保护为前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2.2 因地制宜,与整体环境融合

根据场地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是对场地景观的再现,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已有资源的优势:例如本地材料、乡土植物资源、低维护的技艺等,这样既可以凸显场地的独特性,也能与整体自然生境更好的融合。

2.3 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面需求

人是自然之本,在设计之时,遵循以人文本的原则,结合场地环境自身特色来适应观赏、旅游和游憩的功能需求。

3 低干预景观策略的实际运用

对于自然的追求向往,自古都是一种情节。王维古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无声也是一种意境。盐田半山公园带,是盐田区继滨海栈道之后又一个自然资源开放共享的公共产品,它提供了大范围景观连接的开发,重新连接山海自然,并在山区森林和海洋之间引入了新的或更新的生态走廊。这些联系使大规模的自然系统和结构成为可能,例如山林雨水直接流入海中,并确保了从海到内陆的风(凉风)走廊。

项目立意通达山海,涵养城市,登高望远,在山海中游刃有余,这里将成为岭南生活重要注脚。链接自然,是我们设计中非常强调的一个价值观。与自然的再连接的初衷,就是避免人为过多干预,充分放大自然本身特质。因此,我们提出“聆听盐田,打造山海共鸣之径”的愿景,提出重新连接山海自然,强化对材料熟练的解读,对自然声景的塑造,对微气候的敏感触摸。

如何实现重新连接自然?具体策略有三种方式:

3.1 融于自然,就地取材

什么是融入自然?

最核心的道路设计就给整个场地奠定了基调,我们强调与自然和谐,低生态影响的做法,对道路宽度进行限制,也对社会车辆进行限制。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避免混凝土的使用,而尽量选用透水沥青、木制和手作步道等生态材料。

其次是沿着道路不断出现的支撑服务设施,在保证识别性、功能性的同时也相对低调,成为自然背景中的一部分。连贯使用木材和耐候钢,也相对耐久和经济。在节点建造的选材上,我们也遵循同样的原则,避免生硬和高反光度的材料,耐候钢和木材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生态更好地融合。即使是重点观光建筑也是以一种与生态和谐的姿态出现,而不是成为特别“抢眼”的存在。

3.2与自然互动,放大感官体验

什么是与自然互动?

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我们希望更进一步地放大自然的存在 ,以五感为启发,包括图像,感官,触觉,味觉和气味,营造不同的感官体验。设计一连串观察动物,放大鸟语;触碰自然,品尝鲜果,俯身花香等互动式的景观小品。如菠萝山的“风之径”,我们挖掘了它与海风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在“风洞”这个观景点,表皮上的金属叶片随风转动,放大海风及原本就属于菠萝山的魅力。让游客更好的通过五感体验自然原有的属性,而不仅仅是去看。

考虑到国内或者说深圳的高密人流,我们特意将这些小品分散,沿着路径布置,避免人群聚集在同一个地方,造成人挤人与自然对立的状态。一系列不同的开放式景观小品,他们可看,可听,可玩。让游客一路山上,都能够不断发现新的惊喜,让整个空间增加了许多趣味。

3.3 还原自然,修复生态

在水库景观节点,我们将游客活动的部分和生态的部分进行了区分。每个库区都有自己的设施,且相互之间有着良好的联系。我们只在相对自然及不可达区域修复现有驳岸消落带,通过木条巩固、石头堆砌 和铁石笼+退台处理几种对应的生态处理方式,引导环境的自我修复,以便创造出良好的生态自然景观,最终提供动植物较为稳固的栖息场所。这种合理的自然关系构建,给予了场所新的体验。

4 结语:

自然的奇观与自然的体验之间的界限非常狭窄。只有我们找到方法使我们在自然中变得隐形,沉默,平静,地球的真正魔力才会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相互联系的自然系统和结构提供了新的生态栖息地,并极大地提高了生态价值,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最终我们也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为了拍照噱头而利用大自然。低干预景观设计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仅从比较浅显的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待后续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超.从干预到自组织——试论景观低干预“度”的问题[J].现代园艺,2015(16):69.

[2] 刘亚晨. 低干预环境下城市公园设计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 魏博琛.基于低干预理念的森林公园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