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审计——基于文献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3

乡村振兴审计——基于文献的研究

姚婷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510520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对乡村振兴审计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其中理论层面包括乡村振兴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实际层面从审计各要素:审计主体、客体、内容、模式、技术方法和结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建议后续研究方向为:加强对乡村振兴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重视乡村振兴配套政策的审计评价研究和深化乡村振兴审计效果的研究。

   关键字:乡村振兴 审计 文献综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保障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及其目标的落实和实现。文章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梳理了有关乡村振兴审计的文献,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乡村振兴审计理论层面研究

(一)理论基础

开展乡村振兴审计的理论依据是公共受托责任与国家治理(李晓冬等,2022)。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国家审计与乡村治理具有契合性(李涛等,2020),国家审计服务乡村治理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王晓红等,2021)。宋心(2021)指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农村审计的审计对象,这需要明确农村审计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完善农村审计理论体系。李兆东等(2020)结合现行扶贫审计实践,从委托责任结构等方面切入重构审计理论体系。与审计监督促进乡村振兴的视角不同,有学者基于公共受托责任、资源整合和协同治理理论,阐释了乡村振兴引起乡村审计环境变化进而驱动农村审计要素发生变化的作用机理,丰富了乡村振兴与审计监督关系的理论视角(黄越等,2020)。

   (二)实施路径

在审计监督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方面,李涛等(2020)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审计的免疫预警、监督问责和纠偏修正的功能定位,从审计深度、精度等五个方面提出实施路径。刘国城等(2021)从审计监督、评价和服务的功能视角,提出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审计的过程贯穿、效果判别和质量保障的实现路径,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进行优化(杜静然等,2021)。王晓红等(2021)提出应从政治保障、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构建国家审计服务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李晓冬等(2022)从根本路径、基本路径和辅助路径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审计的实施路径,通过审计履职实现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的监督治理价值。

二、乡村振兴审计实际层面研究

乡村振兴审计实际层面的研究将从审计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模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结果几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

(一)审计主体

学者们普遍赞同三位一体的审计主体协同模式,但切入点有所不同。黄越等(2020)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改变了农村审计需求,要构建国家审计机构为主导、乡镇审计机构为主力、社会审计机构为辅助的协同审计机制,合理调配有限的审计资源。宋心(2021)提出,要建立“政府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主体、统筹社会审计力量”齐抓共管、协同运作的农村审计体系。李兆东等(2020)指出,在我国当前审计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政府审计是扶贫审计的主体,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参与较少。为在组织形式上保持审计对立性,刘亚男(2022)建议,应改变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体乡镇经管站组织实施审计工作的模式,探索将其审计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乡镇审计站。

(二)审计客体

黄越(2020)等通过梳理农村组织中5类委托代理关系,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审计的客体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受托人,主要是村党支部及主要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及主要领导人、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宋心(2021)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审计的客体是乡村治理的执行系统,这个系统中,除包含村民自治组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制组织或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控股的企事业单位、涉及农民负担收费项目的单位、其他使用村(组)集体资产的单位,还至少应当包括重大财政资金专项审计、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等。

(三)审计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有文献关注的审计内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框架中具体任务和目标条目来明晰审计内容。章莹(2021)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五个方面阐述审计重点。“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组(2021)从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阐述应关注的内容。徐英杰(2022)认为,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是要对资金安全与绩效、目标效益等六方面进行监督。

二是基于实际开展的专项资金审计提出审计重点建议。何瑞铧(2020)研究了环境审计的治理价值,并从乡村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明确审计重点、目标和作用。吴江等(2020)研究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体育资金审计,提出要加强对该资金的事前审计、绩效审计及投入拨付和使用管理审计。蒋水全等(2021)指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应包括拨付过程绩效审计、使用过程绩效审计和资金使用效益审计三个维度,并构建相关指标体系。

三是基于与脱贫攻坚审计的关系,明确审计内容与重点以助力乡村振兴。围绕扶贫与乡村振兴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执行及其效果展开跟踪审计,以推动建立完善扶贫帮扶长效机制(李晓冬等,2021)。同时,乡村振兴审计要积极汲取扶贫审计的创新经验,聚焦政策落实提高审计的针对性,重点是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产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关注扶贫资金使用、揭示扶贫领域“微腐败”等(郭旭,2021)。

(四)审计模式

审计模式是审计策略、审计方式、审计方法的统称,解决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从何处入手、如何着手、何时着手手等问题。杜静然(2021)分析了作用机理及审计治理逻辑,构建了形式、事实、价值三维审计模式,对应的审计重点分别为评价配套措施、审查执行过程和评价执行结果,对应的审计治理方式分别为预防治理、揭示治理与评价治理。李晓冬等(2022)在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中,构建了形式、事实、价值和受众四维审计模式,从全过程跟踪的审计视角出发,力求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实现全覆盖。

(五)审计技术方法

乡村振兴审计的技术手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大数据技术。章莹(2021)从乡村镇振兴战略审计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动因着手,分析了数据式审计模式的革新,阐述了审计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分析过程以及相关分析模型的构建角度,展示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组(2021)从提升信息化水平的角度,对审计数据采集提出相关建议,一是要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的力度和精度;二是加大乡村振兴审计数据分析力度;三是开展地理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在乡村振兴审计过程中,也不乏一些省市项目组根据审计项目因地制宜采用相关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业务的范例,真正实现科技强审(徐英杰,2022)

三、乡村振兴审计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上述文献整理,对农村振兴审计的后续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乡村振兴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应地,乡村振兴审计也体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明晰乡村振兴审计的概念、目标、本质、审计形式、评价标准、预期效果、成果转化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构建出一套前后一贯、逻辑自恰、系统完整的乡村振兴审计理论体系,可以更好的指导乡村振兴审计实践,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

二是重视对乡村振兴配套政策的审计评价研究。国家未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顶层设计框架,主要政策是由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地方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配套政策。考虑到我国乡村政治经济环境和条件的异质性、受众方对政策理解和解读的不一致性及政策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对制定的配套政策的开展审计评价,降低政策制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配套政策审计评价的维度、内容、指标、要素值得深入研究。

三是深化乡村振兴审计效果的研究。目前乡村振兴审计的研究多局限于规范分析,对检验审计监督效果的实证检验比较缺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及乡村振兴审计的开展及成果显现,审计结果信息的大样本数据会日渐丰富,通过引入问卷调查、案例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法可以更深层次的检验乡村振兴审计的质量和监督治理效应。

参考文献

[1]徐英杰. 乡村振兴审计质量提升研究[J]. 会计之友,2022,(11):76-81.

[2]李晓冬,马元驹. 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四维审计模式构建——以公共政策评估标准为视角[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43(03):99-113.

[3]刘亚男.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优化研究[J]. 农业经济,2022,(02):110-112.

[4]李晓冬,马元驹. 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逻辑机理与路径构建[J]. 财会月刊,2022,(04):98-107.

[5]刘国城,高春晗,李庭燎. 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研究——基于功能定位和实现路径的视角[J]. 财会通讯,2021,(17):8-13+121.

[6]杜静然,赛娜. 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J]. 财会月刊,2021,(18):97-101.

[7]郭旭. 总结扶贫审计创新经验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综述[J]. 审计研究,2021,(04):31-34+42.

[8]李晓冬,曹煜婕,刘彦龙. 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脱贫监督治理效应与理论溯源[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34(06):91-100.

[9]"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组,赵保林. 乡村振兴审计的意义、重点和举措[J]. 审计研究,2021,(03):3-10.

[10]蒋水全,周秉,孙芳城. 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体系探讨[J]. 财会月刊,2021,(09):105-112.

[11]章莹. 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审计中应用[J]. 新会计,2021,(03):31-37.

[12]李晓冬,马元驹.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进展——兼论后精准扶贫时代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研究进路[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143-153.

[13]王晓红,史向军. 新时代国家审计服务乡村治理路径研究[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34(01):61-67.

[14]宋心.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审计要素研究[J]. 会计之友,2021,(04):146-150.

[15]黄越,李娇.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农村审计的作用机理剖析[J]. 财会月刊,2020,(23):86-90.

[16]李兆东,巫心培,李鹏,周海楠. 乡村振兴战略下扶贫审计研究[J]. 财会月刊,2020,(21):86-90.

[17]吴江,金强.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体育资金审计困境与对策[J]. 社会科学家,2020,(07):100-105.

[18]何瑞铧,廖金锋,朱灵通. 乡村振兴视角下环境审计的治理价值研究[J]. 会计之友,2020,(10):143-148.

[19]李涛,吴彧端. 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J]. 财会通讯,2020,(03):108-110+139.